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充电过程

本文详细介绍了涓流充电的步骤,从预充阶段的0.1C电流到恒流充电的0.2C至1.0C,再到恒压充电的智能减小电流。同时,针对BC1.2端口的三种充电模式——SDP、DCP和CDP的限流特性进行了阐述,包括标准下行端口的2.5mA-100mA切换,专用充电端口的高功率支持,以及充电下行端口的数据兼容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阶段1:涓流充电
                     涓流充电用来先对完全放电的电池单元进行预充(恢复性充电)。在电池电压低于3V左右时采用涓流充电,

              涓流充电电流是恒流充电电流的十分之一即0.1c(以恒定充电电流为1A举例,则涓流充电电流为100mA)

              阶段2:恒流充电
                     当电池电压上升到涓流充电阈值以上时,提高充电电流进行恒流充电。恒流充电的电流在0.2C至 1.0C之

              间。电池电压随着恒流充电过程逐步升高,一般单节电池设定的此电压为3.0-4.2V.

              阶段3:恒压充电
                     当电池电压上升到4.2V时,恒流充电结束,开始恒压充电阶段。电流根据电芯的饱和程度,随着充电过程

              的继续充电电流由最大值慢慢减少,当减小到0.01C时,认为充电终止。(C是以电池标称容量对照电流的一种

              表示方法,如电池是1000mAh的容量,1C就是充电电流1000mA。)

 ► BC1.2的三种端口

            ● 标准下行端口(SDP)
               这种端口的D+和D-线上具有15kΩ下拉电阻。限流值如上讨论:挂起时为2.5mA,连接时为100mA,连接并配置

               为较高功率时为500mA。

            ● 专用充电端口(DCP)
               这种端口不支持任何数据传输,但能够提供1.5A以上的电流。端口的D+和D-线之间短路。这种类型的端口支持

               较高充电能力的墙上充电器和车载充电器,无需枚举。

            ● 充电下行端口(CDP)
               这种端口既支持大电流充电,也支持完全兼容USB 2.0的数据传输。端口具有D+和D-通信所必需的15kΩ下拉电
               阻,也具有充电器检测阶段切换的内部电路。内部电路允许便携设备将CDP与其它类型端口区分开来。

https://www.likecs.com/show-204757465.html?sc=41jin

仅个人学习记录 不做交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