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号微博的置顶消息,是这样的。如下图所示:
不仅如此。近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172号(教育类297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函》),针对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稳步推动编程教育纳入我国基础教学体系,着力培养数字化人才的提案》予以回应。
备受关注的中小学编程教育再次引发讨论。
那么,一节编程课到底是怎么上的?学生接受程度如何?适合每一个学生吗?有哪些待解的问题?
中小学的编程在学什么?
塔防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篮球比赛、动物世界……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的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已经可以使用Scratch图形化编程语言设计出一定的情境故事或游戏并流畅运行。
Scratch是一种图形化编程语言,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在操作界面选择图形化模块进行故事或游戏编程,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学习。
百家争鸣话编程
那么,编程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信息技术特级教师何立新认为,把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确实是大势所趋,很有必要。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于晓雅表示,编程教育绝不是培养码农,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并最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一定有擅长和不擅长,但学习编程“等于给孩子一个窗口,去检验自己是否擅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长期从事计算传播研究的吴晔则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专长与兴趣点。在中小学阶段,孩子可以根据兴趣和能力学习编程,但没必要勉强,也不必焦虑。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也指出,编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但是也不能夸大这种作用。编程只是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机器就可以编程,设计、提出并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才是我们需要着力培养的。
此外,吴晔表示,编程教育进入基础教育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需要做好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