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终于结束了,也有一个月没发文了,恢复起来。
前段时间看了湛庐给的《转型启示录(暂译名)》预读版,聊聊相关话题。
作者Marty Cagan的第一本书《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可谓影响了不少国内的产品经理。当年,我组织七印部落翻译引进是2011年,到如今,Marty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又写了好几本了,可惜在国内没引起什么波澜。
第二本是《EMPOWERED: Ordinary People, Extraordinary Products》,国内译做《启示录2:打造优秀的产品团队》;
第三本是《TRANSFORMED: Moving to the Product Operating Model》,即上面提到的转型启示录。
这三本书能明显看到目标读者的层层递进关系:产品经理 --> 产品团队负责人 --> 公司经营的负责人。
第四本是《LOVED: How to Rethink Marketing for Tech Products》,写的是产品市场侧的事情,正在翻译。
回到《转型启示录》,这本书到底说了什么?
TRANSFORMED可能会让你想到国内常说的一个词——数字化转型,但我的理解,他的重点不是“数字化”,而是“产品驱动”,增加公司内产品团队的话语权。
当然,作者还很贴心的可以避免了“产品驱动”这个说法,以免引起周边团队的警惕和敌意。
用我的话说,这里的转型,是想让产品经理/产品团队从乙方变成甲方。你深究下去,就会发现这不是一纸令下的事情,而是需要公司转变整个经营模式,也就是本书副标题说的“Product Operating Model”,姑且译做“产品经营模式”。
产品团队自身的能力升级自不必说(本书第二部分的内容——产品经营模式下4种关键角色的胜任力),但更关键的是要给产品团队更大的、且对等的权责利(第三部分——产品经营模式的5大关键要素,开始的第8章就是——充分赋权的产品团队)。
老板可能会问,凭什么?我们借用甲乙方的概念来分析。
当产品团队是乙方的时候,不管甲方是内部的业务部门,还是外部的客户,你会发现,通常都是甲方付钱,甲方承担产品不好带来的损失,这时候给乙方赋权显然对甲方不公平。
于是,企业想在“盈利模式(甲方付钱)”不变的情况下,让产品团队转型,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给大客户做产品的难处。只有一个/少量客户(付钱)的“做项目”模式,乙方自然没话语权,这就是事实,我认为“真·产品经理”始终在甲方。
继续,甲乙方也是供需关系,我们举一个特例,2C的互联网产品,天然拥有海量的潜在用户,这时候任何单一用户的话语权都降到极低,决策权就自然转移到产品团队了,也即产品团队变成了甲方。这时候产品团队可以分析以满足用户的“最大公约数”,哪怕C端用户不付钱,也可以挟大量C以令B(付钱)。
这就是需要转变成的“产品经营模式”,不但涉及产品本身,还有业务模式(做什么广义产品)、商业模式(创造什么价值)、盈利模式(怎么赚钱)……我认为这是关键。
相关话题我也写过几篇供参考:
咨询案例:再谈企业内的乙方(科技部),如何和平演变,翻身做主人
我和译者潘农菲老师交流,这本书局限性在哪里?
表面上看,书中给的10个成功案例全是数字化产品,专注在互联网/软件上,而且偏2C,这和C端数字化产品天然可用极低的边际成本服务大量用户有关。
在我看来,“产品经营模式”的适用范围,不在软件硬件等产品形态、不在2C2B等用户类型,只要你能以甲方的方式去服务用户。
承担了更大权责利的产品团队,则需要从对产品负责,到对经营负责,产品负责人要站在老板视角做产品,思考如下潘老师给出的公式。
经营结构 = 产品模式 × 扩张模式 × 盈利模式
延伸阅读:业绩突破的瓶颈首先在经营结构,而非管理
赚谁的钱、怎么赚钱、怎么持续赚钱?从用户价值到商业价值,从需要被输血到(团队)自我造血……
以上。
_________
苏杰(iamsujie),产品创新顾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4本书的作者,阿里前8年产品经理,集团产品大学负责人,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如需产品经理/产品思维/产品创新相关领域的培训咨询服务,欢迎联系这个微信(1375821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