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中旬,1806班每天都会@美国有人的大王,问题无外乎分数出了没,能不能查出成绩。其问题出现频次之高,大王回答之苍白无力,以至于已经让很多人精神崩溃,甚至出现了退群保健康的情况……
这种声音在7月底公布成绩之后,被一阵阵的欢呼声和红包替代,我也有幸加入5A的集体,在感受意外般幸福感之余,回想一下自己的学习和复习经历,分享一条个人心得给未参加考试的同学们,希望对各位顺利通过PMP有所助益。
思维导图法、题海战术法、睡前记忆法、滚动复习法、心态论……前辈们已经把这些学习方法做了很多分享,其实这些心得都是对的,书和讲义都是基础,刷题是信心的来源,这些经验大家已经看了很多,而我今天想为大家分享的是另一种有效提高成绩与记忆的学习心得。
记得第一次分章节做随堂练习,正确率只有60%,差点进入留堂组;首次挑战200道题的实战,只做对了117道题,被老师划分为“这个成绩比较危险”的区间,当时觉得面对PMP的这些知识,理解并牢记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我相信许多朋友都和我有一样的困惑,明明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挺好理解的呀,咋一做题就想不起来呢?在这里我特别推荐大家尝试一种学习方法,就是“金字塔学习”方法。
金字塔学习说的是,对任意一个知识点,采用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存5%;(对应PMP课堂内容)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对应看书和看讲义)
第三种,用“图片、图形”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对应思维导图记忆法)
第四种,“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对应学习小组)
第六种,“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对应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最后一种在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授给他人”,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之前分享过一篇“人人需要秩序感”的文章,特别对咱清晖的组织行为大加赞赏,因为确实通过这个组织,可以帮助我们有效达到金字塔学习最佳效果的目的。
相信每个PMP考生都经历过被“每日一题”支配的感觉吧?除此之外,大家每天都在微信或者QQ群里都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互相讨论对吧?每次面对这种情况,我都会主动冲上去解答!当然了,一开始很多题目我也吃不准,但是不要紧,马上去翻书,找到知识点,立即回答。其实在答题的过程中,就是我们对知识点的温习和掌握,而且通过教授他人的方式,我们知识的留存率会比常规复习要高得多。
当时南京1806班的很多同学都和我有过针对某些问题的讨论(后期干脆弄了个自习组,利用不上课或者过节的时间大家一起跑金陵图书馆看书、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培养自己成为“教授他人”的角色,通过这种方式,对PMP知识点掌握也越来越牢固,慢慢的也建立起了自信心。
后来有些同学也会主动跑来找我,让我帮忙讲解错题,于是我就做了一个错题的梳理表,整理了一下高频错点和知识领域弱项,有针对性地给别人讲题。
我相信建立一个良性组织的作用绝不仅仅在于问问分数查查成绩,就我个人而言,通过积极参与组织行为(参与答疑、引发讨论),达到了良好了学习效果,牢固地掌握了大量的知识点,为自己最终顺利通过PMP考试创造了一些有利条件。
但归根结底,在上文说过,考试通过的基础在于:①书本和讲义的知识是基础,无论用什么学习方法,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并持之以恒的去坚持(例如:第六版白皮书未发下来之前我就已经听着音频把十五矩阵和ITTO全部复习一遍,1806班知名学霸晶妈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把书刷了两遍多……);②刷题是巩固知识点和收获信心的不二法门,随堂测试+家庭作业+7套模拟题,一共2000道题左右,我们学习组内部把所有题都刷过一遍,再加上一些点对点的专项练习,还有我同桌每晚安排我一起做题,错题回顾等……可以说考前,我个人的习题量大概在6000左右,这个数量比我们班用功的学霸而言也不算多。
所以说,学习永远不能偏离基础,但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这是因人而异的东西。以上仅是我个人基于“金字塔学习”方法而获取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此次以及今后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