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义通电延时功能块TON的变量,掉电延时功能块TOF的变量;

通过实例名来使用定时器;
IN:= 和 PT:= 是输入引脚,Q=> 和 ET=> 是输出引脚;
定时器的通过IN输入引脚来触发的;定时器尽量不要在IF内调用,通过IF控制它的触发条件;

IF相当于置位,当IF判断条件为FALSE的时候也不能复位定时器;

必须有个条件给定期器触发的引脚赋值FALSE才可以使其复位;

PT:定时时间,ET:当前累计时间,当IN为TURE,延时到定时时间后,Q为TURE;

也可以用实例名.输入/输出的方式;

输入引脚要放在赋值符号左边,输出引脚要放在赋值符号的右键;
两台电机的顺序启动;

运行后,电机 一先启动三秒后,电机二启动,当停止时,电机二先停止,三秒后电机一停止;

xIn1为TRUE,xOut1立刻得电; 
xIn1为TRUE,3秒后,xOut2得电; 
xIn1为FALSE,xOut2立刻失电;
xIn1为FALSE,3秒后,xOut1失电;
多电机时序顺序启停,启动后,电机1启动3秒后,电机2在启动,电机2启动3秒后,电机3在启动,电机3运转3秒后,电机1停止,电机1停止3秒后,电机2停止,在过3秒,电机3停止;

这篇博客介绍了PLC编程中如何使用通电延时功能块TON和掉电延时功能块TOF来实现电机的顺序启动和停止。详细阐述了定时器的输入引脚(IN)、输出引脚(Q)和累计时间(ET)的使用,并强调了定时器不应在IF语句内直接调用。通过实例展示了两台电机启动和停止的控制逻辑,以及多电机顺序启动和停止的实现方法,强调了在控制过程中对定时器触发条件的设置和复位的重要性。
56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