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信号完整性(SI)设计

本文深入探讨了信号完整性的概念,包括信号上升时间与带宽的关系,传输线的工作原理如分布电容和电感,以及特性阻抗的影响因素。文章强调了SI问题的根源在于快速上升时间导致的高频成分增加,并提供了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设计策略,涵盖了从原理图设计到PCB布线的全过程。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SI(Signal Interity)


一、概述

1.1 信号完整性定义

2.2 SI问题根源

  • 究其根源,信号完整性问题主要由于——信号上升时间减小了。上升时间越小,信号中包含的高频成分越多,高频分量和通道间相互作用就可能使信号产生严重的畸变。
  • 信号上升沿减小原因:

1、芯片生产工艺的改进,晶体管沟道长度大大缩短,晶体管开关时间更短,信号上升时间变短。采用标准化生产时间,低俗信号也产生SI问题
2、电路时钟频率提高,信号上升时间缩短,可用时间窗口更短,对噪声容忍度下降

  • 产品设计过程提前对信号完整性问题进行预防:

1、掌握信号信号完整性问题的相关知识
2、系统设计阶段采用规避信号完整性风险的设计方案,搭建稳健的系统构架。
3、对目标电路板上的信号进行分类,识别潜在的SI风险,确定SI设计的总体原则
4、在原理图阶段,按照一定的方法对部分问题提前进行SI设计
5、PCB布线阶段使用仿真工具量化信号的各项性能指标,制定详细SI设计规则
6、PCB布线结束后使用仿真工具验证信号电源等网络的各项性能指标,并适当修改

  • 从技术角度给出简单的板级SI设计流程:

1、普查单板中有哪些关键信号及各个信号的性质
2、识别并确定容易出问题的信号
3、确定改进信号质量的方向
4、了解IO BUFFER的特点
5、SI前仿真确定总设计方案
6、PCB布局布线
7、SI后仿真进行问题评估
8、调整设计方案及设计参数,进一步仿真优化

  • 了解信号的性质、确定敏感信号、确定改进信号质量的方向等,需要了解不同性质信号的要求,关键在于分清是“电平”/“边沿”有效信号:

1、电平有效信号(如地址数据信号)。关注时间窗口的宽度,可以容忍的幅度噪声
2、边沿有效信号(时钟或其他触发信号)。关注边沿的单调性,高低电平出的噪声不是关注的重点

  • SI设计需要针对性的量化评估——磁珠滤波电路设计问题

电容该选多大的,磁珠选哪种阻抗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同的应用对电源需求是不一样的,没有通用的磁珠滤波设计。
1、有些电路的电流需求几乎可以认为是恒定的,没有高频电流需求,只需要把电源中的高频成分衰减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这时我们只需要关注滤波电路的频响特性。
2、但在有些设计中,不但需要抑制外部电源噪声,电路本身也有瞬态电流需求,也会产生瞬态噪声,这时对电源系统的阻抗也有要求,需要把滤波电路的频响特性和电源系统的阻抗特性联合起来设计。

  • SI设计是个性化的

1、对于局部总线,关注信号本身的质量,对反射、串扰、电源滤波设计好,就能让电路正常工作
2、高速同步总线(如DDR),信号质量要好,而且要满足时序要求。时钟频率很高,设计的重点应坐在总线时序上
3、时钟电路中,设计的重点应保证时钟边沿的单调性、时钟频谱的纯净度、时钟的抖动等性能指标
4、GHz高速串行互联中,通道损耗和阻抗连续性是设计重点。参考时钟、电源质量也需要达到要求。预加重和均衡参数的调整和优化也应认真考虑

二、数字信号频谱与宽度

2.6 信号带宽与上升时间的关系

带宽与上升时间

带宽与上升时间的关系
结论:带宽信号越大,波形上升时间越小,为反比关系。
  • 上升时间非0的信号频谱中,高频分量衰减更快,这样才能使高频成分的贡献更小
  • 梯形波频谱高频成分比方波衰减要快。
  • 上升时间越小,信号带宽越大,高频成分对信号贡献越大。上升时间越长,频谱中高频成分衰减越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9 信号带宽0.5/Tr指的是什么

  • 0.35/Tr是单极性低通滤波器网络的3dB带宽(Tr是10%~90%)信号上升时间; 0.5/Tr与单极性低通滤波器网络的等效噪声带宽fRMS,如果定义带宽所使用的滤波器网络的响应和单极性低通滤波器网络不同,那么得到的带宽也不同。

三、传输线

3.1 什么是传输线

  • 最简单的传输线由一对导体构成,把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端送到另一端。构成传输线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PCB上的走线、双绞线、同轴电缆等。两个导体中一个称为“信号路径”,另一个称为“参考路径”或“返回路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 信号的传输方式

  • 信号在传输线中的传输可以用麦克斯韦方程组精确描述。

3.3 信号的返回电流

  • 如果传输线无限长,信号电压施加到传输线上后,信号永远也不清楚传输线的末端是什么情况,那么是否会有电流回流呢?

电流回路的建立并不是电流先流到末端通过末端的连接从返回路径流回。
当信号电压施加在传输线人口的瞬间,信号路径和参考路径之间产生电位差,同时伴随着电荷的积聚,从而产生电流,这类似于电容的充电。在信号向前传播过程中,传输线上的各个位置依次重复这一过程,不断有电流产生。随着信号的传播,产生电流的位置不断前移。
即使信号没有到达末端,或者即使末端开路,电流同样存在。

  • 返回路径是否为“地”无关紧要,即使是一段悬空的铜皮同
    样也会有电荷的积聚并产生电流。

3.4 传输线的分布电容

  • 传输线的电容是分布式的。高速互连中很多现象如阻抗不连续、反射、串扰等都与分布电容有关。分析高速互连时充分考虑电容的影响

3.5 单位长度电容

  • 如果能够得到单位长度电容,就可以按照比例计算出任意小段传输线的总电容。如果把一条很长的传输线分成很多非常短的部分,每一个部分就可以当成集总电容元件对待,因此单位长度电容为使用集总元件对传输线建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使用单位长度电容来正确表征传输线的电容效应重要的前提是:电场沿传输线的方向没有分量,也就是电磁波的传播可以近似为均匀平面波

3.6 介电常数、等效介电常数

  • 电容的大小和导体周围介质的特性有关。如果当两个导体周围填充的介质为空气时,电容为Cu,把空气换成另外一种介质后两导体间电容变为C,那么这种新的介质的介电常数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介电常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和信号完整性中很多重要的参数都有关,比如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延时等。
  • 实际中,场求解器可以准确地计算出等效介电常数。

3.7 传输线的分布电感

  • 电感表示的是变化的磁场在周围导体上能够产生感应电动势(或电压)的特性
  • 当电流穿过与其垂直的某一平面时,在该平面内“激起”一个“磁漩涡”,形成许多闭合的环形磁力线,电流称为磁场的漩涡源
  • 磁力线方向满足“右手定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描述磁场的基本物理量为磁感应强度(也称磁通密度),电流越大,磁感应强度越大,电流与磁感应强度之间为线性关系。
  • 有一个和磁力线垂直的平面区域,如何描述穿过这个区域的磁场的多少?

描述这一问题的物理量称为磁通重,单位为韦伯(Wb)。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之间是线性关系,进而磁通量和电流之间也是线性关系。

  • 变化的磁场会在它围绕的导体上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磁通变化率有关
  • 产生磁场的电流I和感应电动势e之间通过磁通量ψ建立了联系,只要能确定电流I和磁通量ψ之间的线性关系(即电感),就能完全描述这种磁感应现象
  • 电感为磁通量φ和电流之间的线性比例因子,是电路结构本身的固有特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PCB上的走线,和分布电容类似,走线的每一部分都存在自感,并且和周围的导体之间都存在互感,电感分布在走线的整个长度区间内,电感是分布式的
  • 对于高速信号来说,走线上各个“微小区段”的电感量决定了信号传输的每一个瞬间发生了什么。因此,各个“微小区段”的电感量才是我们关心的对象。

3.8 回路电感

  • 传输线的回路电感可以使用信号路径和返回路径的自感和互感来表示
  • 回路电感描述的是回路本身的电感特性,因此对于整个回路来说这个电感是自感。

3.9 单位长度电感

  • 单位长度电感和单位长度电容。在传输线波传播方程、阻抗计算、传输线建模等方面有运用。这两个概念是建立在均匀平面波近似的基础上的,即电场和磁场在沿传输线方向没有分量。

3.10 波传播的LC参数表示

  • 如果信号在传输线中传播时不发生衰减,这样的传输线称为理想传输线或无损传输线。
  • 电压形式的电报方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如果传输线是均匀的,则沿着x方向传输线的结构始终不变,那么电压中反向传输的分量V不存在。如果在某一点处两侧的传输线结构发生变化,就会产生这个后向传输的分量
  • 电报方程为理解信号反射、传输线特性阻抗、传输线延时等概念提供了理论基础

3.11 瞬态阻抗与特性阻抗

  • 传输线上某一点处的电压和电流比值表示在这个位置信号感受到的阻抗。信号每走一步都会遇到一个阻抗,如果传输线不是均匀的,信号在各个位置感受到的阻抗可能不同,因此这是一种瞬态阻抗。
  • 特性阻抗:如果传输线是均勾的,信号不论走到传输线的什么位置感受到的阻抗都是相同的,那么用一个阻抗值就可以表示整个传输线的阻抗特性,这个阻抗值称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 50 Ω阻抗控制就是指特性阻抗,但实际上,只要这种阻抗波动很小,我们依然可以用特性阻抗近似表示传输线的整体特性。信号感受到的永远是瞬态阻抗,即使是50Ω阻抗控制的走线,信号传输的不同瞬间感受到的阻抗也会有微小差异。
  • 只有均匀传输线才有特性阻抗,如果传输线非均匀的,那么信号在这个传输线上传输到不同位置时感受到的瞬态阻抗不同,因此没有特性阻抗。

3.12 影响特性阻抗的因素

  • 影响特性阻抗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种;线宽、介质厚度、介电常数、走线的铜箔厚度
  • PCB设计过程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层叠设计,对于阻抗控制电路板,层歪设计的时候就需要综合考虑线宽、介质厚度(层数及板厚)、介电常数(板材)、镧箔厚度等因素的影响。
  • 线宽变化会影响单位长度电感、单位长度电容

线宽越大,电感就越小。线宽越大,电流就越分散,电感越小。线宽越小,电流越集中,电感越大
线宽越大,走线和平面之间的电力线越多地集中在介质区域,单位长度电容也越大

  • 想得到PCB走线线宽和单位长度电容及单位长度电感之间的准确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场求解器
  • 如果其他3个影响因素都确定不变,线宽越大,单位长度电感越小,单位长度电容越大,因而特性阻抗就越小
  • 线宽为4mil时特性阻抗约为61.5Ω,线宽为12mil时特性阻抗约为33Ω
  • 介质厚度增大时,两个导体的间距加大。导体间距增大,互感L减小,单位长度电感就会增加
  • 如果传输线横截面的尺寸不变,介电常数不同时,介电常数越大,单位长度电容越大,特性阻抗越小。单位长度电感和介电常数无关
  • 高速板材的介电常数通常小于普通FR4,如果保持层叠厚度不变,走线的特性阻抗就会增大。为了控制阻抗,这时必须改变层叠厚度
  • 走线的铜箔厚度也会影响电感和电容:

3.13 参考平面

  • PCB上信号沿传输线向前传输时,电力线起始于信号走线,终结于参考平面,信号线和参考平面构成了电磁波向前传播的物理环境
  • 表层走线,相邻平面只可能有一个,信号走线和相邻平面构成了完整的传输线结构,因此,表层走线只有一个参考平面
  • 内层走线,有上下两个相邻平面,电力线起始于信号走线,终结于两个相邻平面,信号走线和两个相邻平面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传输线结构,因此内层走线有两个参考平面。
  • 工程设计中,参考平面最常用的是阻抗控制功能,在计算内层走线待性阻抗时要同时考虑上下两个平面;参考平面的另一个作用是提供返回电流路径,参考平面一定是返回路径,但是返回路径不仅仅包含参考平面,可能还包含与信号线同层的邻近导体
  • 0
    点赞
  • 2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