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意,突破既有认知边界。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会议——大家眉头紧锁,迟迟没有思路,只能陷入沉默?
我总会说一句:“来,开个Brainstorming吧!”
因为,当一个人想不出答案时,十个人的碰撞,往往能点燃奇迹。
什么是 Brainstorming?
它不是闲聊,不是漫无目的的发言,它有章法、有节奏,是一种激发集体智慧的高效设计工具。
Brainstorming 是:
- 快速激发大量想法——先量后质,不设限、不批评
- 突破惯性思维框架——跳出“只有一种解法”的局限
- 集结多样性智慧——不同视角叠加,发现隐藏的机会点
一句话:让思维自由飞翔,让创意自然流动。
Brainstorming 解决什么问题?
当然,并非所有问题都适合用Brainstorming,比如需要深入调研或专家判断的问题,则更适合一对一深入访谈或数据建模”。
下面是我常用的Brainstorming解决的问题类型:
- 产品新功能设计—— 发散探索从界面、交互到激励机制的多样改进方向
- 用户痛点挖掘 —— 通过跨部门视角还原用户旅程,找到隐藏的不满与卡点
- 营销活动创意 —— 在活动疲软期快速生成新颖玩法,提高参与率和转化率
- 项目风险识别 —— 在项目启动前识别潜在技术、流程或沟通上的盲区
- 战略机会探索—— 针对行业趋势或新兴技术,集体扫描潜在业务突破点
我的 Brainstorming 流程
- 明确主题与边界 不是随便聊,是围绕一个具体议题(如:“如何提升新用户留存率?”)
- 设定规则
- 禁止批评
- 欢迎疯狂
- 注重数量
- 结合已有想法发展新想法
- 暖场激活状态 小小游戏,比如“1分钟说出10种早餐食物”,帮大家放松、打开思维。
- 快速轮流发言
- 每人轮流说一个点子
- 不能说“我没有想法”,哪怕很荒诞也可以
- 可视化记录
- 用白板、便利贴、在线协作工具
- 所有想法一视同仁地展示出来
- 头脑风暴延展
- 针对已有想法提问:“还能怎么变?”、“还能应用在哪?”、“能组合吗?”
- 分类、收敛、筛选
- 找出可行的、最有潜力的创意
- 归入不同优先级,准备进入下一步行动计划
一个真实案例
当时我们在做CRM系统优化,客户主数据杂乱、重复率高,多个业务线录入的规则都不一致。
高层说:“我们要解决主数据质量问题。”
但到底怎么做?用什么机制?怎么不影响现有流程?——一片迷雾。
我组织了一个40分钟的 Brainstorming,参与方包括销售、市场、IT 和数据治理组:
- 一位销售经理说:“能不能做个录入建议提示?比如客户名字重复就提醒。”
- 数据治理专员提议:“所有业务线统一走一个主数据审批流程。”
- 一位技术负责人跳出来说:“能不能结合AI,自动识别重复客户并推荐合并?”
最终,我们选取了两个思路:
- 开发了一个“实时去重提示+相似客户推荐”小工具;
- 建立了一个轻量级“主数据注册中心”,每条客户信息都必须走审批。
上线后,客户主数据的重复率下降了42%,数据维护效率也大幅提升。
Brainstorming 的价值
- 快速产出超出预期的创意
- 打破个人认知局限,借力集体智慧
- 提高团队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
- 营造开放、正向、勇于试错的氛围
我的经验建议
- 不要追求一开始就完美的答案,初期只管多,不要急着评判
- 鼓励“疯狂”想法,真正的创新往往在疯狂与可行之间
- 主持人要保护氛围,打压、质疑、冷场是最大敌人
- 警惕“职场政治”干扰讨论质量,有些声音可能因组织层级或人际关系而被压制,主持人要敏锐察觉并引导更多元的参与
- 尊重每一个声音,哪怕是最小的灵感,也可能是颠覆性突破的种子。
- 大家要达成共识:在 Brainstorming 阶段不争论、不评价,任何想法都有出现的权利,评判留到后面统一收敛时再做
- 及时总结与收敛,让头脑风暴成为实际行动的起点,而不是只停留在白板上
最后的共勉
在快速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
最稀缺的不是资源,而是想象力。
Brainstorming,
是我打开思维之门的钥匙,
也是带领团队突破天花板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