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读书笔记(三)——元认知

回顾与导入

终于坚持到了《认知觉醒》读书笔记的第三篇了。这次我就不再把之前列举的「触动点」搬运过来了,以免大家说我凑字数👀。有需要的话可以去前两篇读书笔记中回顾之前的内容。

这次要分享的是名为「元认知」的概念,为此我打算先给大家介绍一部日漫,是的你没有看错,一部日本动漫,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部动漫是我读到「元认知」的章节时立马就联想到的,可以说迅速地触动了我的「知识体系之网」,那么借由它来作为引子导入这个主题再合适不过了。

动漫名为《夏日重现》,是一部无限流的悬疑推理番(对这类题材感兴趣的朋友墙裂推荐一下,毕竟豆瓣9.0的得分还是很能打的)。具体的人物、剧情之类的这里就不展开了,重点要说的是剧中男主的一个能力,更准确的说是他自己的一个习惯或者技巧。剧情中遇到危急情况需要男主快速思考决策的时候,他会有意识地让自己进入一个名为「俯瞰」的状态(不得不叹服于日漫作品中取名时故弄玄虚的水平)。

俯瞰,字面意思是从高处向下看。这个词经常用来描述观看或考虑事情的一个高度或全局的视角。例如,你可以从山顶俯瞰整个城市,或者你可以从一个更高的视角俯瞰全局,考虑一个问题的所有方面。

Pasted image 20240331002102

男主通过让自己的思想游离在身体之外(俗称「灵魂出窍」🤣),站在类似于上帝视角的高度来分析当前局势,甚至分析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战胜情绪,做出理智的判断。结合上面的词语解释和截图,我们不难抓住这个技巧的核心:

  • 全局视角

  • 对「思考过程」的思考

聪明的大家肯定能想到,这里就该提到本篇笔记真正的主角「元认知」了。没错,男主的「俯瞰」技巧其实就是对元认知的一种实践,如果要用一个我们更熟悉的词来解释的话,那便是「反思」(不过实际上二者还是有些许的差别,后面会详细说明)。

做自己的「灵魂伴侣」

由于有上面动漫里的形象展示,这次我就不再用别的比喻来阐释了。尝试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理解的「元认知」概念,那便是「对我们自身学习和思维过程的监督、理解以及控制,实现对认知的认知」。那么接下来就结合上面两个要点来详细分享下我自己的理解。

全局视角

客观地认识自我向来都是最难的,如果同时还需要客观认识自我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就难上加难了。想要做到客观,视角就很重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总能从古人的智慧中找到理论支撑:要看清楚山,就不能身处山中,同样地,要看清自己(及周身的环境),就不能身处自我,我们要站在全局的视角来观察需要理解的对象。

可是从山里走出来看山容易,从「自我」要如何走出来看自己呢?动漫里的男主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演示,那就是虚拟出来一个「自己」,高高在上地俯视下面发生的一切,此时站在这个新「自己」的视角上,原本的自己以及他所处的环境都是外部性的,可以被一览无遗地进行观察分析。「全局视角」的获得就是这么简单,这个虚拟出来的自己就如同「灵魂伴侣」一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随时可以进行俯瞰的位置。


这里我想稍微发散一下,聊一下我联想到的另一个词叫「共情」。

共情是一种能力,使我们能够"置身于他人的处境",理解他们的感受和观点。

不难看出「共情」其实也是一种通过切换视角而得到的能力,只不过这里切换到的是「他人视角」。切换视角的目的也有所区别,我们希望站在「他人」的位置来共享其情绪、认知,进而深入地理解他人,这在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思考「自己的思考」

Pasted image 20240331003147

有了绝佳的全局视角,元认知的下一步就是对自我进行认知,由于已经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视角上,可以做到的事情就很多了,以认知自我「状态」为例,我们能够轻松地:

  • 审视自己的状态,主要是情绪上的(例如喜怒哀乐、紧张松弛等)

  • 理解自己的状态,例如观察到自己正在生气,那么就能客观地分析生气的原因

  • 控制自己的状态,知道了情绪产生的原因就可以进一步判断其合理性,如果不合理,「灵魂伴侣」就可以适当地进行干预

同理也可以类推到「行为」上,而更加进阶的则是把认知对象从「状态」「行为」升级到「思维」,这样的话我们就是在对自己的思考、决策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

  • 这个「我」在想什么

  • 这个「我」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想法,以及这样想是否合理

  • 如果不合理,应该怎样帮这个「我」纠正这个想法

一旦实现了对自我「思维」的监督+理解+控制,那么更下游的「状态」和「行为」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更加合理的指导和约束。迷茫的时候能够迅速理清思路找到方向,注意力分散的时候能够被立马拉回到当前该专注的事情上,犹豫不决的时候能够客观权衡做出当下的最优选择。

被动与主动的分水岭

前面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发现「元认知」这个听起来玄乎的心理学概念实际的执行方法竟如此简单。原书作者也提到了,实际上当你知道这个概念和其含义的哪一刻,元认知的能力就已经自动被激活了。可既然这么强大的能力人人都很容易获得,为何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依然还是有这么大的差距呢。那是因为同样是元认知,不同人的能力「等级」有差异。

这里就要说回前面提到的「反思」的概念了。「反思」在我看来其实属于一种被动的元认知。我们不妨想想自己一般什么时候会反思,大多数人可能是在工作或生活中碰壁了、失败了才开始思考总结找原因(其实能有意识地做到这一点也已经远胜很多人了),属于一种被动且低频的行为。而还有一部分人,能够时刻保持主动使用「元认知」的意识,频繁地切换到「灵魂伴侣」的视角进行「俯瞰」来指导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行动,而差距就在这一次次的主动思考后逐渐拉开了。

实际上,我们的老祖宗也早已经把「主动元认知」的概念教给我们了——「三思而后行」便是对此的精确阐释。它更像是一种习惯,需要通过刻意地进行练习来逐步养成。一方面要持续不断地摸索、完善与「灵魂伴侣」的沟通方式,另一方面还要让主动的触发成为一种下意识的如肌肉记忆一般的行动。这个过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我的实践

由于最近才开始梳理、消化「元认知」这个知识点,这里更准确地说是我的实践计划(思路),还没有真正开始执行。

我们很容易建立起「失败->反思」的触发机制,但对于主动「元认知」而言,在我看来最大的难点恰恰就在于缺少类似的显式触发机制。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触发频率,习惯就无从被养成。既然无法从定性的角度来设置触发点,机智如我想到了从定量的角度来解决。

效仿孔老夫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可以给自己设定固定进行主动「元认知」的时间频率,例如以小时为单位(定时任务)对过去的一小时内自己的状态、行为、思维过程进行思考和评估,反思其中的问题,加以纠正并以此指导下一个小时内的决策。这样的方式虽然是一种滞后的触发,但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频繁地主动执行来初步形成习惯,做到即使没有时间提醒也能够时不时地有意识地调动「元认知」。接下来可以逐步地缩短提醒的间隔,最终产生肌肉记忆,能在任何决策和行动之前都主动进行实时的「俯瞰」,获得和动漫男主一样的能力。

上面还只是我的实践计划,等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再找机会和大家分享效果和感受。以上就是关于「元认知」的第三篇读书笔记内容了,希望能对大家有哪怕一点点的启发。


欢迎大家关注+转发+点赞👻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_圆角

  • 14
    点赞
  • 2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puppyapple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