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公司推出人形机器人新品,人形机器人的时代可能真的要来了?

多款新品齐发,人形机器人出圈

近期,人形机器人领域新品不断,赚足了大家的眼球。

先是在 4 月,波士顿动力公司推出全新电动 Atlas 人形机器人,它拥有比前辈更广的运动范围,关节经过重新设计,可以灵活旋转,能够 “胜任乏味、脏污和危险的任务”。其展示视频中,机器人从俯卧状态迅速起身,进行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平衡与灵活性展示,包括头部和躯干的 180 度旋转,外形也更接近人类,搭载了众多新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工具。

12 月 24 日,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人形机器人新品 PM01。这款机器人身高 1.38 米,体重约 40 公斤,全身 24 个自由度,移动速度每秒 2 米,腰部装有 320 度自由旋转电机,可完成大量高难度动作,具有机械式步态和类人自然步态两种行走模式。在端到端神经网络解决方案的基础上,PM01 借助先进的光学动捕技术,精准采集海量人体运动数据,通过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提高拟人程度,并具备优秀的通过性,适应多种复杂环境。众擎还为客户准备了商业版与教育版两种方案,定价 8.8 万元起。

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研发上也动作频频。10 月 11 日,特斯拉在 Cybercab 活动上展示了最新的人形机器人 Optimus,它可以执行日常任务,如拿包裹、给植物浇水等,马斯克表示 Optimus 可以 “做任何事情”,包括遛狗、照看孩子、修剪草坪等,成本将为 20000 至 30000 美元。11 月 28 日,特斯拉 Optimus 官方 X 账号发布推文,展示 Optimus 可以接住扔给它的网球,工程师表示第二代 Optimus 机器人在手腕精细程度上更加灵活,手部有 22 个自由度,能模仿人类肌腱结构,更自然流畅地完成复杂任务。12 月 10 日,特斯拉又展示了 Optimus 在覆盖着护根物的山丘斜坡上稳健行走的能力,且未依赖视觉系统,完全依靠自身平衡能力应对复杂地形。

国内的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也不遑多让。12 月 16 日,该公司在社交平台宣布已开启通用机器人商用量产,年度计划产量为 962 台。回顾其发展历程,2022 年 12 月初创,2023 年 8 月 18 日发布智能机器人远征 A1,2024 年 8 月 18 日更是发布 “远征” 与 “灵犀” 两大系列共五款商用人形机器人新品,包括远征 A2、远征 A2-W、远征 A2-Max、灵犀 X1 及灵犀 X1-W,还展示了在机器人动力域、感知域、通信域、控制域一系列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前瞻性地定义了具身智能 G1 到 G5 技术路线图,并推出具身智能数据系统 AIDEA 等。 这些新品的接连登场,无疑在向世界宣告:人形机器人的时代,正加速到来。

人形机器人缘何 “爆火”?

(一)技术突破赋能

人形机器人的崛起,首先得益于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传感器技术等多领域的重大突破。这些技术的融合,让机器人拥有了更接近人类的感知、思考与行动能力。

以计算机视觉为例,如今的人形机器人可以像人类一样精准识别物体、场景,甚至能理解复杂的手势与面部表情。波士顿动力的 Atlas 机器人,凭借先进的视觉系统,在复杂的环境中自如穿梭、完成任务,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适应性。

语音识别技术也让机器人与人的沟通变得更加流畅自然。特斯拉的 Optimus 能够准确理解人类的语音指令,无论是日常闲聊,还是工作任务安排,都不在话下,真正实现了人机之间的高效交互。

此外,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敏锐的 “触觉” 与 “平衡感”。它们可以精确感知外界的压力、温度、湿度等信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实时调整自身的动作与姿态,确保在各种场景下的稳定运行。

(二)市场需求驱动

社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人形机器人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一方面,全球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劳动力短缺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难题。人形机器人能够承担起照顾老人、护理病患等繁重且需要耐心的工作,为解决养老困境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日本,一些养老院已经引入人形机器人陪伴老人、协助医护人员,它们不仅能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还能通过互动游戏、心理陪伴等方式,缓解老人的孤独感,提升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在工业生产、物流配送、高危作业等领域,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潜力巨大。它们可以不知疲倦地从事高强度、重复性劳动,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汽车制造工厂,人形机器人能够精准地完成零部件的装配、焊接等复杂工序,其操作的精度与稳定性远超人类工人;在火灾现场、核辐射区域等危险环境中,人形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进行救援、检测等任务,最大程度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消费级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智能家居、智能陪伴的需求愈发强烈。人形机器人作为家庭中的智能助手,可以帮忙打扫卫生、做饭、辅导孩子学习,甚至在主人疲惫时给予情感上的慰藉,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贴心伙伴。

人形机器人的 “商业拼图”

(一)制造业:高效协作新力量

在制造业领域,人形机器人正逐步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力量。

汽车制造堪称人形机器人的 “主战场” 之一。宝马与 Figure AI 携手,将通用型人形机器人 Figure 01 部署于汽车生产线。这款机器人凭借高度灵活性和智能化特点,通过先进的像素到动作神经网络学习,能迅速理解视觉输入并转化为行动。在实际生产中,它可以精准地将汽车框架放置在对应夹具上,还能识别并纠正零件抓取的错误,承担起复杂、危险或重复性任务,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与生产线灵活性。

比亚迪工厂则迎来了优必选的工业人形机器人 Walker S1。它身高 1.72 米,专为工业环境设计,与无人车、工业移动机器人协同作业,实现了从原材料卸货、入库、仓储到分拣和出库配送的全流程自动化。Walker S1 最大负载达 15 公斤,能在复杂的非结构化环境中自主工作,通过视觉算法精准识别物料箱,还能与其他设备语音沟通,反馈信息并自动转移任务,打通了物流最后 10 米,为新能源汽车生产注入强大动力。

电子制造领域同样有人形机器人活跃的身影。隆盛科技联合研制的人形机器人已在电子产品制造工厂崭露头角。它依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具备多模态人工智能功能,能在视觉、听觉等多领域收集分析数据,实现自主决策。在生产线上,从零部件组装到质量检测,机器人都展现出高效能,使生产线工作效率提高约 20%,缓解了人力资源紧张问题,保障了精密制造的高质量发展。

物流仓储环节,亚马逊的尝试引发广泛关注。其引入 Agility Robotics 开发的 Digit 人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有手臂和双腿,能像人类一样移动、抓取和处理物品。在仓库中,Digit 可以蹲下、弯曲并抓取物品,现阶段主要用于搬运空的周转箱,未来有望扩展到更多任务。它具备自主导航和感知能力,能与人类员工协同工作,加快库存识别与存储速度,缩短订单处理时间,提升物流仓储操作效率。

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的深度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还解决了人力短缺、劳动强度大等难题,推动着制造业向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大步迈进。

(二)服务业:贴心服务新选择

服务业迎来人形机器人的助力,正焕发出全新活力,为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医疗护理领域,人形机器人成为医护人员的得力助手。美国的 Moxi 人形机器人在多家医院 “上岗”,它虽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但具备类人机械手臂和抓手,头部显示屏能呈现可爱表情,下半身储物箱用于装载药物、物资。Moxi 拥有社交智能,可自主打开电梯和门,避免碰撞行人,还能与人互动。它能自动执行运送病人用品、交付实验室样本、分发药物等日常任务,实现 “药物到床位” 的端到端服务,让护士有更多时间专注于患者专业护理,仅在奥斯汀一地,去年就完成 50 万次送货。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研发的护理人形机器人 GARMI 更是展现出强大功能,可全天候为老年人及患者提供护理照顾,自主抓取物体、安全操纵以及与患者互动沟通,极大分担了疗养院护工的工作压力。

养老陪伴方面,人形机器人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温暖。在法国蒙彼利埃癌症研究所,Mirokaï 人形机器人陪伴做放射治疗的小女孩聊天,缓解其焦虑恐惧。这款机器人约 1.3 米高,30 公斤重,有着卡通可爱的外形,球体轮式移动,负载 3 公斤,配备多种摄像头、传感器和麦克风,具备 28 个自由度,能自主导航、感知环境。它不仅能在医院担任护士物资搬运助手,还会出现在疗养院、机场、餐厅等公共场所,提供陪伴、情感支持,辅助完成简单任务,让虚弱状态下的人群得到慰藉。

教育辅助场景下,人形机器人开启智能学习之旅。一些教育机构引入人形机器人作为助教,它们可以通过生动的表情、动作和语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编程教育中,机器人能实时展示编程效果,让抽象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在语言学习时,与孩子进行对话练习,纠正发音,提升口语能力,为人机互动式学习开拓新路径。

餐饮零售行业,人形机器人变身高效服务员。在部分餐厅,人形机器人能够熟练地送餐、收拾餐桌,根据预设程序准确无误地将菜品送到顾客桌前,避免了人工送餐的忙碌与差错。在零售店铺,它们可以在货架间穿梭,盘点商品库存,及时反馈信息,助力商家精准补货,还能为顾客提供商品介绍、引导购物等服务,优化购物体验。

酒店接待环节,人形机器人带来新奇入住体验。客人踏入酒店,人形机器人迎上来,用热情的语言致以问候,协助办理入住手续,引领客人前往房间,沿途介绍酒店设施与服务。客人有需求时,如送毛巾、矿泉水等,机器人能快速响应,精准送达,让住宿过程更加便捷、舒适,提升酒店服务品质与智能化形象。

人形机器人在服务业的全方位渗透,正重塑着服务模式,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美好。

(三)家庭场景:生活助理新潮流

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将彻底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家居生活的智能核心。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人形机器人准时来到床边,用轻柔的声音唤醒主人,随后根据预设的日程安排,播报当天的天气、新闻以及重要事项提醒。主人起床后,它自动前往厨房,与智能厨具联动,按照个人口味偏好准备早餐,无论是煎蛋、烤面包,还是热一杯香浓的咖啡,都能精准操作。

家居清洁时,人形机器人展现出强大的家务能力。它启动清洁模式,操控智能吸尘器、拖地机器人等设备,对地板进行深度清洁;遇到高处的灰尘,凭借灵活的机械臂和可伸缩的身体部件,擦拭吊灯、空调出风口等卫生死角,让家居环境一尘不染。

安防监控方面,人形机器人时刻守护家庭安全。它集成高清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设备,在屋内巡逻,实时监测异常情况。一旦发现有陌生人闯入、烟雾火灾隐患或漏水漏电等问题,立即发出警报,并通过手机 APP 向主人推送消息,同时采取紧急措施,如启动灭火装置、关闭水阀电闸等,确保家人与财产安全。

智能陪伴是人形机器人的温情一面。孩子学习时,它化身知识渊博的辅导老师,耐心解答课业难题,通过互动游戏帮助孩子巩固知识;老人独处时,陪他们聊天、下棋,播放戏曲、相声等娱乐节目,缓解孤独感;家人疲惫时,播放舒缓的音乐,提供按摩放松服务,给予情感慰藉。

智能家居控制更是人形机器人的拿手好戏。它如同家庭的智能中枢,与灯光、窗帘、电视、空调等各类家电设备无缝连接。主人只需下达简单指令,机器人就能精准调控家居环境,如 “调暗灯光”“打开窗帘”“调高空调温度” 等,轻松打造舒适惬意的居住氛围。

人形机器人融入家庭生活,将编织出一个便捷、舒适、温馨的智能家居生态,让我们尽情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红利,开启全新生活方式。

人形机器人发展的 “拦路虎”

(一)技术瓶颈待破

尽管人形机器人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技术难题。

双足行走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仍是挑战之一。在复杂地形、突发状况下,如何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灵活应对,保持平衡,不摔倒、不碰撞,需要在动力学控制、运动规划算法、传感器融合等方面持续优化。

手部的精细操作能力有待提升。要实现与人手媲美的抓握、操控、装配等动作,对机械结构设计、触觉与力觉感知、驱动控制技术都提出了极高要求。目前,多数机器人的手部灵活性、精度、力度控制还无法满足复杂任务需求。

人机交互的自然度和流畅性也需改进。虽然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但机器人对人类情感、意图的理解还不够精准,难以实现真正自然、富有同理心的沟通交流,这在服务、陪伴场景中尤为关键。

智能决策与自主学习能力尚显不足。面对陌生环境、突发任务,机器人快速分析、判断、自主规划行动路径的能力还很薄弱,需要借助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学习模型,提升其通用性与适应性。

(二)成本居高不下

人形机器人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大规模普及与商业化进程。

研发投入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关键技术攻关,从原型机开发到反复测试优化,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人力与时间成本,且研发风险高,失败成本不容小觑。

零部件成本也居高不下。高性能的处理器、精密的传感器、高扭矩密度的电机、高精度的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由于技术门槛高、生产工艺复杂、量产规模有限,导致其采购成本昂贵,占据了整机成本的很大比重。

生产制造环节,由于人形机器人结构复杂、组装精度要求极高,目前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单位生产成本降不下来,进一步推高了终端售价。

若要实现成本突破,一方面需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设计、提升零部件性能,减少对高端昂贵部件的依赖;另一方面要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整合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实现从研发到量产的全链条降本增效。

(三)伦理法规空白

人形机器人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伦理与法律问题的讨论。

在安全方面,若机器人出现故障、失控,对人类造成伤害,责任如何界定?是制造商、开发者,还是使用者的责任?如何确保机器人在各种场景下的运行安全,防止意外伤害发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隐私保护也不容忽视。机器人在交互、服务过程中会收集大量用户数据,包括语音、图像、行为习惯等敏感信息,如何保障这些数据不被泄露、滥用,如何规范数据的存储、传输与使用,需要明确的法规约束。

道德伦理层面,当机器人的决策与行为涉及道德困境时,如何设定准则?例如在灾难救援场景中,机器人应优先救助谁?是否能赋予机器人一定的 “道德判断权”,引发了广泛争议。

此外,随着机器人拟人程度提高,人们对其情感依赖、心理影响等问题也逐渐浮现,如何从伦理角度引导人们正确看待与机器人的关系,同样需要深入探讨。目前,相关伦理准则、法律法规尚处于空白或不完善状态,迫切需要政府、学界、产业界共同努力,构建适应人形机器人时代的法律与伦理框架,确保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

人形机器人的崛起,无疑是当今科技领域最为耀眼的光芒之一。从实验室的前沿探索,到商业化的初步试水,再到走进日常生活的愿景,人形机器人正一步步将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变为现实。

在技术突破的道路上,科研人员们从未停歇。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机器人的 “大脑” 将更加智能,能够像人类一样进行复杂的思考、学习与创造;“小脑” 将让机器人的动作更加灵活、精准,轻松应对各种复杂地形与精细操作;“肢体” 也将越发强壮、耐用,适应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需求。

应用场景的拓展,更是充满无限可能。在工业 4.0 的浪潮中,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智能制造的主力军,与人类工人携手,打造高效、智能的生产线;在医疗领域,它们可以深入疫区、灾区,快速救援、精准诊断,为挽救生命争分夺秒;在教育领域,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激发无限潜能;在家庭中,成为贴心的伴侣,照顾老人、陪伴孩子,让家的温暖无处不在。

产业生态的构建,同样至关重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各方力量需紧密合作,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完善产业链条,降低成本,让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伦理法规的制定也刻不容缓,确保技术发展与人类价值观、社会秩序相契合,让人们安心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站在时代的潮头,我们满怀期待与憧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形机器人将与人类并肩同行,共创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开启人机和谐共生的全新篇章。让我们携手共进,迎接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