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学习观和创新学习观

全面的学习观

  在我们的学校,对学生的奖励有评选“三好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接班人”被写进了国家的教育纲领。近年来,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受到重视,“心育”成为教育的新的补充目标。 

  有一间学校,将学生当作学校的产品。智育不好的是次品,体育不好的是废品,美育不好的是赝品,劳育不好的是附属品,心育不好的是易碎品,而德育不好直接就是危险品。

  这个说法中的不当之处尽可忽略,而在人生发展关键时期出现的缺失,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是一种遗憾。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在新的时代,为应对各种变化、把握各种机遇应该做的准备。

  德国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TheodorJaspers)主张的“全人”教育,关注“全人”要有基本的科学态度,有独立性和个人责任感,有广泛的知识,具备适宜的个性特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专业训练与整体知识相结合,教学自由与学习自由相统一,强调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和创造性,是通达“全人”的途径。

  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的。才,是才识、才能、才学;德,是品德、德行、道德。作为社会中的个体,让自己的认识、情感、行为能够为社会接受,与大众的利益诉求相符合,这是个人能够有所成就以及获得幸福生活的途径。从德与才的角度,有才无德之辈最为危险。个别人经不住利益诱惑,或者在过分自负、不成熟的性格驱使下,走上了犯罪道路,坑人害己。有些年轻人不再相信正义、正直,不再秉持应该有的美德。实际上,我们可选的唯一合适的途径,是我们内心期望的是什么,就应该往这个方向走。我赞同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中,以诚信作为核心的价值观,积极主动也将选择权把握在自己手中,用同理心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用自信放飞自我,在自省中走向成功,用勇气去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而用胸怀去接受这个复杂的世界。这其中透出的平实的德与才的追求,是我们更加容易施行的修炼。在大学中,要通过学习获得知识,获得该有的修养,这是成功路上现实的选择,也是激情人生的希望所在。

  全面发展的人是通专结合的。通识教育中强调人才的基础性、综合性和适应性,要求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专业教育强调“对口培养”精通业务的“现成专家”,对专门知识和技能方面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要求。针对个人成长而言,“通”提供了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以不变应万变的资本,而“专”提供的是一把利器,精炼之后塑造出个人的不可替代性。要加深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了解,扩充知识面,开阔文化知识视野,促进不同学科知识及思维方式的相互迁移,通识会成为专业发展与成就的强力支撑,也将是个人身心健康,以及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根本保证。在此基础上,选择其中自己兴趣所在、能力所长的部分,让你有别于他人,这也将是我们多元与丰富的社会的依赖。至少,从现实上讲,就业、谋生所需的敲门砖和基石,需要专长的支撑。大学中的学习,要为通与专两方面做好起步,以此为源头的终身学习,将验证无憾的人生。

  全面发展的人要做到知识、能力相互统一和协调。每个人习得的知识,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每一个人的知识都不是单一的,这些知识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每个人特有的知识结构。知识只是一个载体,我们所想要的,实质是借此具备解决问题、为人处世的能力。我们总是鄙薄高分低能的悲剧,高分能否代表知识渊博暂且不论,徒有满腹经纶却只能纸上谈兵,确实是一件很没有意思的事情。以高分为唯一目标的畸形教育是我们的无奈,这种做法严重地破坏了学习的生态。进入大学,要认识到学习是为了求知而不是求分,求知是为了增加才能。回到这条道路上来,学习的生态就会重建。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在行动上实现跨越要克服诸多的障碍,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能力又反过来影响知识的掌握、增殖与迁移。为此,在学习中,用实践搭起两者之间的桥梁。这座桥,造价不菲,但的确价值连城,是大学生需要的重点投资领域,这也将成为本书后续内容的焦点之一。

  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个性也得到充分发展的人。走过了处处以标准化为重的工业社会,人类社会走进了更加强调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社会。这是一个充分尊重个性的时代,求新求异是时代的主旋律。全面发展,意味着我们要以人类的共同特性作为基础,但也要能充分地把个人的差别特性显示出来,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个体。发展个性,是个人全面成长中需要长期追求的目标。为着标准化考试而展开的学习,抹杀了多少学子追求独特性的念头与能力,在对前途的选择中,只看到一拥而上的独木桥,而不见与不建可供自己独自享用的金光大道,赞叹见诸报端的各种通过率、录用率,而唯独忽视个性选择、个体努力的机会能够创造的空间。认同人际交往中“求同存异”之余,我倒是要极力提倡年轻的大学生的学习要“存同求异”,“同”的是在大学中大家都要接受的培养环节,而“异”的则是挖掘出个人与大众之间的差别,确立自身优势之所在。这一点,也唯有主动去追求才能达到。

创新的学习观

  我们习惯了的学习,注重的是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的问题的能力,这是所谓的“学会”。为了学会,可以将学习视为记忆,将学习视为考试,让本来鲜活的知识海洋,成为死水一潭。可能每天都很投入,很认真,很努力,但忽视甚至压抑在学习中求新的念想,用一切的功利,束缚住了让学到的知识升华的翅膀,止住了让知识发酵,产生出更多力量的途径。这样学得久了,学习本身无以言表的乐趣就此离去,甚至再也不能找回。学习不折不扣地,成为一个负担,成为了一个让人感觉枯燥、痛苦的过程。

  我们学习的最终归宿,是要通过学习,提高发现、吸收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并具备提出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样才可以迎接和处理未来将要面对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是“会学”。会学,需要采用创新性学习的方式,需要具有不断掌握最新知识进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可以说,这样的能力比掌握多少现存的知识更为重要。

  “学会”只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工匠”,“会学”才能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师”,成为“知识劳动者”。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创新学习,才能将知识转变为生产力、创造力,成为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原料。

  大学生,需要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而要能对所学的内容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把它们综合为一个整体,创造性地利用所学知识适应新情况,探索新问题,使自身得到发展。而在现实中,我不同意同行考前划考试重点的做法,然而,期末考试中需要有几道题就是平时做过的习题,这竟然也成了潜规则。将知识分为重点非重点已经是一件很对不起创新学习的事了,而考试重点真的是对大学学习彻头彻尾的玷污。我们谈及这个话题时总是义正辞严,但临到考试又总显得英雄气短,有多少同学在期末的时候是在翘首等待着老师划重点。

  在创新学习方面,我们的欠账太多了。在大学,是找回创新学习,让学习变得富有激情所剩下的不多机会之一。

  作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创造性,并不必追求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能够在学习上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新点子”;具有发散思维,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不轻易相信书本上的结论,而以怀疑的眼光审视一切;不满足于已揭示的知识间的联系,而试图建立各种知识间的新结构;善于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喜欢小发明、小制作、小设计等,这些都能称得上是大学生学习中的创新。

  在创新意识的支配下,学习将不再仅仅是完成老师安排好的学习活动,学习将会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事情,与外在的一切压力无关,而完全是自己的成长。创新性学习,使人主动地面对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自己的个性思维和主动精神,更好地适应未来和新生活。创新的学习,使人能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去主动地和外界世界进行交互,对它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使新、旧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建构和改造出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创新的学习,使人能够不断拥有在学习上的需要、动机和兴趣,为学习活动提供有利的心境和情绪。学习本来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长期坚持的创新性学习,会产生超越信念和意志品质的支撑力量,用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将学习进行下去,使学习成为生活中一种让人心旷神怡、不可或缺的活动。

  这就是我们想要找到的一种好的学习感觉了。在终身学习的时代,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这是导向幸福生活的通道。


本文来源:《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一审过后,要压缩篇幅,将整理过的文字登在些处共享。

==================== 迂者 贺利坚 CSDN博客专栏=================

|== IT学子成长指导专栏  专栏文章分类目录(不定期更新)    ==|

|== C++ 课堂在线专栏   贺利坚课程教学链接(分课程年级)   ==|

========为IT菜鸟起飞铺跑道,和学生一起享受快乐和激情的大学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