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IS详细讲解

IBIS是Input/Output buffer information specification的缩写,从名字中可以看出,模型的主要作用是描述器件输出输出的特性。

简单来说,有IBIS模型比没有模型,仿真结果会更为准确。

图片

在IBIS出现之前,仿真主要依靠SPICE模型,由于SPICE模型规模庞大,通常仿真都非常耗时,且提供SPICE模型存在泄密的风险。而IBIS并不考虑IC内部的电路,只关注输入输出部分,因此不会泄露厂商的知识产权,且可以将仿真时间压缩一到两个数量级,大大提高效率。

IBIS模型最初由EDA软件公司,IC厂商,以及一些大学研究机构发起,目前成员众多:

图片

相比于它的历史以及未来的发展,我们更关心IBIS模型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

这里我们用一个ISSI的DDR颗粒为例,看看IBIS中有哪些信息:

IBIS模型的后缀为.ibs,可以用专门的IBIS查看软件打开,也可以用记事本打开。

模型中用****号隔开的内容为备注,不包含被仿真软件实际使用的信息。

图片

IBIS模型第一部分是头文件信息,包含了IBIS模型的版本号,文件名,日期,厂商等。

图片

第二部分信息主要描述器件的物理特性,以及模型信息。

其中Package为封装上的RLC寄生参数,这个值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典型值,最小值,最大值,用来模拟不同的仿真情景。

这部分还有各个引脚所对应的模型名称,以及该引脚的RLC信息(部分IBIS模型不会提供具体到某个引脚的RLC)。

 图片

比如在上图中,可以得出器件封装上的PIN A2,这个PIN的功能是DQ,使用的模型为I/O。

如果有差分,我们还能看到差分的信息(这部分也并不是标配):

图片

在这个环节的最后部分是关于模型的描述,比如一个I/O模型,就对应了多种输入输出的状态,这些我们是可以在仿真时选择进行设置的。

 图片

第三部分则是对第二部分中模型的详细描述,以上图中的第一个模型FULL_ODT0为例。最前面的部分是描述模型整体的一个电压特性,同时还可以从C_comp中获得该引脚的Die电容信息。

图片

接着是最重要的I/V曲线与V/T曲线,这些曲线在IBIS模型中以坐标点的方式进行表达。

图片

 

图片

其中I/V曲线有四个,分别是Pulldown、Pullup、GND Clamp、POWER Clamp。这些曲线表示器件的静态特性,其测量方法为施加一定的电压值后,测得的电流值。

V/T曲线则相对更容易理解,表达的是信号在上升、下降沿电压和时间的关系。

这些数据由于是坐标点,很难直观的获得有用的信息。我们可以用IBIS Development Studio这个软件,将文本描述的信息转变为图形。

 图片

 

 图片

在这部分中还有一个参数是Ramp,这里对信号的边沿时间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可以直观的看出信号的边沿时间,稍微留意一下,可以看见Ramp是被*****所包裹的,所以这个信息只是给我们看的,仿真并不会用这个信息,而是用上面的曲线。

图片

以上就是IBIS模型的大体内容。IBIS初版协议自1993年发布以来,一直在不停的修订和完善协议,目前最新版本为2019年3月15日发布的7.0版本。

  • 3
    点赞
  • 5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