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Id方法设计

一、基础理论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MOS管沟道越来越短,在长沟道工艺下器件的平方律模型逐渐被淘汰,不再适用于目前的工艺65nm及其以下,在当前的设计工作中,计算机仿真更多的采用BSIM4模型,该模型的计算方式更为复杂,拥有更多的参数考虑,本文的Gm/Id方法可不用知道MOS管的电子迁移率μ和栅氧化层电容Cox,直接通过查找表的方法求出MOS管的宽长比,达到设计目标。

二、设计指标

GBW=10M Hz、CL=1p F、Av=70 dB

三、设计流程

    选取电路结构:折叠Cascode,电路图结构如下所示:

 

1、设计思路——指标分析

①确定输入管M1、2跨导:根据GBW=10M Hz,CL=1p F,由公式(a为工程经验值,一般可取1.2 --1.4,猜测原因可能考虑寄生电容影响,本文选取1.2),得出gm=75.36μ S,选择80μ S

②确定增益:由Av=70 dB,根据dB=20lgAv1得出Av1=3162,选取为3500,(选择稍大范围,便于后续调节MOS管参数)

③确定其余MOS管参数:根据折叠共源共栅增益计算公式 ,该设计仅为简略估计,故忽略gmb,选择gm6ro6=self_gain6;gm8ro8=self_gain8。

2、设计步骤 

①确定放大器的gm

②选择合适的沟道长度L(短沟适合高速,长沟适合高增益),本文选择L=700n m

③根据gmoverid*ft VS gmoverid图像选取合适的gm/id值,一般为10,可上下波动。(大的gm/id适合放大管,低功耗,小的gm/id值适合电流源管,高摆幅)

④已知gm/Id和gm求出Id

⑤由Id/W VS gm/Id图像找出符合④步骤的Id值,进一步计算出MOS的宽W

最后再循环④、⑤确定出所有MOS管的W。

3、仿真参数确立

在Virtuoso软件上仿真出下列图像

N2P5:

①gmoverid*ft VS gmoverid

②Id/W VS gmoverid

③gds VS gmoverid

④self_gain VS gmoverid

P2P5:

①gmoverid*ft VS gmoverid

②Id/W VS gmoverid

③gds VS gmoverid

④self_gain VS gmoverid

参数表:

gm/Id

Id

Id/W

W

mul

Self_gain

gds

Ro(1/gds)

M3

6

10.6

17.23

0.62

4

M1,2

15

由gm=80u→5.3u

2.54

2.09

4

0.42u

2.38M

M4,5

9

2.65u

8.02

0.33

4

1.19u

0.84M

M8,9

7

2.65u

8.65

0.31

1

224.88

M10,11

5

7.95u

17.23

0.46

1

1.92u

0.52M

M6,7

9

2.65u

8.02

0.33

4

241.86

注:M4,5,gm/Id=6时 Id/W=17.23,使W过小,仿真无法满足,故选9

M8,9,gm/Id=3时 Id/W=17.23,使W过小,仿真无法满足,故选7

根据公式,可以大概计算出要达到Av=3500,至少使gm6rO6即self_gain6大于95,本文选择gm/Id=6时,self_gain=166.55,但Id/W过大,取gm/Id=9

四、搭建电路

由上表所示参数搭建相应电路:

 

五、仿真结果

 注:①本文仅为自学归纳,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②对文中提到的知识有不同见解的欢迎评论区讨论,博主纯小白,欢迎各路大神指正。

### GMID 折叠共源共栅运放设计 #### 确定 L 和 Vds 在设计简单折叠式共源共栅放大器时,首先需要确定晶体管的沟道长度 \( L \)[^1]。这一步骤涉及仿真 \( gm \times ro - gm/Id \) 曲线来评估不同 \( L \) 值下的跨导与输出电阻乘积以及 \( gm/Id \) 的关系。根据所需的增益特性选择合适的 \( L \),同时考虑到 \( V_{ds} \) 对自增益(self-gain)的影响。 #### 决定 W 并计算 Id 下一步是绘制 \( I_d / W - gm/Id \) 关系曲线以决定宽度 \( W \)。这里的关键在于利用单位增益带宽 (GBW) 来推算出 \( g_m \) 的大致数值,从而选定恰当的 \( gm/Id \) 比率。一旦决定了 \( gm/Id \),便可以据此求解流过器件的实际电流 \( I_d \)。 #### 优化 gm/Id 参数 为了找到最优的工作点,在给定工艺条件下应模拟并分析 \( gm/Id \times f_T - gm/Id \) 图表中的趋势。此过程有助于识别能够提供最佳性能指标的最佳 \( gm/Id \) 区域范围。通常情况下,输入级晶体管会选择较大的 \( gm/Id \),而负载或电流镜像元件则采用较小的比例。 #### 获取具体参数值 最后,当已经明确了 \( I_d \) 及其对应的 \( gm/Id \) 后,可以通过查阅预先准备好的 \( gm/Id-V_{gs} \) 表格数据获取精确的栅极电压 \( V_{gs} \) 数值。 ```matlab % MATLAB 示例代码用于展示如何基于上述理论进行初步的设计探索 function design_folded_cascode() % 定义变量和初始条件... % 计算gm, ro等参数... end ```
评论 1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