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爱喝酒》酒精如何决定人类社会成败 - 三余书屋 3ysw.net

我们为什么爱喝酒:酒精如何决定人类社会成败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解读的书是《我们为什么爱喝酒?》,副标题是“酒精如何决定人类社会成败”。你平时会喝酒吗?你如何看待“喝酒有害健康”这一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众所周知,喝酒有害健康,酒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长期饮酒会诱发多种癌症,以及与酒精有关的一系列疾病,如肝硬化、中风、心脏病等。除了危害健康,喝酒还可能导致车祸和暴力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估计,从2006年到2010年,美国每年有8000人因为过度饮酒而死亡,喝酒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2490亿美元。有趣的是,尽管大家都知道喝酒的危害,但从古至今,人类从未放弃过饮酒。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最热衷的事情之一就是想尽办法把自己灌醉。即便是处于饥饿边缘,人们也会留出珍贵的粮食来酿酒;就算穷到连粮食也没有,人们还会用杂草和昆虫来酿酒。在一些国家,一些人甚至会把含有酒精的清洁剂或香水当酒喝,结果往往丧命。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人们都能找到理由喝一杯。悲伤时要借酒浇愁,高兴时要举杯庆祝。谈生意时要以酒交友,交朋友更是要酒逢知己千杯少。无数人称赞过酒精的魅力,就像李白在《将进酒》中所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酒精的魅力为何这么大?为什么人们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来上一杯?

一些科学家的解释是,对古人来说,酒精具有实际的功能,比如酒精能提供热量,还有杀菌作用,喝酒可以避免传染病。因为这些功能,古人养成了喝酒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本书作者森格兰看来,这些解释看似有道理,但都有一个漏洞:酒精的这些功能其实可以被其他东西替代。以杀菌为例,中国有几千年的喝茶传统,茶叶要用开水冲泡,这就起到了杀菌作用。但与此同时,中国的酒文化也是源远流长。森格兰认为,要解释人们为什么爱喝酒,就必须要找出酒精独有的功能,而且这个功能从古至今都在发挥作用。

森格兰是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教授,担任人类演化认知与文化研究中心的联席主任。他还是知名的汉学家,对中国文化非常熟悉。森格兰兴趣广泛,也喜欢喝酒,他一直很好奇人类为什么这么喜欢喝酒。经过大量的研究后,森格兰指出,喝酒可以提高创造力,并帮助人们建立信任。而创造力会带来发明创新,信任会推动合作,这都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是酒精推动了人类文明,所以我们才离不开酒精。今天介绍的这本书就是森格兰对自己研究的总结,书中结合演化生物学、神经科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酒精如何能提高创造力、建立信任。此外,对于如何减少喝酒的危害,森格兰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下面我将通过三个部分为你解读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一,为什么喝酒能提高创造力?第二,为什么喝酒能建立信任?第三,如何减少喝酒的危害?

先说第一部分,为什么喝酒能提高创造力?人类的创造力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从原始社会的捕猎工具到现代社会的汽车、飞机和电脑,正是依靠不断的发明创造,人类文明才能不断进步。但从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理性思考会妨碍创新。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验,面对一个未曾遇见过的新问题,越是努力思考,越是想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自己放弃不去想了,去洗个澡、散个步,灵感反而会自己冒出来。因为创新是对过去经验的突破,需要人们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而理性思考往往是从过去的经验出发,很容易陷入思维定势。

所以,当大脑停止理性思考,进入到放松状态时,反而能跳出思维定势,更容易产生灵感。大脑进行理性思考的部位是前额皮层,也就是大脑的最外层。为了摆脱理性思考的束缚,我们需要降低前额皮层的活跃度。为了做到这一点,人们发明了很多方法,比如冥想、祈祷,还有各种宗教仪式,但这些方法都比较费事。最方便也最受欢迎的方法就是直接麻醉大脑,让前额皮层暂时“掉线”。这样一来,人们就更容易获得创新灵感。

能麻醉大脑的物质有很多,比如酒精、兴奋剂,还有野生的迷幻蘑菇。在这些物质中,酒精有个很大的优点,它的剂量容易控制。只要喝的不多,可以让人处于一种恰到好处的微醺状态,既能提高创造力,又不会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相比之下,兴奋剂和迷幻蘑菇就很难控制剂量,可能一口下去就神志不清,晕个大半天。这时候别说创新了,可能连命都丢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酒精是最安全的大脑麻醉物。

从古至今,许多艺术家都把酒精看作灵感的来源。莎士比亚曾说过,葡萄酒能让头脑变得机灵。唐代诗人张悦写过一首《终作》,赞美了酒的妙处,诗中写道:“醉后乐无极,迷圣未醉时动容,揭示舞出与总成。”除了艺术创作,还有许多工作需要酒精提供灵感。谷歌公司有一个专门的威士忌房间,当程序员遇到创意瓶颈时,他们会来到这里喝点酒,聊聊天,许多点子就是这么想出来的。作者认为,相比独自喝酒,和别人一起喝酒更能激发创造力。前面说过,创新需要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跳出寻常思路来解决问题。我们难以想到的新角度和新思路,也许别人就能想到。因此,遇到问题时和别人聊聊天,听听别人的建议,都会对我们有帮助。但许多人会有心理包袱,觉得向别人求助有点丢脸,害怕被别人嘲笑。同时提供建议的人也会有心理包袱,担心自己的想法也许是异想天开,非常愚蠢。这时候酒精就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几杯酒下肚,人们就会感到放松愉悦,愿意畅所欲言,既不会觉得说出问题有什么丢脸的,也不会担心自己的建议听起来不靠谱。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交流碰撞,就很容易产生新的灵感。聚会喝酒还能推动全社会的创新进步。美国经济学家麦尔斯·安德鲁斯认为,酒吧是创意人士的聚集地,他们在酒吧里交流彼此的思想观念,孵化出了大量的新发明、新技术。为了证明这个观点,麦尔斯研究了美国的禁酒令运动。美国在1920年实施禁酒令,全国范围禁止酒精的生产和消费,人们只能在私底下偷偷喝酒,自然也就没了酒吧。

为了研究酒精对社会进步的影响,麦尔斯找到了不同地区的新专利注册数。这里有个地方需要注意,虽然全国性的禁酒令是1920年颁布,但在此之前,很多地区就已经禁酒了很多年。麦尔斯发现,在1920年之前,不禁酒地区的每年的新专利注册数要大于禁酒地区。从1920年开始,原先不禁酒的地区也开始禁酒,新专利注册数也开始减少,速度大约是每年减少15%。麦尔斯认为这说明酒吧是很多灵感的源头。作者也同意这个观点,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时,大学旁边有个酒吧,一些老师每周五下午都会去酒吧聚会,喝点小酒,吃点小菜,然后天南地北的闲聊。这些聚会看起来毫无目的,但他们碰撞出的想法带来了许多成果,包括一个新的研究中心,一篇获奖的期刊文章,还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研究。作者坚信,如果是去咖啡店或奶茶店聚会,绝不可能有这些成果。不过作者也强调,通过摄入酒精提高创造力的前提是不能喝太多,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小酌怡情,大醉伤身”。

这里介绍一个概念叫“血酒浓度”,就是血液中的酒精浓度。想用酒精提高创造力,血酒浓度大约要在0.08%,只要喝两三杯啤酒即可达到这个水平。这时,人处于一种微醺的状态,头脑变得更灵活、开放,还能正常思考和聊天,很适合进行创新。如果血酒浓度达到0.1%,人就会醉醺醺的,无法正常思考和聊天。要是血酒浓度达到0.3%或更高,人就会胡言乱语,无法站立,甚至直接晕倒。

好,说到这里总结一下第一部分的内容。大脑的前额皮层负责理性思考,这反而会限制创造力。所以为了提高创造力,人们需要麻醉大脑。在各种麻醉物质中,酒精比较容易控制剂量,安全性会更高。相比独自喝酒,和别人一起喝酒更有利于提高创造力。许多人在酒吧里交流彼此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社会的创新进步。

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创新,还需要人与人的合作。我们一切的吃穿住行都是分工合作的结果。如果没有合作,一个人就要自己打猎、自己缝衣服、自己造房子。那人类只能停留在原始社会。而合作的基础是信任,只有相信别人不会欺骗我们,我们才能和别人合作。下面第二部分,我们来说酒精是如何帮人们建立信任的。

许多科学家指出,信任来自于情感承诺,比如爱、利益、荣誉感等。从这个角度说,大脑的前额皮层也会阻碍信任的建立。前额皮层越发达,人就越理性,不容易被情感影响。如果一个人思考问题完全从理性出发,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既不懂得共情别人,也不会因为欺骗别人而内疚,那你肯定不敢信任他,担心他会为了个人利益在背后捅刀子。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和提升创造力一样,人们可以用酒精来麻醉大脑,让前额皮层暂时“掉线”,从而建立信任。更具体地说,酒精对建立信任有两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建立情感连结。喝醉之后,人们更容易放下矜持去肆意欢乐。在外人看来,一群人聚在一起喝酒唱歌,醉得连路都走不稳,吐得一塌糊涂,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但从当事人的角度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放下的身份和立场的差异,向对方展现出了最真实的自我,有利于拉近距离,建立情感连结。

国外有这么一句俗语:“一起喝吐过的朋友才是真朋友。”因此,古往今来,酒精都是凝聚人心的有力工具。英语单词中的“婚礼”在古英语中的意思是新娘的麦芽啤酒。在婚礼上,新娘和新郎的家族会欢聚畅饮,从而在两个家族之间建立情感连结,共同应对未来的生活。许多国家还会用酒精强化士兵对君主的忠心。美国前总统华盛顿把酒精看作军队精神的重要部分。他督促国会建立公共酿酒厂,保证军队有足够的酒精供应。1777年,普鲁士的菲特烈大帝发现有些士兵开始喝咖啡,他严肃批评这种行为。菲特列大帝这么说:“我的部下必须喝啤酒,许多战斗都是靠喝啤酒的士兵打赢的。”也正是因为这些理由,在许多地方不喝酒会成为一种冒犯,说明这个人没打算融入群体,这会带来其他人的排斥。

在美国的一些小酒馆里,如果一个人拒绝了别人的敬酒,基本就等同于侮辱对方,很可能会引来一场决斗。在加拿大的纽芬兰,人们会把不喝酒的人称为“孤独者”,大家都不愿意和这个人一起玩。酒精对建立信任的第二个好处是帮人分辨谎言。说谎是件很麻烦的事,要注意不要前后矛盾露出破绽。这需要前额皮层的大量工作,而说实话就轻松多了,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用费心思审查。所以前额皮层被酒精麻醉后,人们就更容易说出真心话,正所谓“酒后吐真言”。

此外,我们会通过分辨表情来判断对方有没有说谎。许多科学研究都发现,人类很擅长分辨各种表情和对应的情绪。不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不论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还是敷衍做作的假笑,我们都能在很短时间内分辨出来,而且准确率相当高。结合说的话和流露的表情,我们也能判断对方有没有说谎。不过也有的人天赋异禀,能控制肌肉,做出以假乱真的表情,这也需要前额皮层的参与。对这种说谎高手,酒精就是个很有效的测谎仪。只要他喝多了酒,就没法自如地控制表情,一旦说谎就很容易被识破。

出于这些原因,古今中外许多重大的谈判合作都伴随着接连不断的宴会,双方要在开怀畅饮之后才能取得共识,达成合作。在古希腊,酒后的誓言被认为是神圣可靠的。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英格兰,可信的公开声明都伴随着祝酒。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邓小平说过:“如果我们喝下足够多的茅台酒,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作者进一步指出,酒精带来的信任和合作可能促成了农业社会的诞生。土耳其有个叫哥贝克利石镇的古代遗迹,这个遗迹形成于公元前1万年左右。遗迹里有很多巨大的石柱,上面雕刻着象形文字和各种动物图像。这些石柱有十几吨重,来自500米外的一个采石场,考古学家估计至少需要500人一起合作才能完成哥贝克利石镇的建设。是什么促使这么多人一起合作的呢?当时还没进入农业社会,人们靠捕猎和采集为生,一个部落可能也就几十个人。考古学家在遗迹附近发现了容纳液体的石盆,周围还散落着酒杯。与此同时,考古学家并没有发现任何储藏食物的器具,因此他们推测人们是在酒精的吸引下聚集在这里,经过几天的狂欢畅饮,建立了信任后,一起完成了石柱的搬运和制作。

戈贝克利石镇并非个例,在许多古代遗迹中,考古学家都发现了以喝酒为主要活动的大型集会。许多遗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万年,比农业社会的出现要早很多。一些考古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说,出于对酒精的热爱,原本分散的原始部落会定期集会,并在集会中建立信任。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分散的部落聚集到一起,形成更大的部落。定居下来之后,人们就要用更高效的方式获得食物来喂饱更多人口。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开始驯化小麦、水稻之类的农作物,渐渐形成了农业社会,促使人口进一步增长。如果这种假说成立,那么酒精对人类文明的发展确实至关重要。

好,说到这里,总结一下第二部分的内容。社会发展需要人与人的合作,合作的基础是信任。酒精对建立信任有两个好处,一是建立情感连结,二是帮人分辨谎言。一些考古学家推测,通过定期集会喝酒,分散的原始部落会建立信任,从而形成更大的部落定居下来,渐渐形成农业社会。

到这里为止,作者都在说喝酒的好处,作者也承认喝酒会伤害健康,还会引发暴力行为。不过在作者看来,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喝过头。如果一个人能控制酒量,比如每天只喝两三杯啤酒,这就没什么问题。下面第三部分,我们来说如何控制酒量,减少喝酒的危害。

作者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相比古人,现代人更容易喝过头。原因有两点,一是蒸馏酒的发明,这里介绍一个概念,叫酒精度数,就是一瓶酒里含有多少比例的酒精。度数越高的酒自然就越容易喝醉。作者指出,古代酒的度数要比现代酒更低,所以古人更不容易喝过头。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要从酿酒的工艺说起。酿酒需要酵母菌能够对农作物进行发酵,把葡萄糖转变为酒精,但酒精浓度高到一定程度后,酵母菌就会被酒精杀死,发酵的过程也就停止了。所以古代酒的度数最高也就是16%左右,这就是酵母菌的极限。

古人主要喝的是啤酒和葡萄酒。根据具体工艺的不同,啤酒的度数在2%到5%左右,葡萄酒在8%到12%左右,这些酒的度数都不算高,喝好几杯也不容易醉。出于对酒精的迷恋,有人琢磨能不能继续提高酒精度数,让人喝起来更爽、更上头,结果还真找到了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蒸馏。蒸馏的原理很简单,酒精的沸点比水更低,大约在78摄氏度。所以如果加热,发酵后的酒精就会先变成蒸汽,只要把这些酒精蒸汽收集起来,再冷却,就能得到几乎不含水的纯酒精。以这些纯酒精为基础,就能制造出度数极高的蒸馏酒。

蒸馏酒的原理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要精确控制温度,煮沸酒精,还要稳定收集酒精蒸汽,这都需要复杂的工艺。一直到公元13世纪,人们才有了足够的技术制造蒸馏酒。常见的蒸馏酒包括白酒、威士忌、伏特加等等,他们的酒精度数普遍在40%以上,个别甚至达到了90%。和蒸馏酒一比,啤酒和葡萄酒简直就像儿童饮料。有了蒸馏酒之后,人们就非常容易喝过头,可能两三杯下肚就已经开始胡言乱语,神志不清了,这就会带来很多问题。

在18世纪的英国,大量廉价的蒸馏酒进入寻常家庭,导致犯罪率和死亡率的明显提升。1991年苏联解体后,酒精销售不再被国家垄断,所有人都能够自由购买伏特加。在之后的三年中,俄罗斯女性的预期寿命下降了3.3岁。男性的预期寿命下降了6.1岁,幅度大到难以置信。进一步的研究指出,这是民众大量饮用伏特加的结果。

说完了蒸馏酒,下面说现代人容易喝过头的第二个原因,独自喝酒。大量研究都发现在古代喝酒是一件社交行为。大多数喝酒都发生在正式的宴会和仪式上,独自喝酒的情况很少见。在这些注重礼仪的场合中,人们要以符合社交规范的形式喝酒。比如在中国古代的正式宴会上,人们不能随意喝酒,只有在相互敬酒时才能喝酒。至于谁有权力敬酒,什么时候可以敬酒,这也有一套严格的规范。有了这些规范的约束,自然很难喝过头。类似的传统在世界各地都有。在格鲁吉亚,宴会负责人会把控敬酒的间隔,在每个人都喝的差不多时结束宴会。在日本的神道教仪式上,会有人监测参与者的醉酒程度,如果有人喝太多,就会被体贴的护送回家。还有很多地方把独自喝酒看作坏事。

在秘鲁,独自喝酒的人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甚至是不友好的。在大洋州,独自喝酒是巫术的同义词,人们认为独自喝酒的人是在图谋不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个人的自由,不再受这些传统的束缚。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是独自居住,买酒的渠道也比过去更丰富。如今人们可以在冰箱里放满酒,想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喝,想喝多少就喝多少,再加上蒸馏酒的流行,自然很容易喝过头。

那么在现代社会,人们要如何控制酒量呢?作者主张我们要培养一种有节制的饮酒习惯,书中称之为“南方饮酒”。这里的“南方”指南欧国家,比如意大利。意大利人很少喝蒸馏酒,主要喝低度数的啤酒和葡萄酒,这是意大利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基本每顿饭都少不了葡萄酒,就算是小孩子也经常喝兑了水的葡萄酒。除了吃饭和聚会,意大利人很少在其他地方喝酒。可以看到,意大利人基本避开了蒸馏酒和独自喝酒的问题,所以意大利的人均酒精消费量很高,但因为酗酒带来的问题很少。

和“南方饮酒”相对的是“北方饮酒”,代表国家是俄罗斯,流行高度数的蒸馏酒。俄罗斯人既不会把喝酒和饮食结合起来,也不会把喝酒看作社交行为。他们经常会独自喝酒,所以相比意大利人,俄罗斯人的酒精消费量更低,但酗酒带来的问题会更多。此外,俄罗斯禁止青少年喝酒,但对叛逆的青少年来说,越是禁止喝酒,酒精的吸引力就越大,他们会想方设法搞到酒精背着成年人偷偷喝,自然就容易喝过头。

总的来说,作者号召大家向意大利学习,培养“南方饮酒”方式,喝低度数的啤酒和葡萄酒,并且把酒精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主要在吃饭和聚会时喝酒,这样一来就能控制酒量。除了培养“南方饮酒”习惯,作者还给了两条控制酒量的小建议。一是用更浅的酒杯喝酒,酒杯浅了,喝进去的酒自然就少了。而且用浅酒杯喝酒时,如果不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酒会很容易洒出去。所以,当一个人喝酒过头开始手抖时,他就会把酒全都撒出去,没法再继续喝。

控制酒量的第二条建议是,喝酒前先问问自己,“现在我真的想喝酒吗?”很多人喝酒就像条件反射一样,只要看到身边有酒,或者别人给自己敬酒,会想都不想的喝下去。作者指出,如果我们在喝酒前能稍微想一想自己现在该不该喝,想不想喝,就能少喝一些可以不喝的酒。

好,说到这里,我们为什么爱喝酒?这本书也介绍的差不多了。很多人把喝酒看作彻底的恶习,只有滴酒不沾才是好的。在作者看来,这种绝对主义的观点多少有点过度。酒精确实对社会的发展有帮助,就算撇开这些帮助不谈,一个人辛苦工作了一天,喝点小酒放松一下,这也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好苛责的,别喝过头就行。从古至今,没有哪个文明是不喝酒的。既然人类离不开酒精,那我们就需要研究清楚酒精和人类的关系,这样才能让酒精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控制负面影响。

————————————————
本文为[三余书屋]收集和整理,原文链接:https://www.3ysw.net/book/1771548970844729344

  • 46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