
产品设计体会
记录我在淘宝做产品经理的经验和总结,希望可以与大家分享,共同提高。
iamsujie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产品设计体会(五五)——项目Kick Off
今天说一下项目Kick Off会议(简称KO)的作用,会有人觉得这很形式化,但我认为很重要,其实KO只需要15min左右的时间,我会安排在需求评审(参加人与KO基本重合)之前,成本很低。在这15min内,需要传达的信息有如下几点。 Ø 项目的背景与意义说过去,做项目之前的情况,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以让听众痛心疾首为终极目标)。 Ø 项目的目的原创 2008-06-17 13:17:00 · 2345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五四)——PD招聘广告词
前段在一位同行的blog上看到一些对PD工作的描述,感觉用来做招聘的广告词挺好的,摘录下来了,再加工一下,做个“官方说法”与“私下交流”(plus实事真相)的对比版本。 官:PD需要全面负责产品的各个方面。私:因为PD这个职位比较新,具体要做哪些事情没有开发、测试清楚,所以你干多干少自己决定(职责不清楚,就是事情多起来没个谱……)。 官:此职位较难量化考核,综合素质要求高。原创 2008-06-17 13:15:00 · 188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五三)——产品文档与规范
几个月来不断的整理适合我们团队的各种文档,是一个非常轻量级的文档包,这次对着理好的mindmanager图讲,分五类: Ø 需求管理类n 功能列表极其管理方法,这里可以体会到团队协同工具的重要,现在我们用的是office live的excel,比较简单。n 产品的网站页面地图。 Ø 项目管理类n原创 2008-06-17 13:13:00 · 2244 阅读 · 3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五二)——MS Office使用心得
提前50天左右完成“一周一篇,持续一年”的小目标,继续往下走下一站99篇~~~==========================================================在很多外人眼中,需求人员整天就是在写文档,那干脆整点文档的心得吧。话题超大,网上也有很多文章,我只说几点自己平时很注意的。 Word:在做结构稍微复杂点的文档时采用,简单的几段话一般用记原创 2008-06-17 13:12:00 · 1702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五一)——敏捷的估计与规划
前段读了《敏捷估计与规划》,这本书很适合开发经理看,我只是很快的浏览了一下,摘录一些体会。 Ø 敏捷的里程碑是功能驱动的,先完成可交付的最“重要”功能,重要取决于功能商业价值、生命周期、实现难度等综合的结果。而传统的瀑布模型的里程碑是任务阶段驱动的,到了项目50%的时间,可能进入“编码”,但对客户来说,等于0%。而且这样的模式会陷入“实现难度决定开发顺序”的不合理模式,因为原创 2008-05-28 10:45:00 · 2146 阅读 · 1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五十)——终点:Matrix
先默哀3分钟~~~ 今天国内各大网站,第一次出现了黑白版面,很震撼~~~今天下午的那3分钟,我在9楼看着窗外的马路,人、车全停,喇叭齐鸣,更震撼~~~====================== 分割线,正文开始 ======================== 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需要借助外力来帮助发展,好比Matrix借助Neo,改革开放中政府借助民营经济体,民企知道原创 2008-05-28 10:43:00 · 1374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四九)——产品市场化
过年那段时间,抽空看掉了《产品经理实战手册》,金山的王欣、夏济写的,很实用的操作读物,看起来比较轻松,记录一下自己的体会。另推荐《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和《第二本书》(前两天5块淘到,哈哈),更详细,看起来也累一点,只是浏览过。 看完之后对产品经理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正如Product Manager是从宝洁的品牌经理发展而来的一样,还有很多工作是PD平时接触不多的,因为公司里有专门的运营原创 2008-05-28 10:41:00 · 1404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四八)——资源战争与BRD
产品团队刚刚经历了一场公司内部的战争,争夺的是下个月的开发工程师与测试工程师的资源。 先说一下为什么以前没有过这样的战争吧,因为公司原来是按照产品线划分的部门,这样对于某个产品来说,有自己的PD、开发与测试等,下个月要做哪些需求,完全可以在产品经理的层面上决定;而现在公司变成了按职能划分团队,有了统一的产品运营中心(PD和运营)、研发中心(所有开发工程师)、质控中心(所有测试工程师),这样原创 2008-05-13 11:09:00 · 1364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四七)——UML学习摘录(下)
接上回,下层的图描述的是一个用例内部的事务(用例内部不一定是“单个用例”内部,也可能有用例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Ø 时序图(顺序图):描述事情变化在时间维度上的先后顺序,善于表达对象(比如多个页面之间)的交互。玩的好可以完全替代UC中对流程的文字表述。 Ø 活动图(比较接近传统意义上的流程图):描述各种动作如何引起系统原创 2008-05-13 11:03:00 · 2664 阅读 · 2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四六)——UML学习摘录(上)
人治à法治à无为而治,大公司多为第二种:法治,1和3很像,外表经常看不出来。管理最高境界就是做到无为而治,这是产品和团队的发展必经阶段,我们的现状就是“1à2”,开始规范化,正好有同学原来熟悉UML,所以大家也都开始学习一下。 UML就是统一建模语言,它试图将软件工程的过程给规范化,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我对它的简单理解就是用一系列的标准图把需求分析的过程串起来,充分体现了“字不如表,表不原创 2008-05-13 10:54:00 · 1853 阅读 · 1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四五)——外行眼中的技术分工
技术人员的全面介入,可以简单的看作以“需求分析初稿完成”为界,需求完成以后,派生出几个设计:交互设计、编码设计、数据库设计、测试设计,各自设计完成并执行以后,再部署发布。 具体的说一下,交互设计这块,主要是做软件和用户交互的工作,分工有从最直接的视觉设计师到使用感受上的用户体验师(交互设计师)再到偏代码实现的前端工程师。 编码设计,比较偏概要设计的有软件架构师(比如整个系统的表原创 2008-04-22 11:03:00 · 2624 阅读 · 1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四四)——项目外包不适合“敏捷”?
前几个月尝试做了PM(这次是Project不是Product了),亲身经历了一个项目是怎样一步步不顺下去的。先说明一点:这里的“敏捷”是指甲乙双方配合的“敏捷”,而不是说外包项目本身内部不合适“敏捷”。 先说一下背景,项目时间太紧,工期是由商业谈判决定的,没有及时评估工作量,做着做着产生delay,先试图简单的用加班的方法赶上进度,后来被迫注入“敏捷”项目方法,但事后发现“项目外包”模原创 2008-04-15 10:55:00 · 2247 阅读 · 3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四三)——说说评审会
我的感觉,评审就是项目相关的几个小团队的人坐在一起,一方讲,另外几方听并确认,统一认识,消除误解,防止偏差没有及时发现而随时间放大。这个过程不做,往往问题到很后才暴露,然后是谁的责任纠缠不清,与其亡羊补牢不如之前就在流程上预防,防病优于治病。 项目过程中,比较大的三方面是PD、开发、测试,所以派生出三次评审,按照项目阶段依次为: Ø 需求评审,俗称UC评审,在需原创 2008-04-10 10:16:00 · 3513 阅读 · 2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四二)——又是零散体会
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些难以成篇的零散体会出来,这样也不错,更随意一点,有blog之后又出来twitter了嘛,一个道理。 Ø 产品与设计师是互相依存的,在高层决定公司战略的前提下,很多时候,好的产品对设计师的帮助会远远大于好的设计师对产品的帮助。 Ø PD、开发、测试的人员比例,对于web应用,我的感觉1:3:1是比较合理的,开发不足会产生一种有枪没原创 2008-04-07 10:52:00 · 1524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四一)——用户创意无限
挺好玩的一个话题,很多产品设计出来,结果用户很喜欢,用的很遛,但和设计师的初衷千差万别,简直让人吐血,闲聊一把。 例1:msn的“签名+显示为脱机+联机”组合拳。具体说就是写一句话做msn的签名,然后不停的上线、显示为脱机、上线……,让好友们不断的看到。常见用法1:剧透。比如我刚看完《色戒》,然后就写一句:王佳芝最后死了……再不停的上啊下啊的,是不是很恶毒?常见用法2:表白原创 2008-04-01 10:17:00 · 2346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四十)——销售渠道
做付费产品,就必然要牵涉到卖的问题,最近公司正好“e网打进”火爆销售ing,plus前段时间浏览过《渠道为王》,就说说相关的体会。 销售有两大模式:直销vs分销,分销要通过渠道,渠道又分代理(赚佣金,没有产品所有权和库存风险)和经销(赚差价,产品所有权发生转移,比如批发商),现在的网络付费产品,因为多是个人应用,所以直销比较多,而我们的“e”是给企业用户的,加之国内中小企业现在相应的知原创 2008-03-26 10:14:00 · 2652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三九)——CSDN专访精编版
上个周末接受了CSDN的专访plus博文视点的闲聊,发现说的东西都差不多,自己整个精编版如下,完整版猛击此处。 记者:2007年7月,您开始在自己的 MSNSpace 上面写“产品设计体会”这个系列文章的,最初您开始写这个系列目的是什么呢?在这之后,又是哪些原因一直让您保持住了持续更新的热情呢?答:就像我在第一篇里提到的一样,一开始只是个很朴素的原因:那段时间老板要求我们产品设计原创 2008-03-21 11:06:00 · 3527 阅读 · 1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三八)——项目外包!=开发外包
项目外包和开发外包的模式有明显区别,手头经历了一个概念不清的项目,结果一路坎坷,体会如下。 合作模式、分工一定要在开始的时候明确。这次的项目外包,乙方又把开发外包,谁对谁负责,什么事情谁做一直没有明确界定。乙方会本能的倾向于开发外包,导致甲方投入越来越多,产生障碍。 既然项目外包了,项目管理方法应该乙方定。当时间紧的时候,乙方或投入资源或和甲方重新商业谈判来解决,甲方强行改变项目管原创 2008-03-19 10:12:00 · 2618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三七)——可用性测试
可用性测试也是用户研究/需求采集的一个常用方法,从理念上讲就是:让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尽可能多的参与到产品设计各个环节中去,深入一点就很2.0了——“用户创造内容”(这也不是什么新概念,传统行业的宜家IKEA好像早在50年前就有所行动,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把用户参与扩展开,还可以包括前期调研、demo评审等等。 可用性测试的效果往往无法量化,所以经常因为项目时间过紧被略过,好不容易前原创 2008-03-11 15:09:00 · 2383 阅读 · 1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三六)——再理解“敏捷”
最近项目做的对敏捷有点兴趣,花了两个晚上浏览了《敏捷迭代开发——管理者指南》,理念式的书,看起来比较轻松,摘录一些自己的体会。 有些需求在开始的时候是提不出来的,或者说没法细化的,强行的过渡需求分析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到后来多半还是要改。瀑布(其实Royce大大提出的瀑布模型初衷里也是有迭代思想的,不过被后人误读了)的问题是最后集中暴露矛盾,当然对需求固定的项目还是原创 2008-03-06 11:10:00 · 2780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三五)——QA与测试
突然想起QA的一个职业口头禅: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当PD们激情四溢的乱冲乱撞时,有个严酷的QA/测试控制着,确实太有必要了,虽然经常吵架,:) 先分清两个概念,原来一直很土的以为QA和测试是一个概念,其实QA是质量控制,主要做流程管理(如需求跟踪流程、需求变更流程)、配置管理(版本管理,多分支开发的管理)、文档管理(如开发规范、UI规范)等东西,经典的CMM成熟度啥的说的就是这回事,不原创 2008-03-03 10:02:00 · 2369 阅读 · 1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三四)——土老板破冰必杀技
我们的产品,很大的一个用户群就是土老板,既然如此,我们也要突出一个“土”字!在一篇博文里看到过一个兄弟说过一段话,感觉太tmd的对了,意译如下:“在中国ebay为什么搞不下去?那帮拿着macbook坐在starbucks喝cappuccino的外企小资们怎么会比淘宝那帮土人(绝对是褒义啊~~~)更懂那些对着17寸CRT窝在脏乱差的家plus仓库里喝着西湖龙井的用户!”要知道你生存在什么地方,5原创 2008-02-27 16:51:00 · 2296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三三)——用户大会
用户大会是一种常用的需求采集方法,可以短时间内从多人处收集大量信息。回忆一下去年夏天组织过的一次阿里软件网店版用户交流会,这种会耗费资源较多,一般机会不多,所以要充分利用。会议虽小但需要注意的东西都一样,按时间上分几步重点摘录如下: 会前最重要的是明确这次用户大会的目的和意义,这在争取资源的时候会更有说服力,比如:产品二期卖点确认,辅助运营决策;三期需求收集(用户怎么说);现有产品用户原创 2008-02-25 11:06:00 · 2126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三二)——零散的体会
年后第一篇,先happy V day,贴上几个月来零散没法单独成篇的体会。 Ø 产 品里的问题,开始有一两个的时候总让人吃不下睡不着,非要马上干掉,后来就无视了,好比白头发,有一根的时候会马上拔掉,多了起来会很郁闷一阵子,再多也 就烦不了,该干嘛干嘛了。但过了一段时间,想想也不能这样一直消极啊,所以就会从根本上考虑去解决问题,是去养生而不是拔头发了。 Ø原创 2008-02-18 16:10:00 · 1820 阅读 · 1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三十)——“体会”导读的思维导图
题目有点绕口令啊,:)春节快到,体会从2007年7月写起到现在也超过了30篇,小结一下,顺道练习一下平时经常用的mindmanager。在需求采集完成以后,一堆PD就会窝在一起头脑风暴(俗称yy),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想出尽可能多的点,不要反驳,不要讨论可行性,尽管乱想,最后再统一的略作整理,就得到了一张思维导图。借用这个方法,一方面给已写的体会理出个框架,看看一个作为PD到底需要哪些基原创 2008-02-18 16:08:00 · 5061 阅读 · 1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二九)——产品设计的五个层次
其实这篇是《用户体验的要素》的读后感,其实读了已经快2个月了,刚读完写读后感会比较全面,而事隔一段时间再写就能看出哪些是真正沉淀下来的要点了,也算是给自己找个偷懒的理由吧。大产品设计决定用户体验,而小产品设计又分为五层,帖一张业内著名了好几年的图。战略层:明确商业目标和用户目标,重点是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找到平衡点。例如,通常的商业目标是赚钱,而用户是要省钱,这种最底层的冲突没原创 2008-02-18 16:05:00 · 4031 阅读 · 1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二八)——细节之文案
这 次来谈一下很细节的内容——文案,这里不是指网站里大段文字的编辑工作,而是指产品中随处可见的文字。自己的体会:因为文案问题很隐蔽,所以在各个产品中 都普遍存在,虽说不会对产品功能造成太大的伤害,但是过多的文案问题会使得产品整体感觉降一个档次。个人把文案问题分为三个级别。 低级阶段:错别字,病句,错误标点。比如常见的错别字:登录、登陆;语句逻辑关系混乱;中文与英文的标点混合不分等等。原创 2008-02-18 16:03:00 · 1906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二七)——大产品设计
“大产品设计”的概念在脑中已经出现好几个月了,一个产品最终的商业化,其用户体验,所有的影响因素似乎都可以归结到“大产品设计”上去,具体点说,是商业、产品、技术三个方面。 商业,在公司里主要表现为领导层、运营、市场、销售部门,他们决定的是产品的市场定位,价格与促销策略等。产品,即通常意义上的“产品设计”部门,为产品、用户体验部门等,他们决定了产品的功能范围、交互流程、视觉表现等。技术原创 2008-02-18 16:02:00 · 2494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二六)——PD就是出来卖的
老板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其实Product Designer就是Sales。而且比Sales还要难,Sales卖的是已经有的东西,而PD卖的是自己的想法;Sales只要把产品卖给客户,而PD要把想法卖给老板、同事、客户等等。 PD第一卖——老板:项目多得是,凭什么给你资源?PD表决心:我这个对公司有利,对集团有利,对建设和谐社会有利,花钱少见效快,做了以后腰不酸背不痛腿不抽原创 2008-02-18 16:00:00 · 2251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二五)——当交互设计遇到敏捷开发
让我们先回到2002年1月15日,交互设计之父Alan Cooper和极限编程创始人Kent Beck在pk,话题是“当交互设计遇到敏捷开发”。就像小说里两大高手对决一样,双方大战三百回合还是没有分出胜负,终归握手言和(或者小气的赌气分手,呵呵),引用一些对那场战斗的评论:Ø Cooper大师认为子弹很贵,因此在每次开枪之前一定要精确地瞄准。负责瞄准的人应该是专业的交互设计师。原创 2008-02-18 15:55:00 · 3025 阅读 · 1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二三)——用户研究
最近在读《赢在用户》,表现层是在讲人物角色(Personas)的创建和应用,实际是在讨论用户研究的话题。用各种用户研究的方法创建Personas,然后加以应用,目的是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时刻不忘用户,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大概的看下来,就会发现“用户研究”、“市场研究”、“需求采集”,有很多方法重合,他们都是为产品设计服务的。书中将用户研究的方法从两个维度分类,感觉很不错。 定原创 2008-02-18 15:49:00 · 2421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二二)——封闭开发
又给封闭了好几周了,和外包的微软项目团队在一起。算起来到公司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出于项目封闭状态,也算幸运吧,因为封闭的项目通常是比较重要和神秘的(好吧,或者是因为办公区域没地方坐了,=,=bbb)。《人件》里很强调办公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过那是对正轨成熟的大公司而言的,从我们经常搞封闭就可以看出,确实还是一家创业型的小公司。 封 闭的好处比较明显,大家都挤在一间房里,围着一张会议桌办公原创 2008-02-18 15:47:00 · 1808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二十)——有关改版
最近很多网站在改版,如yobo、豆瓣,说说自己对改版的体会。改版这件事的初衷都是为了产品升级,更好的服务用户,一成不变的产品必然是死了的产品,所以改版是必须的。但改版在客观上造成对用户现有习惯的挑战,所以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用一些方法和技巧。网店版1.0到2.0的升级,在页面风格上有极大的改变,几乎完全凭设计师们的喜好进行改变,直到上线前几天,才叫了几个用户来做可用性测试,而这时候其原创 2008-02-18 15:39:00 · 1459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十九)——UPA年会的流水账
周末去北京参加UPA年会了,周五深夜才到北京,周日晚就回了,虽然时间不多,不过收获不少,写点作业。这次会议全称是“2007(第二届)中国青年设计节暨DDF.UPA中国User Friendly 2007国际年会”,大会主题为Connecting User Experience Communities, 旨在首次将大中华地区用户体验行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研究,设计,测试,市场,策略,教原创 2008-02-18 15:38:00 · 1661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十八)——概念设计
前几天发现UCDChina上有一个专门的话题来讨论概念设计,并且提到了产出物“概念图”,结合我们的产品周期来看,一开始似乎找不到这个阶段,在结合上周的体会,感觉这个阶段应该是在BRD之中。从思维图和概念图的关系开始扯,思维图更多的是一群PD一起BrainStorm的产物,围绕产品的商业目标,尽量发散出各种可能的功能,并简单的划分为几个模块。思维图在乎的是发散,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漏一个,至于想到原创 2008-02-18 15:33:00 · 2086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十七)——PD的几种文档
今天看到一篇讲述产品设计中几种文档的文章(一个老外的blog,Michael on Product Management & Marketing),感觉很好,结合工作的实际整理一下。按照那篇文章的思路,从产品的抽象到具体主要产出的文档有BRD、MRD、PRD和FSD。BRD:Business Requirements Document,商业需求文档。这是产品声明周期中最早的问的文档,再早就应该原创 2008-02-18 15:29:00 · 2979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十六)——Feature List
这周来点实在的,这两天主要在列新产品的Feature List,说一下自己感觉这个玩意应该怎么做,其中吸取了叶老大原来的表格还有网上一些相关文章的内容。这个表是用Excel做的,一些简单的技巧,比如条件格式、筛选、单元格有效性、单元格锁定、隐藏是必须的基本功,另外我比较喜欢把表格弄好看点,这样整天对着就不会闷死嘞,见附图。 (看不清吧,那就对了,暂时不能让你们看清~~~ :P)原创 2008-02-18 15:25:00 · 15508 阅读 · 3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十五)——PM、PD、UE与UI
这周从产品部门的角度出发,讲一下我心目中的几大主要任务和相应的职责区别,涉及产品经理、产品设计师、用户体验师、视觉设计师四个角色。一般来说,这个顺序就是一个产品从规划到最终成型的任务流方向,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商业到技术的过程。PM:产品经理,俗称老大(另一个PM项目经理在我们公司更像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的职位)。一个产品,首先由PM来分析细分市场、目标客户的诉求,规划产品的卖点、杀手级应用,这个原创 2008-02-18 15:22:00 · 3514 阅读 · 2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十四)——做过的几个项目
这周回顾一下一年多来经历的5个项目,成功或失败在不同的阶段。 先简单描述公司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其他项目也应该大致如此:市场扫描,需求分析,开发,测试,上线,运营维护……加深体会了一个基本常识:问题出现的越早,越早调整项目规划,损失越小。 第 一个是在压力测试阶段怎么也过不了,无法发布。我不是技术出身的,所以具体原因也不太清楚,感觉问题应该是出在系统设计上,测试的时候功原创 2008-02-18 15:17:00 · 1942 阅读 · 0 评论 -
产品设计体会(十三)——再说需求分析
前 段时间听到过一个说法,说需求分析与技术分析的最大的不同是思路的本质差异,技术分析是“树干——树枝——树叶”的任务分解过程,技术人员很适应并乐于用 这种方式思考,可以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发现难点逐一攻克。很多做需求的人都是开发出身的,所以开始往往会用这种思路做需求,听到客户提到的功能点,直 接想怎么做系统设计了,有时候需求分析甚至已经越俎代庖到“详细设计”的职责了。而真实情况是,需原创 2008-02-18 15:15:00 · 1987 阅读 ·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