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之王》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团成长史 - 三余书屋 3ysw.net

资本之王: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团成长史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解读的书叫做《资本之王》,它讲述了全球私募股权之王——黑石公司的精彩成长史。这本书为我们揭秘了私募股权这个看似神秘的行业,并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华尔街的金融发展史。首先,让我们来介绍一下黑石公司。黑石是全球最顶尖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私募股权这个行业,我稍后会为你详细解释。我们都知道华尔街有很多历史悠久的投资银行,动不动就有上百年的历史。然而,黑石从1985年成立到现在,不过30多年,但这家公司在这短短的30多年中穿越了多次经济衰退和危机,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了私募股权行业的王者。因此,黑石也得到了一个外号,就是这本书的书名——资本之王。称其为王者,一方面是因为规模:他成立时的本金只有40万美元,但今天的市值已经超越了200亿美元,控制的资产更是超过了4000亿美元,名列全球前茅。

另一方面是因为影响力:黑石的经营风格对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30多年里,黑石还创造了很多著名的战例,如经典的希尔顿收购交易,仅此一笔就帮助黑石赚取了140亿美元的利润,这也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历史上最赚钱的一笔交易。可以说,读懂了黑石,也就读懂了私募股权这个行业。

私募股权的英文缩写是PE,这个词在金融圈人士中经常被提及,听上去有些神秘,但这个行当的运作模式并不复杂。简单来说,私募股权机构做三件事:第一,找项目,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目标公司,收购公司股权,这些公司要么是价格被严重低估,要么是具有很大的升值潜力。第二,找钱,设计合适的融资结构,发挥金融工具的杠杆作用,募集收购所需的资金。第三,低买高卖,完成收购交割之后,帮助目标公司实现增值,再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方式退出变现。黑石之所以能够一步步成长为全球私募股权之王,就是因为他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得不错,因此他的老板、合伙人和投资人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而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值得一提的是,黑石集团与中国也有很多交集。早在2007年,中国主权基金中投公司就入股黑石,持股11年,直到2018年才退出。

黑石集团的创始人之一施瓦茨曼还给清华大学捐款设立了苏世民书院,目的是培养未来的世界领袖。这里的施瓦茨曼和苏世民实际上是同一个人,只不过是不同的译名。在本书中,我们一直使用施瓦茨曼这个名字。本书的作者戴维·凯里和约翰·莫里斯都是美国顶级财经杂志的撰稿人,拥有多年私募行业报道和写作经验。他们笔下的精彩故事能够帮助你从黑石公司的起起落落中得到启发,也能让你对私募股权行业有更多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关注三个方面的重点内容:第一,黑石公司如何抓住华尔街的大趋势,发挥自己的优势,创业起步,迅速崛起?第二,黑石公司成长为华尔街的资本之王,有何独门秘籍?第三,像黑石这样的私募股权机构,在经济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是贪婪的恶魔,还是救人于水火的天使?

首先,我们来听一听黑石公司创业起步阶段的故事。黑石的创始人彼得森和施瓦茨曼都曾在华尔街著名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雷曼兄弟因为经济衰退和交易失误处在倒闭边缘。后来公司虽然脱离了险境,却又陷入了内部争斗的漩涡,这让彼得森和施瓦茨曼感到很厌倦,决定脱离雷曼单干。于是在1985年,他们以40万美元的资金起步,成立了黑石公司。

大投行一般会把产品线拉得很长,但黑石公司不想这么做,他们想专注于一件事情,那就是私募股权投资。这个行业我们在前面介绍过,就是募集客户资金并购目标公司股权,然后卖出赚取差价。因为核心操作是并购,所以这门生意也被称为股权并购。那为什么彼得森和施瓦茨曼在决定创业的时候会选择这门生意呢?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两人对此都很感兴趣,长期在投资银行业摸爬滚打,对于并购也很熟悉。而另一方面更加重要,在那个时代,股权并购已经成为了华尔街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生意之一。可以说,黑石的成立抓住了华尔街的大趋势。

这种趋势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美国在60年代前曾经流行过一阵多元化经营,大型企业集团争先恐后向不同行业扩张。但六七十年代之后,很多集团发现多元化的道路走不通,又开始将核心产业之外的资产分拆出售,这就为股权并购业务提供了很多目标。与此同时,有一家券商得重证券发明了垃圾债券这种金融工具。垃圾债券的发行为股权并购提供了所需的资金。光是得重一家公司就在80年代发行了800亿美元的垃圾债券,于是股权并购进入了爆炸式发展的阶段。彼得森和施瓦茨曼选择这个方向创业,体现了他们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当然,选准方向并不代表黑石的发展就能一帆风顺,一家本钱只有40万美元的小公司要起步走上正轨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前面介绍过,股权并购要做得好,需要做好三件事:找项目、找钱以及低买高卖。其中前两点特别重要。所谓找项目,就是要精细选择股权并购的投资标的公司,要么价值被低估,要么具有很大的升值潜力。今天低价买进,未来时机合适的时候再高价卖出。找钱就比较好理解了。股权并购企业并不是拿自己的钱在玩,他们需要吸引投资者,一般是通过成立投资基金的方式募集资金。而在具体的项目操作中,除了动用投资资金之外,往往还要使用多种财务杠杆,通过银行借债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扩充手中可以用来并购交易的资金。所以一开始黑石只能帮客户做一些并购咨询业务,第一笔生意只挣了5万美元的辛苦钱。

不过,两人并没有气馁,他们给黑石设立了一个宏伟的目标,要募集1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在找项目和找钱的问题上,彼得森和施瓦茨曼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两人之中,彼得森年长一些,他曾经担任过尼克松政府的商业部长。在雷曼兄弟时,他做过CEO,是施瓦茨曼的上级。他老谋深算,人脉深厚,在政界、商界有着强大的关系网。施瓦茨曼则年富力强,在寻求并购标的、评估标的价值、把握脱手变现时机等方面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在公司的管理上也很有想法。两人优势互补,彼得森把握战略方向,负责为公司找钱,同时寻找项目线索,运用自己的人脉优势牵线搭桥。施瓦茨曼则负责项目的具体筛选和评估,直接操盘项目。这对黄金组合是黑石这家小公司一成立就具备了很高的起点。不过起步阶段也还是经历了一番曲折,虽然这个黄金组合的人脉资源非常强大,但毕竟黑石是一家新公司,还拿不出任何令人信服的历史业绩。他们动用自己职业生涯积累的各种关系,向数百位潜在客户寄送业务资料。但是几个月下来,他们曾经寄予厚望的18家机构全都拒绝了黑石。最后依靠彼得森的私人关系,英国保诚保险公司同意投资1亿美元,但也附加了苛刻的条件。

不管怎么说,这1亿美元对年轻的黑石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保诚是历史悠久、实力强大的大玩家,他愿意投资,相当于为黑石做了背书。于是,一家机构主动找上门来,里面还包括很多日本机构。当时正处于日本经济泡沫的高峰期,日本金融机构手握大把现金,正在寻找进入美国市场投资的机会。

就这样,到1987年初,黑石已经成功募集了6亿美元。这6亿美元对黑石来说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按照行业惯例,黑石每年都可以收取1.5%的管理费,也就是每年900万美元。其次,对于已经完成的投资项目,黑石还可以从投资收益中收取20%的收益分成。对刚刚成立不到两年的黑石来说,有了这些收入,公司就可以活下去了。更重要的是,凭借这6亿美元资金做本钱,彼得森和施瓦茨曼就可以放手在并购市场大干一场了。很快,他们抓住了一个好机会。

1988年,美国钢铁集团打算将旗下陷入困境的运输业务打包出售。黑石判断运输行业不久后将复苏,自己拿出1000多万美元,然后从银行那里得到了6亿美元的融资,完成了这次收购。很快行业就开始复苏了,两年之后,黑石就已经拿到4倍收益。到2003年将股份全部卖光的时候,黑石和它的投资者获得的收益达到了惊人的25倍,年平均收益率也达到了130%。这笔生意也就成为了黑石早期的经典战例,也成了黑石吸引客户的金字招牌。

上面说的是黑石公司创业起步,走上正轨的故事。投资并购是一个高收益行业,但高收益也意味着高风险,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或危机的时候,投资并购企业会显得特别脆弱。为什么呢?一方面,这个时候你很难在市场上找到钱;另一方面,你先前买下的企业或股份极有可能陷入经营困难,价值一落千丈,根本无法脱手,甚至倒闭破产。所以很多比黑石历史更悠久的投资并购企业都没有存活下来,那么黑石能够挺过一次次衰退和危机,不仅没有倒下,反倒越来越强大,直到成为资本之王,靠的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进入第二部分,黑石公司成长为华尔街资本之王的独门秘籍。本书认为黑石的独门秘籍概括起来至少有三点值得你注意:一是谨慎的经营风格,二是独特的分支机构合伙运营模式,三是强大的并购资产增值能力。

先说黑石谨慎的经营风格。并购投资这门生意很多时候是需要大胆决断的,甚至带一点赌博色彩,你得相信自己出手购买的股权将来一定会大幅增值。作为行业王者,黑石当然不会缺少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魄力。不过,就行业的总体情况来看,特别是与更加激进的同行相比,黑石的风格还是明显偏谨慎的。

有两个表现:一是资源投入时的谨慎。你还记得黑石成立时的起步资金只有40万美元,没几位员工,只租了一间很小的办公室。虽然私募股权行业主要靠募集客户资金投资,一开始并不需要特别雄厚的资本,但40万美元起步,即便是放在行业内看,也是很节俭的。这笔钱还是彼得森和施瓦茨曼一人一半凑出来的。作为华尔街的老江湖,两人的家底都很厚实,并不是只拿得出这么一点,多请几个人、租间大办公室也没问题,但他们依然选择这样起步。这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选择了这个方向,应该能在短期内实现自给自足,不用投太多钱。如果40万花完了,公司还没有挣钱,就说明方向有问题,那就更没必要投更多钱进去冒险了。对创业而言,这样的态度是很谨慎、很冷静的。

二是产业方向上的谨慎。黑石不喜欢跟风,不喜欢追逐热点。他选择投资的产业像酒店、旅游、食品、化工等等,很多看上去都不那么时髦。这是因为黑石觉得那些最新最热的行业要么方向未定,有可能昙花一现;要么追捧机构太多,导致购买股权的价格被炒得太高,很可能已经透支了未来的涨幅。所以对这些行业保持一定的距离,虽然有可能丧失暴涨的机会,但也能够规避暴跌的风险。

黑石擅长传统行业投资,喜欢从那些传统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中寻找机会。即便是面对新兴产业,也倾向于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合的角度寻找合适的项目。例如,在90年代后期互联网第一次被热炒的时候,黑石并没有直接介入互联网产业,而是选择了有线电视网络。这是一个传统行业,但有线电视网络也可以用于互联网数据的传输,因此互联网的兴起也会对这个传统行业发挥带动作用。在这个行业里,黑石精心挑选了5个项目,一共赚取了100多亿美元利润。等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时候,因为黑石对互联网产业本身的介入并不深,也就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这种谨慎的态度对于黑石一次次度过衰退和危机年代是很有帮助的。

说完谨慎的风格,再来说黑石管理的独到之处。黑石在私募行业首创了一种与员工合伙控制分支机构的全新模式。众所周知,金融业靠的是人,私募股权投资并购这种商业模式对顶尖人才的依赖性更大。所以为了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大家使出了浑身解数。对于真正的牛人,工资奖金肯定是不够的,不足以将他们和公司捆绑到一起。行业里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将公司的股份分给牛人,形成合伙人管理公司的架构。但这样做也会造成公司控制权分散的问题,而且牛人多了之后,股份如何分配是个难题,一不小心就会引发内斗。要知道当年彼得森和施瓦茨曼之所以离开雷曼出来单干,就是因为受不了雷曼的内斗了,他们肯定不想黑石再重蹈覆辙。怎么办呢?两人一番合计,设计出了这种全新的合资模式。

对于黑石想要牢牢捆绑的牛人,黑石并不将自己的股权分给他,而是在这个牛人所负责的领域成立一个专门的公司,由牛人和黑石来共同控股。这样一来,牛人的利益和黑石牢牢绑定。对于自己的这个领域而言,牛人自己也是老板,干得好就挣得多。这种模式跟律师、会计师那些行业常见的合伙人模式还不一样。其他行业的合伙人模式会分散母公司的股权,但黑石这种模式不会分散黑石公司的股权结构,创始人仍然能够牢牢掌控大局。这种模式对于黑石在保持自身稳定的情况下吸引华尔街顶尖牛人发挥了立竿见影的作用,而牛人和黑石共同控股的专业合资公司也就成了黑石在不同领域发展业务的先锋。

例如,黑石负责债券投资的大牛人芬克与黑石合资成立的贝莱德公司。贝莱德的英文是BlackRock,有时候也被翻译成黑岩,和黑石的英文BlackStone看上去简直是一家亲戚。后来贝莱德从黑石独立出来,今天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管理资产规模超过了6万亿美元。不过留在黑石旗下的众多专业性公司仍在为黑石不断开疆拓土,而这种模式也在私募股权行业中,甚至在很多其他行业中产生了影响力。

最后说一说黑石强大的并购资产增值能力。作为私募股权机构,要成为资本之王,归根结底要靠能力,要靠在并购交易中挣到真金白银的真本领。那么,私募股权机构要成功究竟需要靠什么呢?一般来说是三个能力:一是找钱的能力,包括吸引客户投资,募集投资基金,并在具体项目中通过杠杆吸收其他资金支持;二是选取潜力投资目标,完成并购投资交易的能力;三是挑选合适时机与合适方式出手变现、落袋为安的能力。

仔细分析一下,找钱靠人脉、靠品牌、靠熟练运用金融工具和财务杠杆;找目标靠洞察分析、靠把握趋势、做出预判、出手。变现靠果断决策、靠对IPO等变现方式的熟练掌控。本书认为上面提到的这些方面,黑石都很强悍,可以说没有弱项。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些方面之外,与同行相比,黑石还有一个方面特别突出,那就是他善于帮助所购买的目标公司实现增值。这种并购资产增值能力可以说是黑石的核心竞争优势。

那黑石如何实现并购资产增值呢?一种情况是靠反周期操作。所谓反周期操作就是说黑石把握不同行业的周期变化规律,在行业相对低谷的时候出手收购目标公司,等到行业形势好转时再出手变现,即使公司还是原来的公司,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它的价值也会随着行业的趋势向好,自然而然水涨船高。黑石赚到的差价来自于判断和把握周期性波动的专业能力。其实所有的私募股权机构都想这么干,而黑石干得尤其出色。

还有一种情况,技术含量更高,黑石在购买目标公司之后,会主动帮助目标公司削减成本、改进管理,甚至拓展新的业务。因此,等到黑石出手变现的时候,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差价。这差价里有行业波动和专业判断的价值,也有目标公司本身经营改善带来的额外价值。这种玩法就不是所有机构都有能力操作了,而黑石在这个方面的能力极为强大。

来说黑石收购塞拉尼斯公司的案例,这是一家德国的上市企业,主要生产化学添加剂。2001年,在化工行业的相对低谷期,黑石公司发现了这家公司的投资价值。同时也发现这家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有很多可以提高和改进的空间。于是黑石马上展开了收购行动,一方面和塞拉尼斯公司的管理层、股东方反复谈判,讨价还价;另一方面在金融市场迅速筹集资金。

2004年4月,黑石以34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塞拉尼斯的收购,这是德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私募股权投资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收购完成后,按照一般的逻辑,等化工行业复苏,公司价值自然上涨也就好了。但黑石没有被动等待,他采取了一系列主动措施,帮助塞拉尼斯改进经营管理。首先是调整管理文化,提高管理的灵活性,克服原先的官僚主义风格。其次是压缩成本,在北美地区整合生产线,提高劳动生产率,出售部分亏损业务,并且把一部分业务搬迁到人工成本比较低的国家。最后是扩大业务范围,黑石帮助塞拉尼斯在业内展开收购,提高了拳头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这些措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年之内现金流就增加了40%以上。2005年,黑石帮助塞拉尼斯在美国重新上市,到2007年从塞拉尼斯退出的时候,黑石从这笔并购交易中累计赚到的利润高达29亿美元,这也成为了黑石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笔利润。这笔利润里面有化工行业整体复苏的因素,有黑石熟练运用财务杠杆放大收益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黑石帮助塞拉尼斯改进经营管理所创造的价值,是黑石强大的并购资产增值能力所带来的回报。

由此可见,黑石能够穿越一次次危机,成长为资本之王。虽然有踩准市场节奏的运气,但也绝非单靠运气。谨慎的经营风格、独特的分支机构合伙运营模式、强大的并购资产增值能力,这三点称得上黑石成功的独门秘籍,值得我们借鉴。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像黑石这样的私募股权机构,在经济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呢?很多人,甚至包括很多学术界、金融界人士,对私募股权机构其实是持负面态度的。在他们的眼里,私募股权机构无情无义、贪得无厌。他们将收购目标任意剥离处理,毫不留情地解雇高管和员工,然后再到市场上待价而沽,像出售牲口一样将目标公司卖掉。他们想的只是挣快钱、挣差价,对公司发展和整个经济发展毫无帮助。这种观点一直以来都很有市场。有一本商业经典名著叫做《门口的野蛮人》,讲的是一群华尔街并购大鳄争夺纳贝斯克公司的故事,这家公司就是生产奥利奥的那个公司。从“野蛮人”这个用词上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并购交易的态度。不过,本书并不这么认为。本书的观点是私募股权机构虽然有时候要对目标公司的业务和员工进行调整,看似冷酷无情,但归根结底,私募股权机构调整的目的是让目标公司得到市场更多的认可,才能在出手时卖个好价钱。下一个买家也不是傻子,如果他愿意出更多的钱接受公司,就说明先前那些看似冷酷的调整对公司是有帮助的。做一笔收购,帮一家公司,这样积累下来,也就帮助了整个经济的发展。而私募股权机构帮助那些价值低估的公司得到更多认可,也是在为经济体系创造价值。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就没必要进行道德谴责。何况像黑石这样的机构一直坚持善意收购。

所谓善意收购,就是在收购之前和原公司股东和管理层充分沟通,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和诉求,在收购之后则尽可能减少对公司的业务管理和员工做单方面的粗暴处置,还会帮助目标公司实现价值增长。像上面提到的塞拉尼斯公司的案例,就是一个善意收购加价值提升的好例子。在这场收购中,塞拉尼斯的盈利水平显著提高,黑石获得了巨额的利润。至于黑石之前的原股东,黑石之后的新买家,他们和黑石交易都是你情我愿,各得其所,所以说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对整体的经济发展来说也是积极的。

虽然在黑石帮助塞拉尼斯压缩成本、调整业务的过程中裁掉了一部分岗位,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很多新岗位。两相抵消,最后减少的岗位大概占公司岗位总数的4%,而与此同时,员工劳动生产率上升了将近50%,公司业绩和市场估值显著提升,证明了这种调整的价值。从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历史来看,在早期阶段确实快进快出的情况比较多,敌意收购的情况比较多,将原管理层全部无情裁掉的情况也比较多。但是黑石一开始就定下了避免敌意收购的原则,并且在行业内引领了善意收购的新潮流。在善意收购的模式下,私募股权机构注重与目标企业原股东和管理层的友好协商,争取支持。在收购完成之后,一般会保留大部分管理人员,还会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帮助目标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实现价值增长。甚至还会将自身掌握的产业和财务资源注入目标企业。像塞拉尼斯公司的案例,既体现了黑石帮助目标企业实现价值增长的专业能力,也充分反映了黑石对于善意收购的坚持。

因此,本书认为,正是因为有黑石这样的玩家,倾向于善意收购,并且有能力帮助目标企业实现价值增长,私募股权这个行业并不是魔鬼。它对于企业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是有价值、有贡献的。黑石和私募股权行业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打击,但长远来看,他们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好,说到这儿,这本书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首先我们讲了黑石公司的创业故事,黑石的成立踩准了华尔街私募股权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但在艰难的起步阶段还是经历了不少波折,黑石在募集资金反复碰壁之后,从保诚那里获得了1亿美元投资,走出了第一步。然后因为收购了美国钢铁集团旗下的运输业务,初战告捷,一举拿下了25倍的惊人收益,这才走上了正轨。

然后我们揭秘了黑石穿越一次次经济衰退和危机,成长为资本之王的独门秘籍。本书认为,谨慎的经营风格、独特的分支机构合伙运营模式、强大的并购资产增值能力,这三条秘籍帮助黑石在风险密集、竞争激烈的私募股权行业屹立不倒,脱颖而出。

最后,我们一起讨论了私募股权机构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本书认为,虽然存在恶意收购、挣快钱、无情裁员的现象,但这个行业不是魔鬼。像黑石这样的机构坚持善意收购,同时努力帮助收购的目标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实现价值增长,对于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而言,角色是正面的、积极的。

以上就是本书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我们下期见。

————————————————
本文为[三余书屋]收集和整理,原文链接:https://www.3ysw.net/book/1771679481705574400

  • 30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