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负荷理论主要探讨在学习过程中,人脑处理信息的有限容量以及如何优化信息的呈现方式以促进学习。认知负荷定律认为,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而不同类型的认知任务会对工作记忆产生不同程度的负荷,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以下是对认知负荷定律的简要介绍:
1、认知负荷的三种类型:
-
-
内在认知负荷:由任务本身的复杂性决定,是无法减少的。例如,学习复杂的数学公式自然会带来较高的内在认知负荷。
-
外在认知负荷:由学习环境和教学材料的设计引起,可以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来降低。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会无谓地增加认知负荷,而良好的设计则能减少外在认知负荷。
-
关联认知负荷:当学习材料被有效组织,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图式)相匹配时,可以减少认知负荷,帮助信息更容易被吸收进入长时记忆。
-
2、工作记忆限制:工作记忆是信息暂时储存和加工的地方,它的容量有限,一般认为能同时处理的信息单元在5至9个之间(这个数字被称为米勒的“神奇数字7±2”)。因此,过多或过于复杂的信息会超出工作记忆的处理能力,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3、图式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强调通过构建和利用“图式”(即心理结构,用于组织和存储信息)来减轻工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