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中沿固体绝缘表面的放电

本篇为本科课程《高电压工程基础》的笔记。

沿着整个固体绝缘表面放电时称之为闪络,同样的放电距离,沿表面闪络放电电压要低于纯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

界面电场分布的典型情况

  1. 固体介质处于均匀电场中,而且界面与电力线平行。稍不均匀电场和这种情况相类似。如图a所示。
  2. 固体介质处于极不均匀电场中,且电力线垂直于界面的分量比平行于界面的分量要大得多。例如套管。如图b所示。
  3. 固体介质处于极不均匀电场中,但在大多地方,电力线平行于界面的分量要比垂直分量大。例如支柱绝缘。如图c所示。

下图是介质在电场中的典型布置方式,1是电极,2是固体介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

  1. 沿面闪络的电压和固体绝缘材料特性有关。固体介质表面吸附水而形成水膜,就会使得电场分布不均,导致闪络电压变低。例如石蜡的闪络电压比瓷高,是因为石蜡不易于吸附水,而瓷易于。
  2. 介质表面的粗糙也会使得电场畸变。
  3. 固体介质是否与电极紧密接触也会影响闪络电压。如果接触不紧密,就会有气隙存在,气体的介电常数比固体要低,所以气隙的场强要高,容易导致放电。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

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

  1. 随着外电压的升高,在接地法兰处出现电晕放电形成的光环。
  2. 电压再升高,放电区逐渐形成由许多平行的火花细线组成的光带。
  3. 放电细线对着外施电压的升高而增加,属于辉光放电
  4. 外施电压超过一临界值,放电性质变化,个别细线迅速增长,转变为树枝状有分叉的明亮的火花通道。
  5. 树枝放电不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而是不同位置交替出现,所以也叫滑闪放电
  6. 滑闪放电时以介质表面放电通道中发生了热电离为特征的。

下图就是沿套管表面放电的示意图。1是导杆,2是接地法兰。a图是电晕放电,b图是细线状辉光放电,c图是滑闪放电,d图是套管表面的电容示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下所示,可以将套管沿面放电问题简化为链形等效回路,认为法兰上有高压,而导杆就是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 s R_s Rs就是固体介质单位面积的表面电阻,而 C 0 C_0 C0则表示介质表面单位面积对导杆的电容:
C 0 = ε r 4 π × 9 × 1 0 11 R ln ⁡ R r C_0=\frac{\varepsilon_r}{4\pi\times9\times10^{11}R\ln\frac{R}{r}} C0=4π×9×1011RlnrRεr

其中 ε r \varepsilon_r εr是固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r , R r,R r,R是圆柱形介质的内外径。

按照上等效图可以得出介质表面的电压分布如下,而虚线就是电阻和电容趋向于零的电压分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介质表面的电压分布:靠近法兰的 R s R_s Rs流过的电流大于远离法兰的 R s R_s Rs流过的电流,则法兰附近的场强最大。 R s R_s Rs C 0 C_0 C0的值越小沿面电压分布越均匀,则提高起晕电压和滑闪电压的方法有:

  1. 减小比电容 C 0 C_0 C0:加大固体介质的厚度,特别是法兰套管的外径。也可以用介电常数小的介质。
  2. 间隙绝缘表面电阻 R s R_s Rs:在套管接近接地法兰处涂上半导体油,在电极绝缘的出槽口涂上半导体漆。

定量分析后可以得到工频电压下各种形式沿面放电的起始电压 U 0 U_0 U0和比电容 C 0 C_0 C0的关系:
U 0 = E 0 ω C 0 ρ s U_0=\frac{E_0}{\sqrt{\omega C_0\rho_s}} U0=ωC0ρs E0
其中, E 0 E_0 E0是两者间的电场强度, ω \omega ω是电压角频率, ρ s \rho_s ρs是表面的电阻率。 ω \omega ω的增加,厚度d的减小和表面 ρ s \rho_s ρs的增大都会导致沿面放电起始电压 U 0 U_0 U0的增加。

注意,滑闪放电只存在于工频电压和冲击电压下,直流电压下没有明显的现象。原因是只留下比电容 C 0 C_0 C0不起作用,绝缘下的电导电流很小,沿面分布电压比交流更均匀,不易引起热电离。

具有弱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

由于垂直分量很小,沿表面没有较大的电容电流流过,不会出现热电离现象,所以没有明显的滑闪放电现象,垂直于放电发展方向的介质厚度对放电电压没有影响。

这种电场下的沿面闪络电压和空气击穿电压之差比其他两种电场要小得多。为了提高放电电压,主要是改进电极形状以改善电极附近的电场。例如330kV绝缘子柱采用均压环来改善电压分布。

下图就是330kV绝缘子柱,1是绝缘子,2是均压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0kV及更高电压的悬式绝缘子串一般也装有均压环。其一个突出有点是可以将多个绝缘子用简单的机械连接成绝缘子串,所用绝缘子数决定于线路所需绝缘水平。

受潮表面的沿面放电

相对湿度大时,介质表面会发生凝露。户外受到雨淋,部分介质表面完全会被水膜覆盖,这种情况下闪络电压比截止表面受潮时的下降更严重。

表面凝露对沿面放电的影响

介质表面发生凝露时,沿面闪络电压会明显下降。

如图为洁净的环氧树脂支柱绝缘子的交流闪络电压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可见在相对湿度在60%以下,闪络电压随湿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加。但在60%往上,闪络电压明显下降,这里就发生了凝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表面淋雨对沿面放电的影响

介质表面完全淋湿,雨水形成了连续的导电层,所以泄露电流增大,闪络电压大大下降。下雨会让表面局部被烘干的间隙很快重新润湿,恢复连续的导电,使得泄露电流两次跃变时间间隔很短,甚至连续。

可以设计绝缘子带有伞裙,让介质表面一部分不受到雨淋。绝缘子伞裙突出与主干直径的宽度和伞间距离之比,通常为1:2。

脏污绝缘表面的沿面放电

户外会有工业污秽或自然界盐碱飞尘等污染,当有湿润的时候,绝缘子表面电导增加使得泄露电流急剧增加,结果是闪络电压(污闪电压)大大下降,甚至在工作电压发生污闪。

污闪的发展过程

如图所示是有污层的玻璃板的污闪放电过程,加恒定的工频电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刚受潮,介质表面有漏电流,此时电场分布比较均匀。如图a所示。
  2. 实际中污层和受潮不会均匀,所以会在表面形成几个高电阻的干燥带,这使得漏电流减小,并在干燥带形成很大的电压降。如图b所示。
  3. 当干燥带的电位梯度大于沿面闪络场强时,干燥带就会发生放电,放电的能量使得干燥带扩大。
  4. 同时湿润区减小,相当于串联电阻减小,使得电流增大并发生热电离,所以干燥带放电有电弧特性。如图c所示。
  5. 外施电压越高或剩余电阻越小,越容易发生闪络。

影响污闪电压的因素

  1. 污秽的性质和污染程度:污闪电压随着表面电导率的增加而降低。
  2. 润湿的方式:下大雨时污秽会被冲掉,不容易发生污闪,而发生雾、露、融雪和毛毛雨等不会冲掉污秽,导致污闪发生。
  3. 泄露距离:电导率一定时,泄露距离越长,剩余电阻的阻值越大,越不容易发生污闪。
  4. 外施电压的形式:因为污闪是局部电弧不断拉长的过程,所以电压作用时间越短越不容易导致污闪。
  5. 绝缘子的直径。

因为污闪是个热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展成闪络,人工污秽实验时,不能通过升压来确定污闪电压,必须加一个恒定的电压,然后使绝缘子润湿,检验是否闪络。

污秽等级的划分

采用污层等值附盐的概念:与绝缘子表面单位面积上污秽物导电性相当的等值盐量。

如图所示是500kV套管及绝缘子的污秽耐受电压和泄露距离的关系。附盐密度:1为0.03mg/cm2,2为0.05mg/cm2,3为0.1mg/cm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防止污闪的措施

  1. 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扫:一般采用带电水冲洗法,但必须注意不能引起相间闪络。变电所设备可以预装泄露电流记录器,以便发出预警。绝缘设计时应使得污秽地区易于在风雨下被冲刷掉。
  2. 使用防污闪涂料或进行表面处理:绝缘子表面涂一层憎水性涂料,这使得润湿下形成的是水滴而不是水膜。
  3. 加强绝缘和采用耐污绝缘子:加强绝缘可以增加悬式绝缘子片数,也可以使用专门设计的耐污绝缘子。
  4. 使用其他材质的绝缘子:半导体釉绝缘子的釉层一直有电导电流流过,使得绝缘子表面温度高,污层不易吸收湿气,发热也会使得湿层易于干燥。
  5. 也可以采用硅橡胶绝缘子:有着耐气候性和高低温稳定性。
  • 32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