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Wifi-Sensing(无线感知)的名词解释

路径损耗(path loss)

  • 由发射功率的辐射扩散及信道的传输特性造成的。在路径损耗模型中一般认为对于相同的收发距离,路径损耗也相同

阴影(shadowing)效应

  • 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障碍物造成的,这些障碍物通过吸收、反射、散射和绕射等方式衰落信号功率,严重时甚至会阻断信号。

多径衰落

  • 接收机所接收到的信号是通过不同的直射、反射、折射等路径到达接收机。由于电波通过各个路径的距离不同,因而各条路径中发射波的到达时间、相位都不相同。不同相位的多个信号在接收端叠加,如果同相叠加则会使信号幅度增强,而反相叠加则会削弱信号幅度。这样,接收信号的幅度将会发生急剧变化,就会产生衰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路径损耗引起长距离上(100m~1000m)接收功率的变化,而阴影引起障碍物尺度距离上(室外环境是10m~100m,室内更小)功率的变化。两者在相对较大的距离上引起功率变化,故称其为大尺度传播效应(largescale propagation effect)。多径信号干扰也会引起接收功率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发生在波长数量级距离上,这个距离较短,所以称为小尺度传播效应(smallscale propagation effects)。

频率选择性衰落(frequency-selective fading)

  • 多径信号的时延扩展可以导致频率选择性衰落(frequency-selective fading),即针对信号的中不同的频率成分,无线传输信道会呈现不同的随机响应,由于信号中不同频率分量的衰落是不一致的,所以经过衰落之后,信号波形就会发生畸变。由此可以看到,当信号的速率较高,信号宽带超过无线信道的相干带宽时,信号通过无线信道后各频率分量的变化是不一样的,引起信号波形的失真,造成符号间的干扰,此时就认为发生了频率选择性衰落;反之,当信号的传输速率较低,信道带宽小于相干带宽时,信号通过无线信道后各频率分量都受到相同的衰落,因而衰落波形不会失真,没有符号间干扰,则认为信号只是经历了平衰落,即非频率选择性衰落(平坦衰落)。

相干带宽

  • 设各路径之间的最大时延差为 τ m \tau_m τm,则信道的相干带宽 Δ f = 1 τ m \Delta f={1\over\tau_m} Δf=τm1。定义相干带宽一般是用来划分平坦衰落信道和频率择性衰落信道的量化参数

时间弥散性(time dispersion)

  • 发射端发送一个窄脉冲信号,则在接收端可以收到多个窄脉冲,每个窄脉冲的衰落和时延以及脉冲的个数都是不同的,这样就造成了信道的时间弥散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信道的时变性

  • 指信道的传递函数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即在不同的时刻发送相同的信号,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是不相同的。时变性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多普勒频移(Doppler shift),即单一频率信号经过时变衰落信道之后会呈现为具有一定带宽和频率包络的信号,这又可以称为信道的频率弥散性(frequency dispersion)。

RSS

  • RSS(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翻译过来就是表示接收信号强度,是真实的信号强度。R=10lg p, 其中P就是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与发射端发射的信号强度的比值,R就是表示接收信号强度RSS, 一般是负值。只用在最理想的情况下,R取值为0。所谓理想情况下,就是发射端的发射功率,传输到接收端,接收到的功率仍是一样的,则认为是理想情况。但是在实际情况下,理想环境是不存在。故,得到的RSS一般都是用负数表示。-50dbm ~0dbm之间表示信号很好,能够满足我们的基本使用。

RSSI

  •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翻译过来就是接受信号强度指示,通过人为处理,而得到的信号强度。一般,RSS负数不太好理解,可以通过变换转化为正值RSSI(没有单位)

CSI

  • 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所谓的CSI,在无通信领域,就是通信链路的信道属性。它描述了信号在每条传输路径上的衰弱因子,如信号散射(Scattering),环境衰弱(fading,multipath fading or shadowing fading),距离衰减(power decay of distance)等信息。
    RSSI和CSI的具体解释见此博客:https://blog.csdn.net/qq_42980908/article/details/112304813

物理层

  • 物理层(Physical Layer)位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它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即通信通道),物理层的传输单位为比特(bit),即一个二进制位(“0”或“1”)。实际的比特传输必须依赖于传输设备和物理媒体,但是,物理层不是指具体的物理设备,也不是指信号传输的物理媒体,而是指在物理媒体之上为上一层(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物理层规定:为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物理链路创建、维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机械的,电子的,功能的和规范的特性。简单的说,物理层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CSI是物理层信息。

MAC子层

  • MAC层位于OSI七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分为上层LLC(Logical Links Control,逻辑链路控制)和下层的MAC(媒体访问控制),MAC主要负责控制与连接物理层的物理介质。在发送数据的时候,MAC协议可以事先判断是否可以发送数据,如果可以发送将给数据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最终将数据以及控制信息以规定的格式发送到物理层;在接收数据的时候,MAC协议首先判断输入的信息并是否发生传输错误,如果没有错误,则去掉控制信息发送至LLC(逻辑链路控制)层。RSSI是MAC层信息。

被动式检测

  • 被动式感知不需要目标携带设备并主动参与感知过程,自发地对被监测目标进行“无意识的持续感知”,有助于实现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享受的普适感知服务。
  • 5
    点赞
  • 3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5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