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动机揣测,少做价值判断?

几年来,逛知乎总会碰到如标题的说法——不做动机揣测,少做价值判断


一直很困惑为啥要这么说、到底是什么意思、适用范围是什么……因为做产品的过程中,不就是整天在探寻用户言行背后的动机,判断需求场景的价值么?


于是,各种查,发现一般是这样的语境:

怎么理解异性交往中的「不做动机揣测,少做价值判断」

重建知乎上相互信任和友善的氛围,需要「不做动机揣测,少做价值判断」

……

看起来,这句话主要是指人际交往、沟通协作的时候,不要太过主观地评判他人,不要乱贴标签,更不要「诛心」。而要就事论事、关注客观的事实、有理有据。


举个例子,比如今天我刚看到的知乎问题——《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出了2.0,副标题:写给泛产品经理。怎么评价?

回答中有人说「忽悠,继续忽悠」,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主观评判,言语之中似乎表达了一些不满的情绪,但并没有基于客观论据的推演。这种情况下,多说说事情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感受和困扰,会更利于沟通的继续、问题的解决。

更多相关内容,可以翻翻一本叫《非暴力沟通》的书。


弄明白了以后,我找了一个问题探讨了一下——

为什么猜测别人动机不是个好习惯?


1. 要看猜测动机的动机/目的,如果是没意义的评判别人的行为、甚至恶意归因,那确实不可取,但如果是为了帮助别人,则可能是个常用手段(产品经理经常要探寻用户言行背后的动机,从而设计更好的解决方案)。


2. 要看怎么理解「猜/猜测」,如果是字面意思(字典上说:猜有揣测,推测之意和疑恨,忌恨之意;猜测为推测,凭想象估计),则真是有点贬义,而如果理解成「探索/探寻」,有一定的方法论和事实依据,则在很多场景下可用。


3. 要看猜测了动机之后的下一步动作,如无确认、验证行为,则是真「猜」,而如果有任何形式的验证,能有个闭环反馈(如言语上和对方的确认,或者做了个产品,通过用户使用情况的反馈获取信息),则有点价值。


跳出来,分享一个自己的观点——任何太过肯定的说法,一定有其适用范围,包括这句话本身。


以上。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