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硅谷之谜》,马上登机

入行十年,第一次去,也算是有点晚。为了应景,前两天看了吴军老师今年的新书《硅谷之谜》,也约了吴老师,但不知道在硅谷期间能否见到,不过至少,11月「B12」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届“万物互联”大会,吴老师会来做个分享。

 

国内很多城市都说过要成为中国的硅谷,至少北京、深圳、杭州……我也总结过一篇:

互联网创业的地域鄙视链

不过硅谷真正厉害的,不是某一波起来了,而是最近几十年来,一波又一波都能赶上,从半导体到硬件到软件到互联网,到生物、智能相关的黑科技。

这才是创新的中心,人类的希望,:)

 

结合书里提过的几个因素,我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几个因素,可以说是加分项,但并不是决定性的:

自然条件——地理因素,四季模糊,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一年到头温度、湿度都很宜居,「地理决定论」一直是一种挺主流的思想,可以参见《枪炮病菌与钢铁》,类似气候条件的地中海地区孕育了文艺复兴,但,工业革命的英国不是这样啊,各大文明古国也不是这样,南美、澳洲、非洲也都有小块的地中海气候区域,并没见到什么成果。

优质高校——斯坦福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给区域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高端人才,但,这更像是结果,或者至少互为因果,而不是原因,毕竟美东波士顿地区也是牛校林立,哈佛、MIT什么的。高校背后的创新、研究,引领前沿的精神是宝贵的,是一种必要条件。

风险投资——资本作为一种资源,加上高风险偏好,成为了区域里一种杠杆性很强的动力,KPCB和红杉等等,这和美东纽约华尔街的资本完全不是一种风格,但为什么风险投资在硅谷这么普遍,和硅谷的形成也是互为因果。

行业巨头——如果说这个是原因,那就陷入循环论证的坑了,巨头可能孕育新的巨头,也可能「大树之下,寸草不生」,陷入「创新者的窘境」,根本无法跟上下一个浪潮,比如底特律因汽车工业而生,也因此而死,中国的东北重工业也如出一辙。所以,似乎要有巨头,但也不能一家独大。

知识产权——这点两说,知识产权可以保护已经取得成就的创新者,但互联网精神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无视知识产权,有点「海盗精神」的,盗版、免费,呵呵。

政策支持——这一点是国内「硅谷」的政府在做报告的时候很喜欢说的,但对美国来说真的不重要,典型的小政府其实也做不了什么。

 

0?wx_fmt=jpeg
那么最本质的原因是什么,我比较认可书里说的「文化」。创新文化,好奇心,人民群众是否乐于去探索、接受新鲜事物。

文化对各种事情潜移默化的影响很有意思,比如我曾经想过国内的BAT为什么分别出现在北、杭、深,正好和中央政权的距离01k2k公里,背后是集权与民主的渐变,权力、利益、共识三种驱动模式,表现为产品与用户的远近,对个体的重视与否。

B家甚至可以不用注册使用,不用知道你是谁,中心化的搜索,算法大权在握,技术驱动;

A家需要知道你是谁,靠各方利益交换形成商业模式,是谓「做生意」,运营驱动;

T家不但知道你是谁,还要让个体之间互相知道彼此,大家的社区,需要有共识一起维护,产品驱动。

主要收费模式,也是有2BB2C抽佣、2C,大家有兴趣也可以琢磨一下,我们回到硅谷的文化,以下几点彼此促进,共同构成了硅谷形成的基因。

 

0?wx_fmt=jpeg
叛逆精神
——不迷信权威,甚至以对抗权威为政治正确,而且多为「N+1」型叛逆,即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而不是「N-1」型叛逆,比如简单重复,然后打价格战。在短时间、现在的强势公司视角看,这不是什么好事,但站在更大的空间、更长的时间角度看,就是好事了,资本也在暗地里支持有“反骨”的员工,而东家也体现出对叛逆的宽容,毕竟大家自己都是这样起家。2011年,加州政府甚至会状告AppleGoogleIntelAdobe互不挖人,因为这样不利于区域的活力。

拒绝平庸——要建设性的叛逆,而不是破坏性的叛逆,对人的要求非常高,硅谷是一个只有精英才能存活的地方,越来越高的生活、工作成本,也在起着筛选的作用,挤走落后产业,迎接新贵。对创新赞赏,对抄袭鄙视的态度,构建了良好的社会共识,你在哪儿copy别人承受的心理压力,估计不亚于国内大龄了还不结婚哈哈哈。个人的极客范儿,公司的扁平式管理应运而生,精英需要靠契约、共识做事,而不是强制。

宽容失败——再强的人,创新还是经常失败。宽容,不但是对失败后宽容,还表现在开始时就做好了失败的心理准备,认为快死比半死不活要好得多,所谓“死亡是一个公司对社会的最后一次贡献”,“淘汰掉不适合的人,对双方都是解脱”。在这种宽容下,风险资本、连续创业者才能愈挫愈勇。

多元文化——从淘金热开始,每一代都是移民,来自世界各地,让这里成为了文化的大熔炉。移民的目标都是要闯荡一番,有冲劲,本来就和喜欢留守故土的人不同。大家都没有「我是本地人,你是外地人」的感觉,对外来者的态度,形成了多元文化,创新往往诞生于各种交叉、混合。因此,硅谷有了天然的全球化视野,世界大同的情怀,美国只是测试全球产品的第一个市场,在硅谷,白人、亚裔、拉美裔等,都很多,自然而然成为了世界的创新中心。

 

走之前,本科班级里问了一圈,25个人,居然有8个人在硅谷湾区,6个常驻,一个浙大的访问学者,一个我这样路过打酱油的,没想到硅谷成了超过我们读书的杭州、中国创业中心北京,成为我们班最多人在的地方。

 

最后扯一句硅谷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态度:

和国内很多公司满地跑的产品经理不同,在硅谷的公司里,产品经理和工程师的比例非常低,在Google这样的公司或者半导体公司里,这个比例可能是1:20,甚至比1:100还低。工程师不仅要动手,还要会动脑,工程师会做很多在中国的企业看来应该由产品经理做的事情。在Facebook,虽然看上去好的产品经理地位最高,其实他们大多是工程师出身。

 

以上,几个小时后上飞机,人肉翻墙去看看,附行程安排。

0?wx_fmt=jpeg

0?wx_fmt=jpeg

这次,想带一些大家的问题,去用我的视角观察,已经收集到的问题如下:

关于公司组织——硅谷创业公司的人员配置,组织架构?主要想了解与国内的差异及其原因。

关于技术岗位——这些公司技术人员的工作氛围如何?他们的年龄分布情况?整个硅谷超过四十的技术现在待遇如何?

关于产品岗位——他们如何看待产品经理和运营?GoogleFacebookAirbnb等对产品人员的任职要求,对产品人员的要求和国内有没有不同?专业背景?工程背景?国内PM是否有机会直接跳到硅谷公司?

关于产品工作——他们新产品开发、老产品迭代的流程?挺想学习更加细节化的,像是这些大公司是怎么协作的,他们的需求收集,评审是怎么做的等一些细节上的东西。

关于人才成长——能了解下硅谷人才是如何自我成长的吗?比如阅读对他们的意义,他们如何阅读?硅谷公司的内部培训机制、外部培训机制?

关于行业赛道——想知道Airbnb自己认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想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对产品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探索方式?对 VR/AR 的看法?

 

还有什么不妨留言。

 

-----------------------------

iamsujie,前阿里产品经理,写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淘宝十年产品事》,现在做创业者服务,『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B12』合伙人。更多信息可以关注二维码。

0?wx_fmt=pn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社会的进步导致人们对于学习的追求永不止境,那么追求农业信息化的方式也从单一的田地教程变成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是需要人们智慧的依靠,还需要能够通过软件的加持进行信息化的价值体现。软件和系统的产生,从表面上来看是方便了某一行业和某一行业的用户,其实是从本质上来说是提高了社会的进步。就拿我们常见的出行而言,滴滴出行看似是为了打车和出行的人方便,但其实通过另外一种程度上来说,可以通过软件应用的调度和发展来为社会、城市出行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我们国家从最早的中国制造业演变到现在的“智造”,就是因为有软件信息系统的价值,能够将一些智慧的因素加入到制造的过程当中,而这一点就是软件系统来改变生产和现实的需求。在计算机时代日益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正快速融入这个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当中一种必有可少的方式。果树在种植和培养是直接影响果农及果商的发展,但在果树的资源管理方面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信息多样化的果树管理方式很重要。在传统的果树资源管理上还有着很大的约束,为此开发和设计JSP杏种质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内容丰富多彩,用户可以在线进行果杏树的资源查询等。本文还是使用JSP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的,但在系统建设过程当中也考虑了许许多多信息安全的保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