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军产品方法论精华总结(2)


以下是我读《俞军产品方法论》的读书笔记,分享给大家:

1、手机这类几乎一年迭代一次的硬件产品几乎很难进行ab测试,因为综合代价实在太大。

2、哪怕适合ab测试的产品,我们也要保持警惕,需要辩证的看待问题,比如从两个渠道拉新,A渠道3000元拉来了100个用户,而B渠道5000元拉来了50个用户,我们是不是很容易主观判定A渠道好,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嘛?A渠道来的用户最终只有1个用户付费,而B渠道来的用户最终有20个人付费,是你,你选择在那个渠道继续投放?

3、在蓝海业务中,过度强调数据决策会拖慢组织效率;当基础数据不足,数据使用和获取成本过高时,强调数据决策则不切实际。

4、习惯决定我们的一生

行为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大约5%是非习惯性的,而其他95%的行为都源自习惯,这基本意味着习惯而不是逻辑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5、逻辑决策也是“讲理决策”,结论靠逻辑推导而来。但需要对方具有相应的认知水平,否则会鸡同鸭讲。想让一个人理解和接受一个道理,是要在他的偏好和认知结构内去实现的。如果对方不具备相应的偏好和认知结构,就需要帮他补齐,这个成本实在太高。所以,逻辑决策的成本远高于数据决策。

6、如果对方的思维和你不在一个维度,你说服对方会很难。俞军老师举个例子说:“一个产品的成功是产品经理、团队合作伙伴、大环境三方要素共同决定的,但如果对方只认为是产品经理决定的,那你就没办法说服他”,沟通这件事,先梳理情绪,然后才是摆事实讲道理。

7、著名经济学家奈特在他的名篇《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中提出,员工对不确定世界的预判能力差别很大,企业家的超额利润都来自识别任用判断力更优的员工。

8、用主观判断做决策时,我建议的思考习惯是:有一个想法后,把它记下来,用过往所有的经验去证伪,如果无法证伪,那就假设它成立,储存起来。以后有新的信息或思考时,随时将它提取出来匹配一下,就可能有所得,从而产生新的结论。

9、认知偏误

比如幸存者偏差,看到飞机失事,就觉得做飞机很危险,其实新闻报啥,说明啥少。再比如非黑及白的思维,如果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不成功就意味着失败等固有认知,其实这个世界是灰色的。

光环效应:因为某个人长得好看,就觉得她哪哪都好。比如之前的薛之谦骗财骗色,很多粉丝也觉得无所谓,极力为他辩解。

10、归因错误

一些常见的归因错误:

自利偏误:将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将失败归因于环境。把集体行动的结果归因于自己。

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评价喜欢的人的行为时,把他做的好事归因于内在本质,而把他们做坏事归因于环境因素,评价不喜欢的人的行为时,把他们做好事归因于环境因素,而把他们做坏事归因于内在本质。

群体归因偏误:把个体的特质当做其所属的群体的特质,或者把个体的行为当作其所属群体的偏好。

终极归因错误:把问题归因于整个群体,而不是群体中的个体。

基本归因偏误:解释他人的行为时,过度归因于内在特质(一定是他有这样的人格,才做出这样的行为),而非处在情境(也许是情势所迫,或这个场所特殊的潜规则)。

11、锚定效应

定义:锚定消音是指为不熟悉的事物估值时,会把熟悉的类似事物或者不久前接触到的无关数值当做“锚”,估算出来的数值会大大倾向“锚”。

类似的偏误现象有以下几种:

峰值定律:我们对一项事物进行体验之后,印象最深的是在峰值与结束时的体验,而对过程的好与不好,记忆则没那么深刻。高峰过后,终点出现的越迅速,这件事留我们的印象越深。

框架效应:同一个意思,不同的表达会起到不同的效果。比如告诉公众有一个做法会导致“三分之一的死亡”和“保护三分之二的人活下来”效果是不一样的。

禀赋效应:指人们拥有或者即将拥有某物品或者资产时,对其价值的评估会比没有时高出许多,因而不愿意失去或者放弃它。

心理账户:比如我买家具,我把预算就设置为5万,超过5万的家具我就不买,这个就是心理账户。人们将消费分门别类(住宅、食物、服装、娱乐、投资等),且每一个类别对应各自的心理账户。

损失厌恶: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人难以接受。损失带来的负效用约为同量收益的正效应的2.5倍。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并不客观,当涉及的是收益的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12、选择性注意

我们看文章都喜欢那些说到我们心底里的文章,而忽略了那些和我们观点不一致的内容,这就是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让我们觉得自己被认可,自己找到了同类,有了安全感。

选择性注意还有以下表现:

选择性观察偏误:人们在选择时不可避免受到前置条件的限制而筛选了样本,因而得出了不适当的结论。比如我们做调查问卷,那些愿意填写问卷的人本身就是我们产品比较热心的人,因而其反馈的结果可能不具有普遍性。

观察者偏见:观察者偏见(observer bias)是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通常,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只是他们所预期的,而不是事实的本来面目。

我们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以貌取人,以言取人,以衣取人,以车取人,其实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观察者期望效应:观察者对观察对象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后,在以后的观察活动中,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期望来看待被观察者的行为,从而会表现出非自然的行为。

比如女人到高中数学就不行了、女人工作再好不如嫁的好等这些都是观察者期望的效应的例子。你信则有,不信则无。

受试者期望效应:也叫做安慰剂效应。比如某个药其实没有效,但是受试者被告知有效,在心理作用下,病人的病情也会得到缓解。

比如有的孩子被告知以后会有大出息,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也许真的会有大出息,所以不要贬低自己的孩子。

更多干货我会慢慢总结,喜欢的小伙伴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产品刘

也欢迎有问题的小伙伴加微信:chanpin628 沟通交流。


此外我们的官方网站也上线了,每日分享高质量的文章、原型素材和行业报告,小伙伴可自行前往索取,支持搜索,需要的小伙伴可点击底部的阅读原文直接查看,或者复制网址www.dadaghp.com 打开。

更多干货可关注微信公众号:产品刘

想学习更多关于产品、职场、心理、认知等干货,可长按右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END··················

RECOMMEND

推荐阅读

面试题,你多久能到岗

公司变相裁员的那些肮脏手段

面试中如何解释自己跳槽频繁

老司机教你做产品经理 7.0

朝阳行业的鉴别方法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干货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