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层:在Layout之前设计叠层,确定PCB层数,以及信号层、电源层、参考地平面。
参考层:包含在叠层里,在设计叠层的时候要设计参考层;
参考层一般是GND参考平面,起到隔离信号,减少干扰的作用。
阻抗:在有电阻、电感、电容的电路里,对电路中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
与电阻的区别是 电阻用于直流电路;
阻抗=电阻(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电抗 或者可以表示为 阻抗=电阻+感抗+容抗;
电抗:交流电路中,电容和 电感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欧姆定律:在相同电压下,阻抗越高,电流越小。
阻抗匹配:指信号源或者传输线跟负载的适当的搭配。
阻抗匹配的作用:调整负载功率和抑制信号反射。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特性阻抗发生突变就会造成信号的反射。波长和频率是成反比的,低频信号的
波长远远大于传输线的长度,因此一般不用考虑反射的问题。而高频信号的波长很短,信号容易反
射,从而影响信号质量,通过阻抗匹配,可以有效的减少甚至消除高频信号反射。
单端信号:驱动器在传输线上驱动一路信号时,在信号路径和返回路径之间存在的信号电压。
差分信号:两路驱动器驱动一个差分对时,两路信号路径之间存在的信号电压差。
差分信号相比于单端信号的优点:差分信号通过阻抗不连续点时,不易受到外部的干扰(抗共模干扰较强)
回波损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遇到阻碍(阻抗不匹配)反射到发射端,回波损耗可以消除这种回波;
回波损耗是传输线端口的入射波功率与反射波功率之比,单位为db;
回波损耗和反射系数是对数的关系,反射系数越小,回波损耗越大,对信号越好;
回波损耗具体是用正数还是负数来表示,网上各有说法,以下举例说明回波损耗怎么样为
越大越好:-10db的回波损耗和-20db的回波损耗哪个更好? 答案是-20db,-20db回波损耗的反射
系数比-10db回波损耗的反射系数小,所以-20db的回波损耗对信号更好;那么10db的回波损耗和
20db的回波损耗哪个更好呢?答案自然是20db。
插入损耗:元器件插入电路时,负载功率的损耗;(交流电路)
衰减:同一频率下,信号在传递过程中其电流减小的过程;(直流电路)
影响信号好坏的不是插损、衰减,而是插损差,交流电路中,各个频段的信号统一衰
减 1db,那么对电路的影响是不大的,但如果每个频段衰减相差很大,那么就会严重影响电路。
S11:端口2匹配时,端口1的反射系数(输入回波损耗);
S22:端口1匹配时,端口2的反射系数(输出回波损耗);
S12:端口1匹配时,端口2到端口1的反向传输系数(隔离);
S21:端口2匹配时,端口1到端口2的正向传输系数(增益);
反射系数(Г):反射电压/入射电压, 为标量
回波损耗(Return Loss):入射功率/反射功率, 为dB数值
串扰Crosstalk:USB、MIPI等两条信号线之间的耦合、互感和互容引起线上的噪声;可以通过调整走线的间距、包地、增加GND过孔的方式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