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放大电路,这主要是因为它能有效克服固定偏置放大电路无法稳定静态工作点的缺点。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如下图,该电路为NPN型三极管构成的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R1 为上偏置电阻,R2 为下偏置电阻,R3 为负载电阻,R4 为发射极电阻。
1. 电流关系
如图可知:
2. 电压关系
接通电源后,电源为三极管各个极提供电压,
+
V
C
C
+V_{CC}
+VCC 电源经 R3 降压后为VT提供集电极电压Uc ,
+
V
C
C
+V_{CC}
+VCC 经R1 、R2 分压为VT提供基极电压Ub,电流Ie 在流经R4 时,在R4 上得到电压
U
R
4
U_{R4}
UR4 ,
U
R
4
U_{R4}
UR4 大小与VT的发射极电压Ue 相等。图中的三极管VT处于放大状态,Uc 、Ub 、Ue 满足以下关系:
3. 三极管内部两个PN结的状态
由于Uc > Ub >Ue ,其中 Uc > Ub 使VT的集电结处于反偏状态,Ub > Ue 使VT的发射结处于正偏状态。
4. 静态工作点( I b 、 I c 、 U c e I_b、Ic、U_{ce} Ib、Ic、Uce)的计算
在电路中,三极管VT的电流
I
b
I_b
Ib远小于电流I1 ,基极电压Ub 基本由 R1 、R2 分压来确定,即:
由于$U_{be} =Ub −Ue = 0.7V,所以三极管VT的发射极电压为
U
e
=
U
b
−
0.7
Ue = Ub - 0.7
Ue=Ub−0.7, 而
U
c
=
V
C
C
−
R
3
∗
I
c
Uc = V_{CC} - R3*Ic
Uc=VCC−R3∗Ic.
例: V c c = 18 V , R 1 = 39 K Ω , R 2 = 10 K Ω , R 3 = 3 K Ω , R 4 = 2 K Ω , β = 50 {\rm{Vcc = }}18{\rm{V}},{\rm{R1 = }}39{\rm{K}}\Omega ,{\rm{R2 = }}10{\rm{K}}\Omega, {\rm{R3 = }}3{\rm{K}}\Omega, {\rm{R4 = }}2{\rm{K}}\Omega, \beta {\rm{ = }}50 Vcc=18V,R1=39KΩ,R2=10KΩ,R3=3KΩ,R4=2KΩ,β=50, 求静态工作点。
5. 静态工作点( I b 、 I c 、 U c e I_b、Ic、U_{ce} Ib、Ic、Uce)的稳定
与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相比,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最大的优点是具有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功能。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稳定过程分析如下:
当环境温度上升时,三极管内部的半导体材料导电性增强,VT管的 I b 、 I c I_b、Ic Ib、Ic增大----> Ie 增大-----> U e = R 4 ∗ I e Ue=R4*Ie Ue=R4∗Ie,Ue增大-------> U b e = U b − U e U_{be} = Ub - Ue Ube=Ub−Ue, 而 U b = R 2 R 1 + R 2 V c c Ub = \frac{{R2}}{{R1 + R2}}Vcc Ub=R1+R2R2Vcc基本不变, U b e U_{be} Ube减小-------> I b I_b Ib减小----->Ic减小--------> I b 、 I c I_b、Ic Ib、Ic减小到正常值,从而稳定了三极管的电流 I b 、 I c I_b、Ic Ib、Ic。
.
.
写在最后
文章所有公式、文字都是本人一个一个敲出来的,部分图是一点一滴画出来的,创作不易,对您有所帮助的话点个赞再走哦!
本文章旨在总结日常所学知识、方便以后查询,由于是个人总结,如有不对,欢迎指正;另外,内容大部分来自网络、书籍、和各类手册,如若侵权请告知,立马删帖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