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造组织流程与体系建设与变革

写在前面

制造企业中,制造组织的流程与体系建设决定着数字化转型的业务模式如何构建,业务架构如何设计,在数字化转型蓝图确立前,这涉及到组织流程与体系的变革,只有在强有力的变革推动下,才能将积累沉淀下来的优秀的管理思想固入系统,实现流程与体系的数字化。

笔者结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经历,与大家聊聊制造业制造组织流程与体系设计与建设的内容。文末会分享制造业特别是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自动化等一些实践方案、案例等

图片

制造领域的业务虽然庞杂而多头多绪,但从集成供应链角度看,制造管理最关键的还是确保跨部门跨岗位的协同,协同就是理顺部门和部门之间、岗位和岗位之间的关系,理顺它们的关系无非又是理清彼此的职责。从作业角度理清职责并非易事,不是部门职责说明书、岗位说明书这类概述性文件能够讲清楚的,必须要围绕技术特性决定的生产流程逻辑安排好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在不同环节、不同场景的权责。

一、制造运作流程设计

可以把制造流程分为三类:主流程与支线流程、异常处理流程、使能流程,这三类流程构成制造体系的总流程体系。

主流程就是从依据工单开工到成品入库之间的主线活动集合。比如塑胶结构件产品的生产流程包括三段流程,即注塑流程、喷涂流程、组装流程;锂电池的生产流程包括配料、涂布、烘烤、分切、制片、卷绕、封装、电池烘干、注液、陈化、化成、老化、二次封装、分选、OB、激光焊、OCV、包装这些分工序流程,以及转序流程。支线流程就是在某一方面为生产做要素准备,最后还是要汇集到主线流程的分支流程。比如模具就位流程、生产夹治检具的分发流程、SOP的准备流程、领/配料流程、超领流程等。

异常处理流程就是标准流程中产生例外情况的处理流程,比如生产异常处理流程、制程来料不良品处理流程、制程不良品处理流程、返修流程等。

使能流程是基础支持性流程,为制造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持。比如产能数据管理、良率数据管理、工时管理等。

下图是一个制造流程样例,笔者用它说明一下流程是如何确保协同、集成现实生产场景的各种要素与活动的。

图片

  • 流程是本着场景化、剧本化的原则进行设计的,一般都要经过相关部门多轮讨论、博弈、评审才能确定。

  • 流程图中灰色背景的椭圆框表示连接该流程的上下游流程,也就是说这个流程只是端到端长流程的一个构成部分。

  • 每个角色在本流程中的所有活动呈现在同一行,所有活动的集合其实就是该角色在本流程的职责。不过这种职责表达方式是动态的,考虑了其在流程场景中的具体位置,因此更加精准、具有可操作性。这意味着对不同角色的协同关系在极细的颗粒层进行了规范。

  • 所有活动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是明确、清晰的。

  • 图中有些活动旁边放置的文本符号代表模板或操作指导书,代表执行该活动时,按照既定的模板或操作指导书执行。比如活动“04-进行首件检验”,需要按照“注塑首/尾件简报报告”模板执行。这些模板或操作指导文件会以该流程附件的方式存在。

总而言之,上述以流程为纲、为轴集成生产管理所有活动的方法实质是一种守拙的方法、提纲挈领的方法、按图索骥的方法、化繁为简的方法、守正出奇的方法。

当然,对于制造管理而言,还有很多基础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好,比如日常现场管理、班组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5S管理等。因不是集成供应链关注的重点,不再展开。

二、多工厂管理的组织设计

笔者与大家重点对多工厂管理的组织分工做一个探讨。

简单讲,多工厂管理存在两个风格的组织形态:一个是“诸侯制”;另一个是“郡县制”。所谓“诸侯制”就是大工厂模式,每个工厂除了有车间,还有自己的工程部门、质量部门、设备部门、计划部门、仓储部门,甚至采购部门。所谓“郡县制”就是小工厂模式,每个工厂主要由车间构成,工程、质量、设备、计划、仓储、采购都是垂直专业大部门形态,这些专业大部门再派员驻工厂工作。现实中的多工厂管理组织形态可能并非是纯粹的“诸侯制”或纯粹的“郡县制”,有些专业归工厂直辖的,有些专业则归辖于垂直大专业部门。不过从某一个具体专业看,它一定或倾向于“诸侯制”风格(工厂对它权力大),或倾向于“郡县制”风格(大专业部门对它权力大)。

下面我们对“诸侯制”和“郡县制”组织模式的利弊做一个分析:

“诸侯制”的优势:

  • 工厂的责任比较完整,工厂能动性大,也方便公司问责。

  • 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保证各专业(制造、工程、质量、设备、计划等)之间的协作、协同。

  • 容易形成好的各专业相互补位文化。

  • 对公司而言,简化了管理(权力充分下放给了工厂负责人)。

“诸侯制”的劣势:

  • 不利于各专业的专业能力深度化。

  • 容易与工厂的上下游脱钩(大工厂形成大藩篱)。

  • 不利于多工厂的标准统一(每个工厂在工艺、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各异)。

  • 多工厂之间专业资源共享性差,资源重复建设。

  • 公司管理意志在工厂内部落实效率低。“郡县制”的优势:

  • 有利于实现各专业的专业能力深化。

  • 资源共享度高,资源效率发挥高。

  • 有利于公司管理意志的贯彻落实。

  • 有利于各专业施政变更的纵向落实。

  • 有利于多工厂的各种标准统一。“郡县制”的劣势:

  • 对管理机制要求高,需要强有力的流程协同机制。

  • 协同管理跟不上,就容易在工厂内部各专业之间出现“部门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容易形成垂直专业的官僚化作风。

从大趋势、大方向上讲,规模越大的企业,“郡县制”模式对其越是有利。但凡事不能僵化,必须要在每个企业现实的总体管理水平、人才能力、人事格局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组织模式。具体说来,选择主要围绕目标偏好、资源条件两个维度进行选择。

目标偏好:指在追求资源重用、追求专业深度、追求产品标准化、追求灵活性、追求低管理成本(公司少操心)等目标中给予哪些更高的权重。

追求资源重用、追求专业深度、追求产品标准一致化等目标,“郡县制”模式会更合适;

追求管理成本低、灵活性等目标,“诸侯制”模式更合适。

资源条件:也就是企业的能力属性,这些能力属性制约着组织模式的选择。关键的能力属性有人才存量、基础管理能力、文化氛围、人事格局等。

“郡县制”管理的实质是矩阵式管理,需要企业有较高的基础管理能力,对于基础管理能力比较弱的企业,很难驾驭“郡县制”,选择“郡县制”不如选择“诸侯制”,后者责任分割轻清晰。

笔者见过一家大企业的各工厂厂长都是资深的创业元老,位高权重,很显然这些工厂都是“诸侯制”的大工厂模式,如果最高领导者没有决心和魄力彻底做出改变,尝试“郡县制”模式很可能会搞成“四不像”,还是“诸侯制”更稳妥。如果企业生产干部队伍的职业化素质比较低,但对公司忠诚,踏实肯干,那么在这个干部队伍基础上,“诸侯制”可能是更现实的选择。打个比方,“郡县制”模式好比一把锐利的剑,“诸侯制”模式好比一把菜刀(菜刀人人会用)。如果能学会用剑,作战时战斗力肯定更高;但如果学不会用剑,可能作战时反倒不如用菜刀有效。

关于数字化转型的专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翻阅往期内容 >>

  • 3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