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AI大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本文将详细探讨AI大模型的架构演进,包括从Transformer的提出到GPT、BERT、T5等模型的历史演变,并探讨这些模型的技术细节及其在现代人工智能中的核心作用。
一、基础模型介绍:Transformer的核心原理
Transformer架构的背景
在Transformer之前,许多自然语言处理(NLP)任务依赖于循环神经网络(R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来捕捉序列信息。然而,这些架构在处理长序列时效率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Vaswani等人在2017年提出了Transformer架构,它完全摆脱了递归结构,转而使用“自注意力机制”来捕捉序列中的全局依赖关系。
自注意力机制的原理
Transformer架构的核心是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Mechanism),它允许模型在不依赖序列顺序的情况下,灵活地关注输入序列的不同部分。自注意力机制通过计算输入序列中每个词与其他词之间的相关性(注意力权重),生成上下文相关的表示。
自注意力机制的计算过程:
- 对输入进行线性变换,生成三个矩阵:Query(查询)、Key(键)、Value(值)。
- 计算每个词的查询向量与其他词的键向量的点积,得到注意力权重。
- 使用注意力权重对值向量进行加权求和,生成每个词的上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