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收藏】一文看懂AI技术全景:从大模型到AGI的技术栈构建之道

本文系统解析了AI领域的核心概念及其关系,构建了从基础能力层(大模型)到目标远景层(AGI)的完整技术栈。文章详细阐述了大模型作为智能引擎、RAG解决知识局限、函数调用连接认知与执行、Agent实现自主智能、知识库与向量数据库管理信息、知识图谱刻画实体关系等技术要素,强调了它们相互依存、协同进化的关系,为理解智能未来提供了基本蓝图。


技术的意义不在于堆砌概念,而在于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你是否曾在阅读科技文章时,被“大模型”、“RAG”、“Agent”、“知识图谱”这些术语轮番轰炸,感觉它们既相互关联又界限模糊?

仿佛面对一个庞大乐高城市,分不清哪块积木支撑着核心结构,哪块又是实现特定功能的精巧组件?

今天,我们就拨开迷雾,深入探究这些构建智能未来的核心要素,厘清它们各自的角色与协同之道。

01

基石之力:大模型,智能涌现的引擎

理解这一切的起点,必然是大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它并非单一工具,而是一个通过海量文本数据训练出的、具备惊人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的深度神经网络。

你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拥有“通识”能力的超级大脑。它掌握了语言的统计规律、世界知识的浅层关联,能够流畅对话、创作文本、翻译语言、甚至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然而,这个超级大脑有其固有的边界。它本质上是基于训练数据中模式的概率预测者。当面对高度专业化、时效性强、或需要精确事实核查的问题时,其回答可能流于表面,甚至产生看似合理实则错误的“幻觉”(Hallucination)。

它缺乏对真实世界的动态感知和精准操作能力。这就如同一位博览群书的学者,知识渊博却无法实时查阅最新的专业期刊库,也无法直接操作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大模型是智能的“基座”,为上层应用提供了强大的认知潜能,但其本身并非万能。

02

知识跃迁:RAG,为模型注入精准信息

如何突破大模型的知识局限和幻觉问题?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RAG) 提供了一条关键路径。

RAG 的核心思想并非让模型死记硬背所有知识,而是赋予它“按需查找”的能力。其工作流程通常包含两个关键阶段:

1.检索(Retrieval):当用户提出查询时,系统首先将这个查询转化为适合搜索的形式(通常是向量化),然后在一个外部知识库(如公司文档、产品手册、最新研究报告数据库)中进行高效查找,召回与当前问题最相关的信息片段(Passages)。

2.增强生成(Augmented Generation):这些检索到的、具有高置信度的相关文本片段,被作为额外的“上下文”或“参考依据”,连同用户的原始查询,一并输入给大模型。大模型在生成最终回答时,会高度依赖并融合这些检索到的精准信息。

RAG 极大地提升了大模型在特定领域或依赖精确事实场景下的表现力和可靠性。它巧妙地将大模型的强大语言生成能力与结构化/非结构化外部知识源的丰富性结合起来,实现了“1+1>2”的效果。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给那位学者配备了一位高效的研究助理,能迅速从庞大的档案库中找出最相关的文献供其参考撰写报告。

03

行动之桥:函数调用,连接认知与执行

大模型擅长思考与表达,但如何让它从“思考者”变为“行动者”? 函数调用(Function Calling) 或 工具使用(Tool Use) 机制架起了关键的桥梁。

开发者可以预先定义一系列可供模型调用的“工具”(Tools)或“函数”(Functions)。这些函数封装了具体的、可执行的操作能力,例如:

查询数据库(search\_database(query: str) -> results

发送电子邮件(send\_email(to: str, subject: str, body: str) -> status

获取实时天气(get\_current\_weather(location: str) -> weather\_data

执行数学计算(calculate\_expression(expression: str) -> result

当大模型在处理用户请求时,如果判断需要执行某个外部操作才能完成目标(例如,用户问“北京现在多少度?”),它会在生成的文本流中“声明”其意图——输出一个结构化的函数调用请求(包含函数名和所需参数)。

外部的应用程序或平台(如 OpenAI 的 API 层)捕获到这个请求后,执行相应的函数代码,获取结果(如天气数据),再将结果反馈回大模型。大模型利用这个结果,生成最终面向用户的自然语言回答(“北京现在是晴天,25摄氏度。”)。

函数调用极大地扩展了大模型的能力边界,使其不再局限于文本生成,而是能够主动与外部世界(API、数据库、设备)交互,完成更复杂的任务流。这相当于赋予学者操作实验室仪器、访问远程数据接口的能力。

04

智能体之核:Agent,目标驱动的自主执行者

提到执行复杂任务,自然引出了 Agent(智能体) 的概念。在 AI 语境下,Agent 特指一个能够感知环境、进行决策并执行动作以达成特定目标的自主实体。其核心在于 目标导向 和 自主性。

理解现代 Agent 的关键在于认识到:大模型通常是其核心的“大脑”或“决策引擎”。一个典型的 Agent 架构可能包含:

规划(Planning)模块:由大模型驱动,负责分解目标、制定策略和步骤。

记忆(Memory)模块:存储过往交互、知识片段和任务状态(可能利用向量数据库)。

工具使用(Tool Use)模块:利用函数调用机制,调用外部函数/API 执行具体操作。

反思(Reflection)模块:评估行动结果,调整后续计划。

Agent 利用大模型的推理和规划能力,结合函数调用执行动作,并可能通过 RAG 访问知识库获取信息,从而自主地完成如“分析市场报告并生成投资建议PPT”这类多步骤、需协调多种资源的复杂任务。

它是上述多项技术融合应用的高级形态,代表着通向更通用智能的重要一步。它不再只是学者的助手,而是一个能够独立承接研究项目、协调资源、产出成果的“项目经理”角色。

05

知识之基:知识库,信息的结构化存储

无论是 RAG 的检索源头,还是 Agent 运行所需的背景信息,都离不开知识库(Knowledge Base, KB)的支撑。知识库是一个广义术语,指任何用于存储和管理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知识的系统或仓库。它是信息的“蓄水池”。

结构化知识库:通常指关系型数据库(如 MySQL, PostgreSQL),数据以表格形式组织,具有严格的模式和关系定义,擅长存储交易记录、用户信息等高度规整的数据。

非结构化知识库:存储文档、PDF、PPT、网页、图片、音视频等原始形态的数据。文件系统、文档管理系统(如 Confluence, SharePoint)、对象存储(如 AWS S3)等都属于此类。它们容量巨大,但信息组织相对松散,直接利用效率较低。

知识库本身是静态的存储。要让其中的知识,尤其是海量非结构化知识,能够被大模型或 RAG 系统高效地理解和利用,就需要更智能的检索技术——这正是向量数据库大显身手之处。

06

检索之刃:向量数据库,解锁语义相似性

传统数据库(如关系数据库)擅长基于精确匹配(关键词、ID、数值范围)进行查询。然而,对于文本、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相似性”往往比“精确匹配”更重要。

用户的问题“如何优化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速度?”需要找到文档中讨论“提升神经网络收敛效率的技巧”的部分,即使没有出现完全相同的字眼。

向量数据库(Vector Database) 应运而生。其核心能力是高效存储和检索高维向量(Vector Embeddings)。工作原理如下:

1.向量化(Embedding):利用嵌入模型(Embedding Model,通常也是一个深度学习模型),将文本、图像等内容转化为固定长度的数值向量(例如 768 或 1536 维)。这个向量在数学空间中捕捉了内容的深层语义特征。语义相似的文本,其向量在高维空间中的距离(如余弦相似度)会很接近。

2.索引与存储:向量数据库将这些生成的向量以及对应的原始内容(或元数据、指针)存储起来,并构建高效的索引结构(如 HNSW, IVF-PQ)。

3.相似性检索(Approximate Nearest Neighbor Search, ANN):当输入一个查询(例如用户问题)时,同样将其向量化。向量数据库在毫秒级别内,从其庞大的向量集合中快速找出与查询向量最相似的 K 个向量(即最相关的内容片段)。

向量数据库是 RAG 架构中实现高效、精准检索的核心组件。它让大模型能够瞬间“大海捞针”,从浩瀚的非结构化知识库中定位到真正语义相关的信息片段。

它也为 Agent 的记忆模块提供了强大的关联回忆能力。可以把它看作那位研究助理手中最先进的语义搜索引擎,能理解模糊描述背后的真实意图。

07

关系之网:知识图谱,刻画世界的连接

如果说向量数据库擅长捕捉语义相似性,那么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 KG) 则专注于精确刻画实体及其间的关系。它本质上是一个大规模语义网络。

节点(Nodes):代表现实世界中的实体(Entity),如“爱因斯坦”、“相对论”、“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士专利局”。

边(Edges):代表实体间的关系(Relation),如“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曾工作于-瑞士专利局”。

本体(Ontology):定义实体和关系的类型及其层级结构(Schema/Taxonomy),例如“人物”是一种“实体”,“工作于”是一种“关系”。

知识图谱的优势在于其精确的结构化知识表示和强大的关系推理能力。它明确地存储了“爱因斯坦是相对论的提出者”这样的三元组事实。

这使得它能直接回答“爱因斯坦提出了什么理论?”这类精确查询,并能进行关系推理(如“爱因斯坦在瑞士专利局工作过,瑞士专利局位于伯尔尼,因此爱因斯坦曾在伯尔尼工作”)。

知识图谱可以作为高质量的结构化知识库,直接供 RAG 检索(尤其适合精确事实查询),或作为 Agent 推理的可靠知识源。将知识图谱与向量数据库结合(例如,用向量索引图谱中的实体描述文本),能同时发挥结构化推理和语义检索的优势。

知识图谱就像一张精心绘制、标注清晰的关系地图,而向量数据库则像能根据模糊描述快速定位大致区域的探测器。

08

终极之梦:AGI,通用智能的远景

最后,我们触及那个激动人心又充满未知的概念——人工通用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AGI 指的是具备与人类同等水平、甚至超越人类的通用认知能力的 AI 系统。它能够像人类一样:

跨领域学习与适应:无需针对特定任务专门训练,就能理解和解决从未见过的新问题。

深刻理解与推理:真正理解世界的运作原理,进行抽象思维、因果推断和创造性思考。

自主设定与追求目标:在复杂环境中自主设定有意义的目标,并规划执行路径。

AGI 是 AI 研究的“北极星”,是终极目标。当前我们所讨论的大模型、RAG、Agent 等技术,都是通向 AGI 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和探索方向。大模型展现了强大的通识能力,Agent 架构探索了目标导向的自主性,RAG 和知识工具增强了其获取和利用世界知识的能力。

然而,目前的系统离真正的 AGI 尚有巨大差距,尤其在因果推理、具身理解、长期规划、自我意识等方面面临根本性挑战。AGI 不是现有技术的简单堆砌,而可能需要全新的理论突破和架构革新。

至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概念如何交织成一个强大的技术栈:

1.基础能力层(大模型):提供核心的语言理解、生成和初步推理能力。

2.知识增强层(RAG + 知识库 + 向量数据库):利用向量数据库实现高效语义检索,从海量知识库(结构化/非结构化)中精准获取信息,注入大模型,提升回答的准确性和深度。知识图谱提供精确的结构化关系和事实。

3.行动扩展层(函数调用):通过定义和调用外部函数/工具,使大模型能够执行具体操作,连接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

4.自主智能层(Agent):整合前三层能力(规划-大模型、记忆-可能含向量数据库/知识库、行动-函数调用、知识获取-RAG),构建目标驱动、能感知-决策-执行的自主系统。

5.目标远景层(AGI):上述所有技术演进和突破所指向的终极目标——创造具有人类水平通用认知能力的机器智能。

它们不是割裂的替代品,而是相互依存、协同进化的关系。向量数据库和知识图谱是优化知识管理的关键基础设施;RAG 和函数调用是赋能大模型的关键接口技术;Agent 是整合这些能力实现更复杂任务的高级形态;而 AGI,则是这片技术疆域上,人类智慧投射出的终极灯塔。理解它们的差异与联系,就是理解我们正在构建的智能未来的基本蓝图。

技术的意义不在于堆砌概念,而在于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我们探讨概念间的联系,最终是为了理解它们如何协同作用,让机器更懂世界,更懂人心,更懂如何创造价值。

AI时代,未来的就业机会在哪里?

答案就藏在大模型的浪潮里。从ChatGPT、DeepSeek等日常工具,到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多模态等核心领域,技术普惠化、应用垂直化与生态开源化正催生Prompt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工程师、大模型算法工程师、AI应用产品经理等AI岗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掌握大模型技能,就是把握高薪未来。

那么,普通人如何抓住大模型风口?

AI技术的普及对个人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AI时代,持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变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与AI协作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因此,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份《2025最新大模型全套学习资源》,包括2025最新大模型学习路线、大模型书籍、视频教程、项目实战、最新行业报告、面试题等,带你从零基础入门到精通,快速掌握大模型技术!

由于篇幅有限,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扫码获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成长路线图&学习规划

要学习一门新的技术,作为新手一定要先学习成长路线图,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这里,我们为新手和想要进一步提升的专业人士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学习成长路线图和规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大模型经典PDF书籍

书籍和学习文档资料是学习大模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我们精选了一系列深入探讨大模型技术的书籍和学习文档,它们由领域内的顶尖专家撰写,内容全面、深入、详尽,为你学习大模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书籍含电子版PDF)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大模型视频教程

对于很多自学或者没有基础的同学来说,书籍这些纯文字类的学习教材会觉得比较晦涩难以理解,因此,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大模型视频教程,以动态、形象的方式展示技术概念,帮助你更快、更轻松地掌握核心知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大模型项目实战

学以致用 ,当你的理论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通过项目实战,在实际操作中检验和巩固你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为你找工作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大模型行业报告

行业分析主要包括对不同行业的现状、趋势、问题、机会等进行系统地调研和评估,以了解哪些行业更适合引入大模型的技术和应用,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发挥大模型的优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大模型面试题

面试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需要充分的准备。

在你已经掌握了大模型技术之后,就需要开始准备面试,我们将提供精心整理的大模型面试题库,涵盖当前面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让你在面试中游刃有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大家都在学AI大模型?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技术”转向 “AI+行业”双背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技术”转向 “AI+行业”双背景。金融+AI、制造+AI、医疗+AI等跨界岗位薪资涨幅达30%-50%。

同时很多人面临优化裁员,近期科技巨头英特尔裁员2万人,传统岗位不断缩减,因此转行AI势在必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些资料有用吗?

这份资料由我们和鲁为民博士(北京清华大学学士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共同整理,现任上海殷泊信息科技CEO,其创立的MoPaaS云平台获Forrester全球’强劲表现者’认证,服务航天科工、国家电网等1000+企业,以第一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发表论文50+篇,获NASA JPL火星探测系统强化学习专利等35项中美专利。本套AI大模型课程由清华大学-加州理工双料博士、吴文俊人工智能奖得主鲁为民教授领衔研发。

资料内容涵盖了从入门到进阶的各类视频教程和实战项目,无论你是小白还是有些技术基础的技术人员,这份资料都绝对能帮助你提升薪资待遇,转行大模型岗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模型全套学习资料已整理打包,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