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读书笔记

第一章 大脑

1.认识大脑

大脑一共分为三种

本能脑:原始的反射模块

情绪脑:情感区域

理智脑:主管认知

理智脑虽然高级但弱小,因此我们大部分的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但是由于生存,他们的天性自然成了目光短浅、即时满足,因此我们的天性意识会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而且十分强大。

如果让理智脑和情绪脑以及本能脑对着干,一定收效甚微,并且不容易坚持。因此应该用理智脑去驱动情绪脑和本能脑。

2.焦虑的根源

焦虑有这么几种:

完成焦虑:如想要做的事情太多或者日程安排过紧。比如说我最近想学某一阶段的知识,总担心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学不过来就属于此

定位焦虑:错误的与身边的人对标。比如我总会与身边一些小有成果的人去情不自禁的比较。

选择焦虑:比如我有几样要做的事情总是不能够合理安排先后轻重。

环境焦虑:比如我的一切其他身份或者工作总不能让我集中在学习上

难度焦虑:比如我学到了很难的之前不擅长的知识

焦虑的原因: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又想立即看到效果。这正是人的天性决定的。

3.耐心

社会中的精英往往是那些能更好克服天性,耐心水平更高,有延迟满足能力的人。那么我们如何成为这样的人呢?

掌握认知规律

复利效应:前期增长缓慢,但达到拐点后会飞度增长。

在舒适区边缘行动

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很多人痛苦的根源就是只盯着表层的学习量,却没有深入关注过自己的思考、行动和改变。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

学习的平台期:学习进展和时间的关系是波浪式上升的。

耐心正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当我们知道的规律越多,就越能认清自己所处的阶段和位置,从而增强自己持续行动的耐心。

怎样增强耐心呢?

坦然接纳自己:缺乏耐心是自己的天性,要像对待原始人,对待小孩一样温和地与自己对话

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理智脑不是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对手,可以告诉他,该有的一样也不会少,只是要在完成重要的事情之后。面对诱惑多自我沟通和引导。

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要想办法弄清所做之事的意义和好处,看到的维度越多,耐心会越强。比如这本书从多个角度讲到了很多好习惯给人带来的好处,我才想去主动实践。

第二章 潜意识

第一节 消除模糊

由于认知的局限,即使是在前行之时,我们总是身处于一片混沌之中。这种模糊让人心生恐惧和迷茫,对我们的认知、情绪和行动造成困扰。模糊越严重,困扰越严重。

学习知识可以消除模糊,而获得知识,也需要我们消除模糊,目的和方法相统一。消除模糊,可以明确核心困难,提升思考能力,这就是学霸和普通同学之间的差异:消除模糊,制造清晰。

以上说的,主要是认知模糊,但消除情绪模糊同样重要。

具体事件一旦变模糊,其边界就会无限扩大,在模糊的潜意识中变得难以解决。但当我们实在忍不住了,跑去一看,发现其实问题本身很简单,但他周围的模糊可能很大很大。所以我们拖延、纠结、畏惧、害怕的根本原因跟并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内心的想法模糊之后的难度。记住,要像不受这样的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他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他进入潜意识的机会,不给他变模糊的机会。所以当遭遇到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的时候,赶紧向自己提问:

1.到底是什么让自己烦躁不安

2.是什么原因使得自己会有这样的想法

3.我们能做什么,如果做不到或者搞砸了最差的结果是什么

正视苦难,它就原形毕露。

例如,我最近总感觉很焦虑,仔细想来,是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缺少自信使得自己烦躁。究其根本,是不满意自己的学习效率,再根本是对自己缺乏信息,不相信自己能做到自己设立的目标。那么该做什么呢?第一个,是想办法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习各种方法,提高自己的认知。第二个,减少模糊,例如多与别人沟通,多与大佬沟通,多搜集信息。第三个,调整目标,去不了大厂我们就去中厂、小厂,把这项事业作为一生的事业而不是就停止在毕业找工作就结束了。

最后,还有行动模糊(选择模糊),即面对众多可能性时无法做出清晰明确的选择。

人类面对不确定性时会不自觉逃避,这是人类天性决定的。也就是说,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目标和指令时,就很容易选择享乐,放弃坚持。因此,我们要花费心力和脑力去思考如何拥有足够清晰的目标。即把目标和过程细化、具体化,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单行通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

以我自己为例。看到这个观点之后,我首先定位自己的情绪模糊,确定了我的焦虑的原因:担忧发展。接下来消除认知模糊,我与一些行业大佬付费咨询,与身边的同学交流,确定发展方向。但在行动模糊上我处理的还不够好,没有把目标变成某一天的规划,导致每一天的开始学习变得十分艰难。所以在完成这个书评之后我要制定详细的计划。

第二节 感性

作者提出了一个读书方法——只选择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去改变。因为最打动你的,最能让你投入的,也是最能触动你的,往往是处于拉伸区的知识,这样的知识难度最小、需求最贴合、见效最快、最容易心流。如果感受到的总数痛苦和无趣,说明要么是困难区,学了也会忘记或者不会用,要么是舒适区,已经掌握了没有价值。比如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如某些公众号或者视频博主更新的只言片语或者几分钟的小视频,到现在你还能记得多少呢?

第三章 元认知

第一节 元认知

元认知,是最高级别的认知,他能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元认知分为被动元认知和主动元认知,只有一个人能主动开启第三视角,持续反思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时,才能称之为主动元认知,才代表着这个人的觉醒,才有了快速成长的可能。

如何获取元认知能力呢?

第一,从过去端获取,包括学习他人智慧。如阅读各种书籍,学习成长理论。

第二,从自身经历获取。比如反思复盘。

第三,启用高维的自己,跳出正在做事情的本身,时刻监控自己行为。比如多为自己在做什么,怎么做,能不能有更好的方法做?

第四,冥想,帮助大脑做健身操。

第二节 自控力

前文所提及的主要是觉察能力,元认知能力还包括自控力。

我们天然被潜意识控制着,我们要提升自控力,就要让理智脑多参与大脑决策。比如在遇到需要选择的情况时,先停留几秒思考一下,就有可能激活自己的理智脑,做出不一样的选择。这些需要作出重要选择的时间被称为“元时间”,善用这些时间会极大优化后续事件的质量,所以在元时间内我们要做好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想清楚

想不清楚的结果是什么,产生模糊。而我们前面提到了,模糊是我们行动力的敌人!

要想清楚,不仅要审视自己的第一反应,更要有清晰明确的主张,对模糊零容忍。例如,在一天的学习结束之后,回到寝室的路上,如果不能规划好之后回寝的安排,之后的时间就很容易沉迷在打游戏或者刷小视频中。

在人生大事上,更要利用好元时间,消除模糊,不能想都不想清楚一头扎进去。焦虑的人就好少有“元时间”的概念,他们习惯用饱和的行动缓解自己的焦虑,想与做的时间差距悬殊,任由本能让自己迷失在自我满足的行动里。

因此如果想要做到元认知能力强,当下的注意力,当天日程,长期的人生目标都要想清楚意义,进行自我审视和控制。

第四章 专注力

第一节 情绪专注

当你试着用元认知观察自己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呢?当你身体做着A的时候,脑海里却想着B?处在这种身心分离模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觉得当下无聊,二是觉得当下痛苦。虽然“走神一时爽”,走神后我们去需要承受走神后带来的各种损失。一是生命质量变差,因为走神时我们要么沉浸过去要么担忧未来,就是不活在当下,而生命,是由一个个当下组成的。二是拖延和低效。

因此,我们要让感受回归行动,如和尚回答自己在得道前后的区别,得道前砍柴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法;得道后砍柴即砍柴,做饭即做饭。

第二节 学习专注

从大范围看,沉浸能力强的人常处于支配层,而弱者处于被支配层。

那么如何做到学习专注呢?《刻意练习》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即“正确的方法”+“大量的练习”。

正确的方法有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有定义明确的目标。在制定目标时写清要求:如需要达到什么时间限制,需要达到什么输出。目标越明确,精力越集中。

第二,练习时极度专注。专注的真正动力并不在于毅力和耐心,而是不断发现技巧上的微妙差异和持续存在的关注点。并且在做A的时候不要想着B,做B的时候不要想着A,界限分明。

第三,能获得有效的反馈,缺少反馈,我们极容易出错,又容易走神。所以要多把成果与人交流,多自我反思。

第四,始终在拉伸区练习。过于苦难和容易都不利于我们沉浸。

第五章 学习力

第一节 匹配

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虽然这样可能增加了掌握一项技能所需的时间,但却更容易坚持。只要处于舒适区的边缘不断练习,舒适区就会不断扩大,成长就变成了必然。同时,速成是不可能的,因为能力圈只能一点一点扩大。

第二节 深度

如果只满足于读完一本书或者看完一段知识的话,知识留存度是很低的。更深一层是,读完书能去实践书中的道理,因为从这一刻起,书本中的知识得道了转化。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是这个苦难才是深度学习真正的开始,因为必须要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的知识,当能解释清楚时,才意味着把他纳入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这种缝接是深度学习的关键,结合了自己的东西,还要教授出去,这才完成了深度学习的循环。
比如在学完一段知识之后,要用写作的方式把作者的思想重构出来,结合自身经历去延伸,然后去打磨一个主题或观点,与别人交流。

第三节 关联

知识的获取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与自己有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有多充分。再有用的东西如果与自己没多大关系就果断放弃。

那么如何获取这种关联能力呢?

第一,手中有锤子,其次,输入足够多,再次,保持好奇心,常问自己,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第四节 体系

只有当知识能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这才叫做你的知识。所以很多人沉迷于全面掌握和照搬他人的体系的方式是错误的。阅读时,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触动点。其余部分,忘记就忘记了,一点也不用觉得可惜。

第五节 打卡

一旦开始打卡,任务心态就已经埋下了,主动心态被抹杀掉。

这里推荐用记录代替打卡,这样可以专注于学习活动本身,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同时在任务设置时,设下限,不设上限。比如我迟迟不能开始练习,背单词,就是之前被自己定下的目标吓退缩了。那可以把任务设置为每天背五个单词,每天练一行字,这样子完成目标毫无负担且容易坚持下去。这种方法简单到不可能失败。

第六节 反馈

是否有及时、持续的正向反馈,正是产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关键。无反馈,不学习!

这是因为,虽然本能脑和情绪脑石粉戴女士,但是他们的力量十分强大,如果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他们同样会展现强大的行动力。理智脑需要做的,是运用智慧制定策略,让本能脑和情绪脑不断接受正向反馈,朝着目标一路狂奔。

同时,要运用或产出产品,主动获取反馈。一味地学学学而毫无产出,不仅是痛苦的,而且十有八九会失败。请记住:教是最好的学;用是最好的学;输出倒逼输入;请用作品说话。建立确定目标——打磨作品——获取反馈的循环。

但是也请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分享不是随意分享半成品,而是要花大功夫,把作品打磨成当前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样子。随意完成人们肯定不会产生兴趣。

其次,制定分享策略,多向这方面能力不及你的人分享。获得更多的赞誉。

最后,冷静客观面对打击。

我想说,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成长,成长,再成长”。只有不断产出,获得反馈,我们的人生才会发生变化。

第七节 休息

刻意练习的四要素:定义准确的目标、极度的专注、有效的反馈、在拉伸区练习。

不过,保持专注是需要消耗精力的,精力消耗到一定程度,注意力自然就会涣散,出现分心走神的情况。这时候不应强迫自己去刻苦,因为过程中感受的多是痛苦而不是乐趣,一旦放松就完全不想再次投入了。而如果感受到精力不足而选择主动休息,会使精力得到快速回升。

因此,学习时,应注意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如此反复。

但是,为什么有些同学在于了之后能立即投入学习呢?而另外有些人比如我,一放松意志力就会崩溃?原因还是在于精力不足。毕竟克服困难和抵制诱惑都需要意志力。

所以,一个真正的自控高手,不是一个只知道冲刺的人,而是一个善于休息,保持平衡的人。越接近一天的尾声,我们越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精力水平,防止自己在休息时滑入深渊!

辅助工具:番茄钟。我个人推荐,在开始工作的时候可以把专注时间设短,因为一开始的时候人还没有进入工作状态,较短的专注时间恰好位于拉伸区,便于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第六章 行动力

第一节 清晰

世界上有一个底层规律叫做“增强回路”:你的选择会影响行为自动增强的方向。注意力的使用同样符合这个规律。在增强回路的起点做出有力选择所消耗的自制力是最小的,如果形成了负的增强回路,想改变就难了。因此在初始阶段,无论是刚起床,还是刚进入学习,要特别注意这段元时间,要强迫自己进入正向的增强回路,这样便可以拥有强大的行动力。

但是,如果关于接下来所要进行的工作,只有大概的想法,比如只想着起床了要跑步,没有想去哪里跑,跑多久,万一天气不好怎么办或者不知道要做工作的哪一部分,要怎么做。一切都只知道个大概,这对行动力的提升是很致命的。

因此我们需要具有另外一种能力:清晰力,也就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这可以通过建立日程规划实现。日程规划要计划好自己的各项任务,包括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效果。这个日程规划网上有很多种,这里就不加赘述了。

这里的重点,在于写下来。写下来之后,所有的想法都会变得清晰且确定。这样我们就进入了一种美德选的状态,不需要再耗费意志力进行思考和选择。切记,行动力最怕模糊,一模糊,大脑为了省点力气思考,就很容易不自觉地选择他最熟悉和最确定的选项——做清醒愉快但不重要的事。

当你再次陷入怠惰、懒散、空虚的情绪中动弹不得时,往往是你的大脑又陷入了模糊状态。请立刻拿出笔,写下目标,写下要求,点燃你的行动力。知难行易!

第二节 “傻瓜”

凡是心中有无数欲望又焦虑的人,几乎没有主动做成过一件事。比如我自己。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的心里常萦绕着两种念头:一是凡事必须再砍倒明确后果后在行动,如果前景不明确、不明朗别人说的再有道理也不投入;二是如果一个道理不能让自己快速变化,就不是最优的,还要继续寻找更好的方法。

但是这陷入了一个悖论,想先看到结果再行动的人往往无法看到结果,一直永远留在原地。

这个世界是有认知层次的,处在下面的认知层次的人往往看不到上面的认知层次的风景,一次做出的判断往往是狭隘的。有些想不清楚的时候,就要依据前人的假设先行动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接近目标,才能想的更清楚。比如我的有些同学,他们未必比我想的更清楚,但是他们遵照一般的学校或者家人给出的建议,或者单纯的好好学习这样的惯性,他们最终也能获得不错的结果。

因此,如果不行动,我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先依据前人经验走到更高的层次,人生目标才可能慢慢浮现。思考很重要,但光想不做,遗祸无穷。

第三节 行动

“道理都懂,就是不做”怎么破解?

就一条,直接去做!

从现在开始,把认知当成一项技能,知道或者想通了一个道理,不代表你就掌握了他,后面还有做大量的练习。不发生改变的都是无效的学习。

第七章 情绪力

第一节 心智带宽

心智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他支撑着人的认知力,行动力和自控力,心智带宽一旦降低会使得人失去以上这些品质。任何能制造压力的事件都是在挤占我们的心智带宽。只要我们都注意力始终被这样的事件所牵制,我们就有可能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比如在做选择时不自觉地偏向见效最快的选项。因此,要及时洞悉意识中占据大量带宽的潜在事项,及时解决,同时减少欲望,少即是多,快即是慢,在情绪冲动时不做决定。

第二节 单一视角

遇到烦心事,勤移动视角,用第三者的观察方式,善学习他人的处理方式,保持开放,避免先入为主,及时寻取帮助,多运动,常反思。

第三节 游戏心态

尝试动机转移。

比如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想成为自己而做,为玩而做。

第八章 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

第一节 早起 

关于早起需要知道这些事:

1.根据快速眼动期规律,成年人睡眠时间会在1.5小时快速眼动和1..5小时非快速眼动模式切换,也就是说在1.5的整数倍内醒来最好。

2.放弃闹钟。被闹钟叫醒,精神状态会变差。

3.抓住大脑工作高峰期。可以进行一些困难的工作。

4.注意循序渐进、难度匹配。

5.提前准备第二天早起规划

第二节 冥想

冥想可以增加脑力资源利用率。可以把各种想法想象成你脑中的七个小球,重的是压力,轻的是无端产生的各种念头,通过冥想让他们保持最佳质量,既稳定又可控。

第三节 阅读

唯一的重点是: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实践比阅读本身更重要。只要有一个点触动了自己,改变了自己,这本书就没白读。

第四节 写作

费曼技巧:学习新事物,要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写作正可以使用费曼技巧。教才是最好的学,这也是我写本篇读书笔记的目的。

第五节 运动

运动可以使人张出更多神经元,让人更聪明。运动过后要及时安排学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小知识猿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