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学习7

大家好,这里是七七,本次的Python学习的例子是NSGAII优化算法的实现代码

目录

总代码

代码1

 代码2

代码3

代码4

代码5


总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tool import *
import deap as ea
address=r'data/q3.csv'
data=pd.read_csv(address)
data_40_rows=data.head(40)

cost_pre=data_40_rows['批发价格(元/千克)'].tolist()  #预测成本
sale_pre=data_40_rows['平均销量'].tolist()  #预测销量
for i in range(40):
    if sale_pre[i]<=2.5:
        sale_pre[i]=2.5
mean_sale=data_40_rows['平均单价']
alph=[0.1]*40 #损耗率
discount=[0.8]*40 #打折
ini_data=np.array([i]*30+[0]*10+[0.7]*40+sale_pre)
need_list=data_40_rows['Q'].tolist()
weight=[0.5]*40

def Modify(sale_price):
    sale=[]
    for i in range(40):
        ss=(1-(sale_price[i]-mean_sale[i])/(mean_sale[i])*weight[i])+sale_pre[i]
        sale.append(ss)
        return sale

def Obj_function(X):
    Objv=[]
    Cv=[]
    for i in range (len(X)):
        x=X[i]
        #目标一:最大化利润
        decide=x[:40]
        profit=x[40:80]
        nums=x[80:120]
        #计算成本
        cost=[]
        for i in range(len(cost_pre)):
            cost.append(decide[i]*cost_pre[i])
        #计算售价
        sale_price=[]
        for i in range(len(cost_pre)):
            s=cost[i]*(1+profit[i])
            sale_price.append(s)
        #计算销量
        sale_modify=Modify(sale_price)
        #计算总销售额
        w1=[]
        for i in range(len(sale_modify)):
            bad=(sale_modify[i]*alph[i])*(discount[i]*sale_price[i])
            good=(sale_modify[i]*(1-alph[i]))*(sale_price[i])
            w1.append(bad+good)
        sum_sale=sum(w1)
        #计算总成本
        w2=[]
        for i in range(len(cost)):
            w2.append(nums[i]*cost[i])
        sum_cost=sum(w2)
        penalty=0
        for i in range(40):
            if nums[i]<2.5:
                penalty-=200
        f1=sum_sale-sum_cost+penalty
        #目标二:最大化需求
        satif_need=[]
        for i in range(len(decide)):
            satif_need.append(decide[i]*need_list[i])
        f2=sum(satif_need)/sum(need_list)

        #确定评价函数值
        x_Objv=np.hstack([f1,f2])
        #定义约束
        list_cv=[sum(decide)-33,27-sum(decide)]
        x_Cv=np.array(list_cv)
        Objv.append(x_Objv)
        Cv.append(x_Cv)
        Objv=np.array(Objv)
        Cv=np.array(Cv)
        return Objv,Cv
problem=ea.Problem(
    name='NSGAII_for_q3',
    M=2,
    maxormins=[-1,-1],
    Dim=120,
    varTypes=[1]*40+[0]*80,
    lb=[0]*40+[0]*40+ data_40_rows['最小销量'].tolist(),
    ub=[1]*40+[1.2]*40+ data_40_rows['最大销量'].tolist(),
    evalVars=Obj_function
)

#混合编码
Encodings=['BG','RI']
Field1=ea.crtfld(Encodings[0],problem.varTypes[:40],ranges=np.array([problem.lb[:40],problem.ub[:40]]))
Field2=ea.crtfld(Encodings[1],problem.varTypes[:40],ranges=np.array([problem.lb[:40],problem.ub[:40]]))
Fields=[Field1,Field2]
population=ea.PsyPopulation(Encodings=Encodings,Fields=Fields,NIND=100)

algorithm=ea.moea_psy_NSGA2_archive_templet(
    problem,
    population,
    MAXGEN=300,
    logTras=20,
    prophetPop=ini_data,
    maxTrappedCount=20,
)

res=ea.optimize(algorithm,seed=1,verbose=True,drawing=1,
                outputMsg=True,drawLog=True)
print(f"最优解是:{res['Vars'][0]}")
print(f"最优解值是:{res['Vars'][0]}")
print(f"hv结果是:{res['Vars'][0]}")

代码1

ini_data=np.array([1]*30+[0]*10+[0.7]*40+sale_pre)

ini_data 是一个变量,它是一个由 Numpy 库创建的一维数组。这个数组包含了四个部分的数据,分别是值为 1 的 30 个元素、值为 0 的 10 个元素、值为 0.7 的 40 个元素和 sale_pre 中存储的元素。

 代码2

x_Objv=np.hstack([f1,f2])

x_Objv 是一个 numpy 数组,它通过 np.hstack() 函数将两个数组 f1 和 f2 水平堆叠在一起。

这意味着 f1 和 f2 必须具有相同的维度,并且它们将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堆叠,形成一个新的 x_Objv 数组。换句话说,x_Objv 的每一列将从 f1 和 f2 中对应的列中获取元素。

代码3

problem=ea.Problem(
    name='NSGAII_for_q3',
    M=2,
    maxormins=[-1,-1],
    Dim=120,
    varTypes=[1]*40+[0]*80,
    lb=[0]*40+[0]*40+ data_40_rows['最小销量'].tolist(),
    ub=[1]*40+[1.2]*40+ data_40_rows['最大销量'].tolist(),
    evalVars=Obj_function
)

Problem 是在 ea 模块中创建一个优化问题的类的对象。通过使用该对象,你可以定义和处理多目标优化问题。

在 Problem 函数调用中,传递了一些参数来设置问题的属性和限制条件:

  • name='NSGAII_for_q3':设置问题的名称为 NSGAII_for_q3
  • M=2:表示问题有两个目标函数。
  • maxormins=[-1,-1]:表示两个目标函数都是最小化目标。
  • Dim=120:设置问题的维度为 120。
  • varTypes=[1]*40+[0]*80:指定了每个变量的类型,其中前 40 个变量是连续变量(对应 1),后 80 个变量是离散变量(对应 0)。
  • lb=[0]*40+[0]*40+ data_40_rows['最小销量'].tolist():设置了问题的变量下界(lower bound)。前 40 个变量的下界都为 0,接下来的 40 个变量仍为 0,最后 40 个变量是从 data_40_rows 中取出的一列名为 最小销量 的数据转换为列表。
  • ub=[1]*40+[1.2]*40+ data_40_rows['最大销量'].tolist():设置了问题的变量上界(upper bound)。前 40 个变量的上界都为 1,接下来的 40 个变量都为 1.2,最后 40 个变量是从 data_40_rows 中取出的一列名为 最大销量 的数据转换为列表。
  • evalVars=Obj_function:指定了用于评估变量的目标函数。

通过调用 Problem 函数,你创建了一个名为 NSGAII_for_q3 的优化问题对象,并设置了相关的属性和限制条件。

代码4

Encodings=['BG','RI']
Field1=ea.crtfld(Encodings[0],problem.varTypes[:40],ranges=np.array([problem.lb[:40],problem.ub[:40]]))
Field2=ea.crtfld(Encodings[1],problem.varTypes[:40],ranges=np.array([problem.lb[:40],problem.ub[:40]]))
Fields=[Field1,Field2]
population=ea.PsyPopulation(Encodings=Encodings,Fields=Fields,NIND=100)

首先定义了一个名为 Encodings 的列表,其中包含了两个编码类型:“BG” 和 “RI”。

接下来,使用 ea.crtfld() 函数创建了两个字段对象 Field1 和 Field2。这两个字段对象分别使用了 Encodings 列表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编码类型。

ea.crtfld() 函数的参数如下:

  • 第一个参数是编码类型,可以是 “BG”(二元编码)或 “RI”(实数编码)。
  • 第二个参数是一个列表,用于指定每个变量的类型。在这里,使用 problem.varTypes[:40] 取出了问题对象中前 40 个变量的类型。
  • 第三个参数是一个范围 (ranges) 数组,用于指定每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这里,使用了 np.array([problem.lb[:40], problem.ub[:40]]),取出了问题对象中前 40 个变量的下界(problem.lb[:40])和上界(problem.ub[:40])。

然后,将 Field1 和 Field2 添加到一个列表 Fields 中。

最后,通过调用 ea.PsyPopulation() 函数创建了一个名为 population 的粒子种群对象。ea.PsyPopulation() 函数的参数如下:

  • Encodings:表示个体的编码类型列表。
  • Fields:表示个体所使用的字段列表。
  • NIND:表示种群中的个体数。

在这里,将之前定义的 Encodings 列表和 Fields 列表作为参数传递给 ea.PsyPopulation() 函数,并设置了种群中的个体数为 100。

通过以上代码,你创建了一个带有两种编码的粒子种群,每个编码类型对应一个字段对象。 

代码5


algorithm=ea.moea_psy_NSGA2_archive_templet(
    problem,
    population,
    MAXGEN=300,
    logTras=20,
    prophetPop=ini_data,
    maxTrappedCount=20,
)

res=ea.optimize(algorithm,seed=1,verbose=True,drawing=1,
                outputMsg=True,drawLog=True)

首先使用 ea.moea_psy_NSGA2_archive_templet() 函数创建了一个名为 algorithm 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对象。这个算法是基于 NSGA-II 算法的带存档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模板。

ea.moea_psy_NSGA2_archive_templet() 函数的参数如下:

  • 第一个参数 problem:表示要解决的优化问题对象。
  • 第二个参数 population:表示种群对象。
  • MAXGEN:表示算法的最大进化代数。
  • logTras:表示在每个进化代数之后,将群体全部划分成多少个轨迹段。
  • prophetPop:预知种群,表示具有先验知识或已知最优解的种群,用于指导群体的进化。
  • maxTrappedCount:表示算法最大停滞计数值,用于提前终止算法。

然后,将 algorithm 对象传递给 ea.optimize() 函数,以进行优化操作。ea.optimize() 函数的参数如下:

  • 第一个参数 algorithm:表示要使用的优化算法对象。
  • seed:表示随机数种子,用于控制算法的随机性。
  • verbose:表示是否显示详细信息。
  • drawing:表示是否绘制图形。
  • outputMsg:表示是否输出算法的运行信息。
  • drawLog:表示是否绘制优化过程的日志。

通过以上代码,你使用了 NSGA-II 算法的带存档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模板来进行多目标优化。

  • 27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七七喝椰奶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