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项目管理标准
1 引论
1.1 项目和项目管理
- 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
- 项目管理就是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的要求。项目管理通过合理运用与整合特定项目所需的项目管理过程得以实现。
1.2 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之间的关系
- 项目组合是指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协调管理的项目、项目集和子项目组合和运营工作。
- 项目集是相互关联且被协调管理的项目、子项目集和项目集活动,以便获得分别管理所无法获得的利益。项目集包括所属单个项目范围之外的相关工作。
- 项目集管理通过授权、变更或终止项目以及管理项目间的依赖关系来支持组织战略。
- 管理项目间的依赖关系:
解决影响项目集内各组件的资源制约因素和(或)资源冲突;
确保符合对项目集目的和目标有影响的组织战略;
在同一个治理结构内处理相关问题和开展变更管理;
应对可能影响一个或多个组件的项目和项目集风险;
通过有效分析、排序和监督各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来管理项目集效益的实现。
1.3 组织治理与项目治理之间的联系
- 组织治理通过制定政策和流程,用结构化方式指明工作方向并进行控制,以便实现战略和运营目标。
- 项目治理是指用于指导项目管理活动的框架、功能和过程,从而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结果以满足组织、战略和运营目标。
1.4 项目成功与效益管理
- 效益管理计划描述项目效益的实现方法和时间及其衡量方式。效益管理计划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目标效益: 使用产品、服务或成果而预期获得的有形和无形商业价值。
战略一致性: 项目效益如何支持组织的业务战略并与之保持一致。
实现效益的时限: 效益按阶段划分,包括:短期效益、长期效益和持续性效益。
效益责任人: 在效益实现计划规定的整个时限内,监督、记录和报告效益实现情况的责任个人
或小组。
测量指标: 用于考核效益实现情况的直接和间接方法。
风险: 与实现目标效益有关的风险。
1.5 项目生命周期
1.6 项目相关方
相关方是指可能影响项目决策、活动或结果的个人、群体或组织,以及会受或自认为会受项目决策、活动或结果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 内部相关方
发起人;资源经理;项目管理办公室(PMO);项目组合指导委员会;项目集经理;其他项目的项目经理;团队成员。
- 外部相关方
客户;最终用户;供应商;股东;监管机构;竞争者。
1.7 项目经理的角色
项目经理是指由执行组织委派,领导团队实现项目目标的个人。
1.8 项目管理知识领域
- 项目整合管理项目整合管理包括为识别、定义、组合、统一和协调各项目管理过程组的各种过程和活动而开展的过程与活动。
- 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范围管理包括确保项目做且只做所需的全部工作,以成功完成项目的各个过程。
- 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进度管理包括为管理项目按时完成所需的各个过程。
- 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成本管理包括为使项目在批准的预算内完成而对成本进行规划、估算、预算、融资、筹资、管理和控制的各个过程。
- 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包括把组织的质量政策应用于规划、管理、控制项目和产品质量要求,以满足相关方的期望的各个过程。
- 项目资源管理项目资源管理包括识别、获取和管理所需资源以成功完成项目的各个过程。
- 项目沟通管理项目沟通管理包括为确保项目信息及时且恰当地规划、收集、生成、发布、存储、检索、管理、控制、监督和最终处置所需的各个过程。
- 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包括规划风险管理、识别风险、开展风险分析、规划风险应对、实施风险应对和监督风险的各个过程。
- 项目采购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包括从项目团队外部采购或获取所需产品、服务或成果的各个过程。
- 项目相关方管理项目相关方管理包括用于开展下列工作的各个过程:识别影响或受项目影响的人员、群体或组织,分析相关方对项目的期望和影响,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来有效调动相关方参与项目决策和执行。
1.9 项目管理过程组
- 启动过程组定义一个新项目或现有项目的一个新阶段,授权开始该项目或阶段的过程。
- 规划过程组明确项目范围,优化目标,为实现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
- 执行过程组完成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工作,以满足项目要求的过程。
- 监控过程组跟踪、审查和调整项目进展与绩效,识别必要的计划变更并启动相应变更的过程。
- 收尾过程组正式完成或结束项目、阶段或合同所执行的过程(组)。
1.10 事业环境因素和组织过程资产
- 事业环境因素源于项目外部(往往是企业外部)的环境,是项目团队不能控制且将影响、制约或指引项目的各种条件。
- 组织过程资产是执行组织所特有并使用的计划、过程、政策、程序和知识库,会影响对具体项目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变更控制程序、模板、来自以往项目的信息和经验教训知识库。
1.11 裁剪项目工件
2 启动过程组
启动过程组的目的是:协调相关方期望与项目目的,告知相关方项目范围和目标,并商讨他们对项目及相关阶段的参与将如何有助实现其期望。
2.1 制定项目章程
制定项目章程是编写一份正式批准项目并授权项目经理在项目活动中使用组织资源的文件的过程。
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明确项目与组织战略目标之间的直接联系,确立项目的正式地位,并展示组织对项目的承诺。
- 输入
商业文件
协议
事业环境因素
组织过程资产
- 输出
项目章程
假设日志
2.2 识别相关方
识别相关方是定期识别项目相关方,分析和记录他们的利益、参与度、相互依赖性、影响力和对项目成功的潜在影响的过程。
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使项目团队能够建立对每个相关方或相关方群体的适度关注。
- 输入
项目章程
商业文件
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文件
协议
事业环境因素
组织过程资产
- 输出
相关方登记册
变更请求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项目文件更新
2.2.1 项目管理计划组件
沟通管理计划
相关方参与计划
2.2.2 项目文件示例
变更日志
问题日志
需求文件
2.2.3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需求管理计划
沟通管理计划
风险管理计划
相关方参与计划
2.2.4 项目文件更新
假设日志
问题日志
风险登记册
3 规划过程组
规划过程组包括明确项目全部范围、定义和优化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一组过程。
本过程组的主要作用是,确定成功完成项目或阶段的行动方案。
3.1 指定项目管理计划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是定义、准备和协调项目计划的所有组成部分,并把它们整合为一份综合项目管理计划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生成一份综合文件,用于确定所有项目工作的基础及其执行方式。
- 输入
项目章程
其他过程的输出
事业环境因素
组织过程资产
- 输出
项目管理计划
3.2 规划管理范围
规划范围管理是为记录如何定义、确认和控制项目范围及产品范围,而创建范围管理计划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在整个项目期间对如何管理范围提供指南和方向。
- 输入
项目章程
项目管理计划
事业环境因素
组织过程资产
- 输出
范围管理计划
需求管理计划
3.2.1 项目管理计划组件
- 输入
质量管理计划
项目生命周期描述
开发方法
3.3 收集需求
收集需求是为实现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相关方的需要和需求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为定义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奠定基础。
3.3.1 项目管理计划组件
- 输入
范围管理计划
需求管理计划
相关方参与计划
3.3.2 项目文件示例
- 输入
假设日志
经验教训登记册
相关方登记册
3.4 定义范围
定义范围是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描述产品、服务或成果的边界和验收标准。
- 输入
项目章程
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文件
事业环境因素
组织过程资产
- 输出
项目范围说明书
项目文件更新
3.4.1 项目管理计划组件
- 输入
范围管理计划
3.4.2 项目文件示例
- 输入
假设日志
需求文件
风险登记册
3.4.3 项目文件更新
- 更新
假设日志
需求文件
需求跟踪矩阵
相关方登记册
3.5 创建WBS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WBS) 是把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为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件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为所要交付的内容提供架构。
3.5.1 项目管理计划组件
- 输入
范围管理计划
3.5.2 项目文件示例
- 输入
项目范围说明书
需求文件
3.5.3 项目文件更新
- 更新
假设日志
需求文件
3.6 规划进度管理
规划进度管理是为规划、编制、管理、执行和控制项目进度而制定政策、程序和文档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为如何在整个项目期间管理项目进度提供指南和方向
3.6.1 项目管理计划组件
- 输入
范围管理计划
开发方法
3.7 定义活动
定义活动是识别和记录为完成项目可交付成果而须采取的具体行动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将工作包分解为进度活动,作为对项目工作进行进度估算、规划、执行、监督和控制的基础。
- 输入
项目管理计划
事业环境因素
组织过程资产
- 输出
活动清单
活动属性
里程碑清单
变更请求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3.7.1 项目管理计划组件
- 输入
进度管理计划
范围基准
3.7.2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 输入
进度基准
成本基准
3.8 排列活动顺序
排列活动顺序是识别和记录项目活动之间的关系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定义工作之间的逻辑顺序,以便在既定的所有项目制约因素下获得最高的效率。
- 输入
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文件
事业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