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别人的成功路径打造自己的捷径。
有一次做客户旅程优化,老板开口就来了一句:
“我要它像苹果一样丝滑,像亚马逊一样精准。”
全场沉默。
设计说:“苹果的‘丝滑’到底怎么定义?”
产品说:“亚马逊精准在哪?推荐系统?物流?”
开发说:“我们不是苹果也不是亚马逊,拿什么比?”
——这时候,我拿出了Benchmarking Analysis。
不是靠感觉,不是靠想象,而是——拿数据、讲案例、拆流程、提方案。
什么是 Benchmarking Analysis?
如果Market Analysis 是“看市场怎么走”,那Benchmarking 就是“看高手怎么做”。
不是抄作业,更不是顶礼膜拜。
Benchmarking 是一场“向高手学套路”的拆解过程:
- 找到行业内外最优秀的标杆
- 拆解他们成功的底层逻辑(流程、技术、策略、细节)
- 结合我们自己的情况,提炼出能落地、能提效的行动方案
一句话:学得聪明,学得实在。
实战案例:怎么把“像SHEIN一样高效”落地?
某客户想提高线上销售转化率,提出的目标是:“搞得像 SHEIN 一样。”
听起来抽象对吧?“像”要怎么“像”?
但我们这样落地:
标杆对象: SHEIN、ZARA、H&M
比较维度:
- 网页加载速度
- 推荐算法
- 促销策略
- 结账流程步骤数
数据怎么来?
- 用工具测试页面响应时间
- 做用户体验流程走查
- 收集用户评论、视频测评、行业报告
发现的问题是:
- 网页加载比 SHEIN 慢 2.7 秒
- 结账多出 2 步
- 没有智能推荐系统
于是我们提出解决方案:
- 技术团队优化图片压缩和 CDN 设置
- 合并支付流程,减少页面跳转
- 上线轻量推荐引擎,根据用户浏览历史做个性化推荐
3个月后结果:
- 转化率提升 17%
- 移动端订单增长 22%
这,就是 Benchmarking Analysis 的力量——不拍脑袋,只用数据说话。
我平时怎么做 Benchmarking?
每次做标杆分析,我都会走这6步:
- 明确目标:想优化什么?是效率?是体验?还是技术能力?
- 找对标杆:行业内找冠军,行业外找启发
- 定比较维度:不是比全部,而是比关键(流程、满意度、KPI)
- 找数据:从年报、调研报告、公开访谈、甚至模拟用户体验中来
- 做差距分析:差在哪?差多少?为什么差?
- 出行动计划:怎么补差距?谁负责?多快做完?结果怎么评估?
我的经验建议
- 别只看行业内,跨界往往更有惊喜(银行学电商,制造业学零售)
- 不要拍脑袋,数据+流程拆解才是正解
- 不是一次性任务,最好持续更新、积累出“公司自己的 Benchmarking 库”
- 先做能动起来的事,比如先优化流程、再引入算法,不要一步登天
- 别忘了复盘:学了别人,最终还要形成自己
最后的共勉
对我来说,Benchmarking Analysis 不是一份表格,也不是一套流程。
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业务分析师面对模糊目标时最有力的破局工具。
当听到“我要做到最好”时,
你可以说:“好,我们来 benchmark 一下。”
然后把抽象目标拆解成数据、路径和落地方案。
这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逆境突围的秘密武器。
你有做过 Benchmarking Analysis 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拆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