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入门学习(13)

基本电流镜

电流镜,既可以作为偏置单元,也可以作为信号处理元件

下图中,M1和M2组成的结构就叫做一个“电流镜”。

 忽略沟道长度调制,有:

I_{REF}=\frac{1}{2}u_{n}C_{ox}(\frac{W}{L})_{1}(V_{GS}-V_{TH})^{2}

I_{out}=\frac{1}{2}u_{n}C_{ox}(\frac{W}{L})_{2}(V_{GS}-V_{TH})^{2}

可以得出:I_{out}=\frac{(W/L)_{2}}{(W/L)_{1}}I_{REF}

该电路的关键特性是:它可以精准地复制电流而不受工艺和温度的影响。

I_{out}I_{REF}的比值由器件尺寸的比率决定,该值可以控制在合理的精度范围内。

同样,电流镜可以处理信号。如果I_{REF}增加\Delta I,那么I_{out}增加\frac{(W/L)_{2}}{(W/L)_{1}}\Delta I,如果\frac{(W/L)_{2}}{(W/L)_{1}}> 1,电路会放大小信号电流。{代价是成比例增加偏置电流}。

电流镜中所有晶体管通常都采用相同的栅长,以减小由于源漏区边缘扩散(L_{D})所产生的误差。

共源共栅电流镜

沟道长度调制效应使得镜像的电流产生了极大的误差,尤其是当使用最小长度晶体管以便通过减小宽度来减小电流源输出电容时。

对于该电路:

I_{D1}=\frac{1}{2}u_{n}C_{ox}(\frac{W}{L})_{1}(V_{GS}-V_{TH})^{2}(1+\lambda V_{DS1})

I_{D2}=\frac{1}{2}u_{n}C_{ox}(\frac{W}{L})_{2}(V_{GS}-V_{TH})^{2}(1+\lambda V_{DS2})

因此:\frac{I_{D1}}{I_{D2}}=\frac{(W/L)_{2}}{(W/L)_{1}}\frac{1+\lambda V_{DS2}}{1+\lambda V_{DS1}}

虽然V_{DS1}=V_{GS1}=V_{GS2},但由于M2输出端负载的影响,V_{DS2}却不可能等于V_{GS2}

为了抑制沟道长度调制的影响,可以使用共源共栅电流源

 共源共栅器件可以使底部晶体管免受V_{P}变化的影响

 借助上图所示,我们可以证明:\Delta V_{Y}\approx \Delta V_{P}/[(g_{m3}+g_{mb3})r_{O3}]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V_{Y}\approx V_{X},从而有I_{D2}\approx I_{D1},这是一个很精确的结果。这样一个精度的获得是以M3消耗的电压余度为代价的。

 将令一个二极管连接的器件M0与M1串联,从而产生一个电压V_{N}=V_{GS0}+V_{X}。再根据M3的尺寸选择适当的M0的尺寸使V_{GS0}+V_{X}=V_{GS3}+V_{Y}

因此,如果\frac{(W/L)_{3}}{(W/L)_{0}}=\frac{(W/L)_{2}}{(W/L)_{1}},那么V_{GS0}=V_{GS3}V_{X}=V_{Y}

即使M0和M3存在衬偏效应,该结果也仍然成立。

共源共栅电流镜技术在电流模式电路设计中,尤其是CCII(Current Controlled Current Source)电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可以显著提升电流传输的精度和带宽性能。首先,共源共栅电流镜结构能够提供更高的输出阻抗和更好的电流匹配性。这使得电流镜对于电流变化的敏感度更高,从而在电流传输过程中保持更高的精度。此外,共源共栅电流镜的带宽特性优于传统的共源电流镜,这归功于其对输出节点寄生电容的减少效应。为了实现这一点,共源共栅电流镜通过增加一个共栅晶体管来降低从输出到输入的电压增益,从而减少输出端对输入信号的反馈,提高了带宽。 参考资源链接:[共源共栅电流镜在新型CMOS电流传输器设计中的应用](https://wenku.csdn.net/doc/59qq92c4yi?spm=1055.2569.3001.10343) 在实际电路设计中,构建共源共栅电流镜通常需要一个晶体管工作在共源模式,另一个晶体管则作为共栅晶体管,而这两个晶体管共用一个源极。通过精确的偏置控制,可以确保电流镜的线性度和温度稳定性,这对于电流传输精度至关重要。例如,在设计CCII电路时,可以将共源共栅电流镜连接到CCII的输出端,通过优化共源共栅晶体管的尺寸比和偏置电压,以实现更好的性能。 综上所述,共源共栅电流镜不仅提高了电流传输精度,还增强了电流模式电路的带宽性能。由于这些优点,共源共栅电流镜在高速低功耗的电流模式电路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如果你希望更深入地了解共源共栅电流镜设计原理和应用,建议参考《共源共栅电流镜在新型CMOS电流传输器设计中的应用》一书,它详细讲解了共源共栅电流镜设计方法,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CCII电路中,提升电路性能。 参考资源链接:[共源共栅电流镜在新型CMOS电流传输器设计中的应用](https://wenku.csdn.net/doc/59qq92c4yi?spm=1055.2569.3001.1034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爱理的哲也❀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