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说要做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常模比较,然后列举了国内几个论文,其中有几篇(包括博士论文)采用王才康的结果作为“全国常模”,这是非常不专业、不规范和不严谨的做法。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张建新进行中文翻译和修订(被试为香港学生),2001年王才康等在中国大陆大学生样本中进行了的信度和效度检验。但可以用王才康等人的文献结果作为常模吗? 我认为不行!常模应具有以下几个条件:(1)足够大的样本;(2)代表性的样本;(3)尽可能的随机抽样。以此观之,王才康的研究不符合以上任何一个条件:
其一,样本量只有401,这对于大学生样本来说太小太小(普通群体的全国常模应该在2000以上);
其二,样本的结构中,学校类型和数量严重偏少(尤其是大专生明显偏少),没有报告年级、专业情况,且男女严重失衡;
其三,没有采用规范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国内目前还没有严谨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常模,国外倒是有,但我们不能将国内被试与国外常模做比较。因此,那些将王才康等人论文结果“自封”为中国常模的研究,是一种非常低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