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备课组 刘伟丽
高考试卷所考内容,依据课标,博大精深,不一而足。在高三教学中,尝试将真题还原至课标原文,对教师把握高考导向、加深对教科书的理解大有裨益。
对照课标:《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课: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对照课标:《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2课: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对照课标:《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5课: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期的制度变化。
对照课标:无。
对照学业质量水平:4-2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
对照课标:《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第14课: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对照课标:《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第18课。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对照课标:《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对照课标:《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对照课标:《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对照课标:《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对照课标:《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第15课。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对照课标:《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第19课。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