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商品识别检测系统源码分享

市场商品识别检测系统源码分享

[一条龙教学YOLOV8标注好的数据集一键训练_70+全套改进创新点发刊_Web前端展示]

1.研究背景与意义

项目参考AAAI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项目来源AACV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er Vision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商品识别和市场分析方面。传统的市场商品识别方法多依赖于人工识别和分类,效率低下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进步为商品识别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其中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目标检测算法尤为突出。YOLO(You Only Look Once)系列算法因其高效的实时检测能力和较高的准确率,逐渐成为商品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旨在基于改进的YOLOv8模型,构建一个高效的市场商品识别系统。所使用的数据集包含3452张图像,涵盖了8个商品类别,包括Pepsi、Coca-Cola、咖喱、真拉面、牛奶、Pepero杏仁、二维码和Twix。这些商品不仅在市场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而且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这些商品的自动识别和分类,能够为市场营销、库存管理、消费者行为分析等提供有力支持。

在市场商品识别的研究中,数据集的质量和多样性直接影响模型的训练效果和识别准确率。我们的数据集包含了多种类商品,涵盖了不同的品牌和包装形式,能够有效地模拟实际市场环境。这为改进YOLOv8模型提供了丰富的训练样本,使其能够在复杂的背景下实现高效的商品识别。此外,数据集中还包含二维码的识别任务,这为研究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在现代零售环境中,二维码的普及使得商品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

改进YOLOv8模型的意义在于其能够在保持高准确率的同时,提升检测速度,使得实时商品识别成为可能。这对于快速消费品行业尤为重要,商家可以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和库存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基于改进YOLOv8的商品识别系统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购物体验,例如通过识别商品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和促销活动,增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此外,本研究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数据增强、模型优化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商品识别的鲁棒性和准确性。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目标检测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综上所述,基于改进YOLOv8的市场商品识别系统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为实际商业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具有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2.图片演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由于此博客编辑较早,上面“2.图片演示”和“3.视频演示”展示的系统图片或者视频可能为老版本,新版本在老版本的基础上升级如下:(实际效果以升级的新版本为准)

(1)适配了YOLOV8的“目标检测”模型和“实例分割”模型,通过加载相应的权重(.pt)文件即可自适应加载模型。

(2)支持“图片识别”、“视频识别”、“摄像头实时识别”三种识别模式。

(3)支持“图片识别”、“视频识别”、“摄像头实时识别”三种识别结果保存导出,解决手动导出(容易卡顿出现爆内存)存在的问题,识别完自动保存结果并导出到tempDir中。

(4)支持Web前端系统中的标题、背景图等自定义修改,后面提供修改教程。

另外本项目提供训练的数据集和训练教程,暂不提供权重文件(best.pt),需要您按照教程进行训练后实现图片演示和Web前端界面演示的效果。

3.视频演示

3.1 视频演示

4.数据集信息展示

4.1 本项目数据集详细数据(类别数&类别名)

nc: 8
names: [‘Pepsi’, ‘cocacola’, ‘curry’, ‘jinramen’, ‘milk’, ‘pepero_almonds’, ‘qr_code’, ‘twix’]

4.2 本项目数据集信息介绍

数据集信息展示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中,商品识别技术的准确性和效率对于零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构建了一个名为“market_detection”的数据集,旨在为改进YOLOv8的市场商品识别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该数据集包含了8个不同类别的商品,涵盖了广泛的日常消费品,具体类别包括:Pepsi、cocacola、curry、jinramen、milk、pepero_almonds、qr_code和twix。这些类别的选择不仅反映了市场上流行的商品类型,也为模型的训练提供了丰富的样本来源。

在数据集的构建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每个类别的商品都通过精心设计的拍摄方案进行捕捉,确保在不同的光照条件、背景环境和拍摄角度下,数据集中的图像能够真实反映实际使用场景。例如,Pepsi和cocacola作为两种广受欢迎的碳酸饮料,它们的包装设计、颜色和标识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数据集中收录了多种不同版本的图像,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此外,数据集中还包含了与商品相关的二维码(qr_code)类别。这一类别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数据集的内容,也为未来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识别二维码,系统可以进一步获取商品的详细信息,增强用户体验。这种多层次的识别能力,将使得市场商品识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在数据标注方面,我们采用了严格的标注标准,确保每个图像中的商品都能被准确地识别和分类。标注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对每个类别的特征有深入的理解,从而保证了数据集的高质量和高准确性。每个图像的标注信息都经过多轮审核,以消除潜在的错误和不一致性,确保训练模型时所使用的数据是可靠的。

为了便于后续的模型训练和评估,我们还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确保模型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和验证过程中都能获得充分的样本支持。这种划分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模型的训练效率,也能有效避免过拟合现象的发生,使得最终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market_detection”数据集的构建充分考虑了市场商品识别系统的实际需求,通过精心选择商品类别、严格的数据标注和合理的数据划分,为改进YOLOv8模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这一数据集的应用,我们期待在市场商品识别领域取得更为显著的进展,推动零售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全套项目环境部署视频教程(零基础手把手教学)

5.1 环境部署教程链接(零基础手把手教学)

5.2 安装Python虚拟环境创建和依赖库安装视频教程链接(零基础手把手教学)

6.手把手YOLOV8训练视频教程(零基础小白有手就能学会)

6.1 环境部署教程链接(零基础手把手教学)

7.70+种全套YOLOV8创新点代码加载调参视频教程(一键加载写好的改进模型的配置文件)

7.1 环境部署教程链接(零基础手把手教学)

8.70+种全套YOLOV8创新点原理讲解(非科班也可以轻松写刊发刊,V10版本正在科研待更新)

由于篇幅限制,每个创新点的具体原理讲解就不一一展开,具体见下列网址中的创新点对应子项目的技术原理博客网址【Blog】:

9.png

8.1 70+种全套YOLOV8创新点原理讲解链接

9.系统功能展示(检测对象为举例,实际内容以本项目数据集为准)

图9.1.系统支持检测结果表格显示

图9.2.系统支持置信度和IOU阈值手动调节

图9.3.系统支持自定义加载权重文件best.pt(需要你通过步骤5中训练获得)

图9.4.系统支持摄像头实时识别

图9.5.系统支持图片识别

图9.6.系统支持视频识别

图9.7.系统支持识别结果文件自动保存

图9.8.系统支持Excel导出检测结果数据

10.png

11.png

12.png

13.png

14.png

15.png

16.png

17.png

10.原始YOLOV8算法原理

原始YOLOv8算法原理

YOLO(You Only Look Once)系列算法自其诞生以来,便以其卓越的检测速度和精度在目标检测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YOLOv8的推出,这一系列算法再一次实现了质的飞跃,展现出更为强大的性能。YOLOv8不仅在检测精度上进行了显著的提升,同时在检测速度方面也表现出色,成为了当前目标检测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工具。

YOLOv8的网络结构可以被划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输入层、Backbone(主干网络)、Neck(特征融合网络)和Head(检测模块)。在输入层,YOLOv8对输入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调整图像比例、Mosaic增强和瞄点计算等,以便为后续的特征提取和目标检测做好准备。Mosaic增强技术通过将多张图像拼接在一起,增加了训练样本的多样性,从而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在Backbone部分,YOLOv8采用了CSPDarknet结构,结合了C2f模块的创新设计。C2f模块的引入是YOLOv8的一大亮点,它取代了YOLOv5中的C3模块,通过引入ELAN思想,增强了特征提取的能力。C2f模块通过将特征图分为两个分支,分别进行卷积和连接,从而有效地提取出更丰富的特征信息。该模块的设计不仅保留了轻量级特性,还有效缓解了深层网络中的梯度消失问题,使得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收敛。

在特征提取的过程中,YOLOv8使用了SPPF(Spatial Pyramid Pooling Fast)模块,对输出特征图进行处理。SPPF模块通过不同内核尺寸的池化操作,能够有效地合并特征图,增强了模型对不同尺度目标的检测能力。这一设计使得YOLOv8在处理多尺度目标时表现得更加灵活和高效。

Neck部分采用了PAN-FPN(Path Aggregation Network with Feature Pyramid Network)结构,进一步增强了特征融合的能力。通过自下而上的特征融合,YOLOv8能够有效地结合浅层、中层和高层特征,促进语义信息和定位信息的传递。这种深度融合的特征金字塔结构使得YOLOv8在处理复杂场景时,能够更好地捕捉到目标的细节信息,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在Head模块中,YOLOv8采用了解耦头结构,分离了回归分支和预测分支。通过这种设计,YOLOv8能够加速模型的收敛,并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该模块输出的特征图经过处理后,能够生成多个尺度的检测结果,分别对应于不同大小的目标。这种Anchor-Free的检测方式使得YOLOv8在处理小目标时,能够更为灵活,避免了传统Anchor-based方法中的一些局限性。

在损失函数的设计上,YOLOv8引入了VFLLoss作为分类损失,并结合DFLLoss和CIoULoss进行边框回归。这一组合损失函数的设计旨在解决样本不平衡问题,尤其是在处理小目标时,能够有效提高模型的学习能力。通过调节损失函数中的平衡参数和聚焦参数,YOLOv8能够在训练过程中更加关注难以分类的样本,从而提升整体检测性能。

此外,YOLOv8在样本匹配策略上也进行了创新,将静态匹配改为Task-Aligned的Assigner匹配方式。这一变化使得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从而提高了模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总的来说,YOLOv8在算法原理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与优化。通过引入C2f模块、PAN-FPN结构以及解耦头设计,YOLOv8在保持轻量化特性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目标检测的精度和速度。这些改进使得YOLOv8在复杂场景下的目标检测任务中表现出色,成为了当前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随着YOLOv8的广泛应用,其在智能监控、自动驾驶、无人机巡检等领域的潜力也将不断被挖掘和拓展。

18.png

11.项目核心源码讲解(再也不用担心看不懂代码逻辑)

11.1 log.py

以下是代码的核心部分,经过简化和详细注释的版本:

import os
import time
import cv2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PIL import Image

def save_chinese_image(file_path, image_array):
    """
    保存带有中文路径的图片文件

    参数:
    file_path (str): 图片的保存路径,应包含中文字符
    image_array (numpy.ndarray): 要保存的 OpenCV 图像(即 numpy 数组)
    """
    try:
        # 将 OpenCV 图片转换为 Pillow Image 对象
        image = Image.fromarray(cv2.cvtColor(image_array, cv2.COLOR_BGR2RGB))
        # 使用 Pillow 保存图片文件
        image.save(file_path)
        print(f"成功保存图像到: {file_path}")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保存图像失败: {str(e)}")

class ResultLogger:
    def __init__(self):
        """
        初始化ResultLogger类,创建一个空的DataFrame用于存储识别结果。
        """
        self.results_df = pd.DataFrame(columns=["识别结果", "位置", "面积", "时间"])

    def concat_results(self, result, location, confidence, time):
        """
        将检测结果添加到结果DataFrame中。

        参数:
            result (str): 检测结果。
            location (str): 检测位置。
            confidence (str): 置信度。
            time (str): 检出目标所在时间。

        返回:
            pd.DataFrame: 更新后的DataFrame。
        """
        # 创建一个包含这些信息的字典
        result_data = {
            "识别结果": [result],
            "位置": [location],
            "面积": [confidence],
            "时间": [time]
        }
        # 创建一个新的DataFrame并将其添加到实例的DataFrame
        new_row = pd.DataFrame(result_data)
        self.results_df = pd.concat([self.results_df, new_row], ignore_index=True)
        return self.results_df

class LogTable:
    def __init__(self, csv_file_path=None):
        """
        初始化LogTable类实例,尝试从CSV文件加载数据。

        参数:
            csv_file_path (str): 保存初始数据的CSV文件路径。
        """
        self.csv_file_path = csv_file_path
        # 尝试加载CSV文件数据
        if csv_file_path and os.path.exists(csv_file_path):
            self.data = pd.read_csv(csv_file_path, encoding='utf-8')
        else:
            # 如果文件不存在,创建一个空的DataFrame
            self.data = pd.DataFrame(columns=['文件路径', '识别结果', '位置', '面积', '时间'])

    def add_log_entry(self, file_path, recognition_result, position, confidence, time_spent):
        """
        向日志中添加一条新记录。

        参数:
            file_path (str): 文件路径
            recognition_result (str): 识别结果
            position (str): 位置
            confidence (float): 置信度
            time_spent (float): 用时(通常是秒或毫秒)

        返回:
            None
        """
        # 创建新的数据行
        new_entry = pd.DataFrame([[file_path, recognition_result, position, confidence, time_spent]],
                                 columns=['文件路径', '识别结果', '位置', '面积', '时间'])
        # 将新行添加到DataFrame中
        self.data = pd.concat([new_entry, self.data]).reset_index(drop=True)

    def save_to_csv(self):
        """
        将更新后的DataFrame保存到CSV文件。
        """
        self.data.to_csv(self.csv_file_path, index=False, encoding='utf-8', mode='a', header=False)

代码分析与注释:

  1. 保存带有中文路径的图片

    • save_chinese_image 函数负责将图像保存到指定路径,支持中文字符。
    • 使用 Pillow 库将 OpenCV 图像转换为 Pillow 图像格式,以便于保存。
  2. 结果记录器

    • ResultLogger 类用于记录检测结果,包括识别结果、位置、面积和时间。
    • concat_results 方法将新的检测结果添加到 DataFrame 中。
  3. 日志表管理

    • LogTable 类用于管理日志数据,包括从 CSV 文件加载数据、添加新记录和保存数据到 CSV 文件。
    • add_log_entry 方法用于添加一条新的日志记录,并更新 DataFrame。

通过这些核心功能,代码实现了图像的保存和检测结果的记录与管理。

这个程序文件 log.py 主要用于处理图像和记录检测结果。它包含了图像保存、结果记录和日志管理等功能。以下是对文件中各个部分的详细说明。

首先,文件导入了一些必要的库,包括操作系统相关的 os、时间处理的 time、图像处理的 cv2、数据处理的 pandas、路径处理的 abs_path、图像处理的 PILnumpy,以及日期时间处理的 datetime

接下来,定义了一个名为 save_chinese_image 的函数,用于保存带有中文路径的图片。该函数接受两个参数:文件路径和图像数组。它尝试将 OpenCV 图像转换为 Pillow 图像对象,并使用 Pillow 保存图像。如果保存成功,会打印成功信息;如果失败,则会捕获异常并打印错误信息。

然后,定义了一个 ResultLogger 类。该类用于记录检测结果。初始化时,它创建一个空的 DataFrame,包含“识别结果”、“位置”、“面积”和“时间”四个列。concat_results 方法用于将检测结果添加到 DataFrame 中。它接受检测结果、位置、置信度和时间作为参数,并将这些信息存储在一个新的 DataFrame 中,然后将其与现有的 DataFrame 进行合并。

接下来是 LogTable 类的定义。这个类负责管理日志数据和图像。初始化时,它接受一个可选的 CSV 文件路径,并尝试从该路径加载数据。如果文件不存在,则创建一个带有初始表头的空 DataFrame。该类还定义了一些方法,包括 add_frames 用于添加图像和检测信息,clear_frames 用于清空保存的图像和结果,save_frames_file 用于保存图像或视频,add_log_entry 用于向日志中添加新记录,clear_data 用于清空数据,save_to_csv 用于将数据保存到 CSV 文件,以及 update_table 用于更新显示的日志表格。

save_frames_file 方法中,如果保存的图像列表不为空,程序会根据图像数量决定是保存为单张图片还是视频。如果只有一张图像,则保存为 PNG 格式;如果有多张图像,则将其保存为 AVI 格式的视频。该方法还使用了 abs_path 函数来确保文件路径的正确性。

add_log_entry 方法用于向日志中添加新记录,创建一个新的数据行并将其添加到 DataFrame 中。save_to_csv 方法则将更新后的 DataFrame 保存到指定的 CSV 文件中。

最后,update_table 方法用于更新日志表格,显示最新的 500 条记录,确保在界面上展示的数据不会过多。

总体来说,这个程序文件实现了图像的保存、检测结果的记录和日志的管理,适用于需要处理图像和记录检测信息的应用场景。

11.2 ultralytics\models\yolo\classify\val.py

以下是代码中最核心的部分,并附上详细的中文注释:

import torch
from ultralytics.data import ClassificationDataset, build_dataloader
from ultralytics.engine.validator import BaseValidator
from ultralytics.utils.metrics import ClassifyMetrics, ConfusionMatrix
from ultralytics.utils.plotting import plot_images

class ClassificationValidator(BaseValidator):
    """
    扩展自 BaseValidator 类的分类验证器,用于基于分类模型的验证。
    """

    def __init__(self, dataloader=None, save_dir=None, pbar=None, args=None, _callbacks=None):
        """初始化 ClassificationValidator 实例,设置数据加载器、保存目录、进度条和参数。"""
        super().__init__(dataloader, save_dir, pbar, args, _callbacks)
        self.targets = None  # 存储真实标签
        self.pred = None     # 存储模型预测结果
        self.args.task = "classify"  # 设置任务类型为分类
        self.metrics = ClassifyMetrics()  # 初始化分类指标

    def init_metrics(self, model):
        """初始化混淆矩阵、类名和 top-1、top-5 准确率。"""
        self.names = model.names  # 获取类名
        self.nc = len(model.names)  # 获取类的数量
        self.confusion_matrix = ConfusionMatrix(nc=self.nc, conf=self.args.conf, task="classify")  # 初始化混淆矩阵
        self.pred = []  # 初始化预测结果列表
        self.targets = []  # 初始化真实标签列表

    def preprocess(self, batch):
        """预处理输入批次并返回处理后的数据。"""
        batch["img"] = batch["img"].to(self.device, non_blocking=True)  # 将图像数据转移到指定设备
        batch["img"] = batch["img"].half() if self.args.half else batch["img"].float()  # 根据参数选择数据类型
        batch["cls"] = batch["cls"].to(self.device)  # 将标签转移到指定设备
        return batch

    def update_metrics(self, preds, batch):
        """使用模型预测和批次目标更新运行指标。"""
        n5 = min(len(self.names), 5)  # 获取前5个预测结果
        self.pred.append(preds.argsort(1, descending=True)[:, :n5])  # 将预测结果按降序排序并取前5个
        self.targets.append(batch["cls"])  # 存储真实标签

    def finalize_metrics(self, *args, **kwargs):
        """最终化模型的指标,如混淆矩阵和速度。"""
        self.confusion_matrix.process_cls_preds(self.pred, self.targets)  # 处理预测结果和真实标签
        self.metrics.speed = self.speed  # 记录速度
        self.metrics.confusion_matrix = self.confusion_matrix  # 记录混淆矩阵

    def get_stats(self):
        """返回通过处理目标和预测获得的指标字典。"""
        self.metrics.process(self.targets, self.pred)  # 处理真实标签和预测结果
        return self.metrics.results_dict  # 返回结果字典

    def build_dataset(self, img_path):
        """使用给定的图像路径和预处理参数创建并返回 ClassificationDataset 实例。"""
        return ClassificationDataset(root=img_path, args=self.args, augment=False, prefix=self.args.split)

    def get_dataloader(self, dataset_path, batch_size):
        """构建并返回用于分类任务的数据加载器。"""
        dataset = self.build_dataset(dataset_path)  # 创建数据集
        return build_dataloader(dataset, batch_size, self.args.workers, rank=-1)  # 返回数据加载器

    def print_results(self):
        """打印 YOLO 目标检测模型的评估指标。"""
        pf = "%22s" + "%11.3g" * len(self.metrics.keys)  # 打印格式
        LOGGER.info(pf % ("all", self.metrics.top1, self.metrics.top5))  # 打印 top-1 和 top-5 准确率

    def plot_val_samples(self, batch, ni):
        """绘制验证图像样本。"""
        plot_images(
            images=batch["img"],
            batch_idx=torch.arange(len(batch["img"])),  # 批次索引
            cls=batch["cls"].view(-1),  # 类别标签
            fname=self.save_dir / f"val_batch{ni}_labels.jpg",  # 保存文件名
            names=self.names,  # 类名
            on_plot=self.on_plot,
        )

    def plot_predictions(self, batch, preds, ni):
        """在输入图像上绘制预测结果并保存结果。"""
        plot_images(
            batch["img"],
            batch_idx=torch.arange(len(batch["img"])),  # 批次索引
            cls=torch.argmax(preds, dim=1),  # 获取预测类别
            fname=self.save_dir / f"val_batch{ni}_pred.jpg",  # 保存文件名
            names=self.names,  # 类名
            on_plot=self.on_plot,
        )

代码核心部分说明:

  1. 类的定义ClassificationValidator 类用于分类模型的验证,继承自 BaseValidator
  2. 初始化方法:设置必要的参数和指标,准备进行模型验证。
  3. 指标初始化:设置混淆矩阵和类名,用于后续的性能评估。
  4. 数据预处理:将输入数据转移到适当的设备,并根据需要转换数据类型。
  5. 更新指标: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和真实标签更新指标。
  6. 最终化指标:处理混淆矩阵并记录模型的性能指标。
  7. 数据集和数据加载器:创建数据集和数据加载器,以便于批量处理数据。
  8. 结果打印和绘图:打印模型的评估结果,并可视化验证样本和预测结果。

这个程序文件 val.py 是 Ultralytics YOLO 模型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分类模型的验证。它通过继承 BaseValidator 类来实现分类任务的验证功能。文件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类和方法,用于处理数据集、计算指标、绘制结果等。

首先,文件导入了必要的库和模块,包括 PyTorch、数据集构建工具、验证器基类、日志记录器、分类指标和绘图工具等。这些导入为后续的类和方法提供了基础。

ClassificationValidator 类是文件的核心,专门用于基于分类模型的验证。它的构造函数 __init__ 初始化了一些属性,包括数据加载器、保存目录、进度条、参数和回调函数等。该类还定义了任务类型为“分类”,并初始化了分类指标的实例。

get_desc 方法中,返回一个格式化的字符串,用于总结分类指标,包括类别、Top-1 准确率和 Top-5 准确率。init_metrics 方法则用于初始化混淆矩阵、类别名称以及 Top-1 和 Top-5 准确率的计算。

preprocess 方法负责对输入批次进行预处理,将图像数据移动到指定设备,并根据参数决定数据类型(半精度或单精度)。update_metrics 方法用于更新模型预测和批次目标的运行指标,存储预测结果和真实标签。

finalize_metrics 方法中,处理混淆矩阵并根据需要绘制图形。该方法还将速度和混淆矩阵等信息保存到指标实例中。get_stats 方法返回一个包含处理后的目标和预测的指标字典。

build_dataset 方法用于创建分类数据集的实例,而 get_dataloader 方法则根据给定的参数构建并返回数据加载器。这些方法使得数据的准备和加载变得更加方便。

print_results 方法用于打印 YOLO 模型的评估指标,包括 Top-1 和 Top-5 准确率。plot_val_samplesplot_predictions 方法则用于绘制验证图像样本和预测结果,并将结果保存到指定目录中。

总体而言,这个文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用于验证分类模型的性能,包括数据处理、指标计算和结果可视化等功能,适用于使用 YOLO 模型进行图像分类任务的场景。

11.3 ui.py
import sys
import subprocess

def run_script(script_path):
    """
    使用当前 Python 环境运行指定的脚本。

    Args:
        script_path (str): 要运行的脚本路径

    Returns:
        None
    """
    # 获取当前 Python 解释器的路径
    python_path = sys.executable

    # 构建运行命令,使用 streamlit 运行指定的脚本
    command = f'"{python_path}" -m streamlit run "{script_path}"'

    # 执行命令,并等待其完成
    result = subprocess.run(command, shell=True)
    
    # 检查命令执行的返回码,如果不为0则表示出错
    if result.returncode != 0:
        print("脚本运行出错。")


# 主程序入口
if __name__ == "__main__":
    # 指定要运行的脚本路径
    script_path = "web.py"  # 假设脚本在当前目录下

    # 调用函数运行脚本
    run_script(script_path)

代码注释说明:

  1. 导入模块

    • sys:用于获取当前 Python 解释器的路径。
    • subprocess:用于执行外部命令。
  2. 定义 run_script 函数

    • 接受一个参数 script_path,表示要运行的 Python 脚本的路径。
    • 使用 sys.executable 获取当前 Python 解释器的路径。
    • 构建一个命令字符串,使用 streamlit 模块运行指定的脚本。
    • 使用 subprocess.run 执行命令,并等待其完成。
    • 检查命令的返回码,如果返回码不为0,表示脚本运行出错,打印错误信息。
  3. 主程序入口

    • if __name__ == "__main__": 块中,指定要运行的脚本路径为 web.py
    • 调用 run_script 函数,传入脚本路径以执行该脚本。

这个程序文件名为 ui.py,主要功能是通过当前的 Python 环境来运行一个指定的脚本,具体是使用 Streamlit 框架来启动一个 Web 应用。

首先,程序导入了必要的模块,包括 sysossubprocess。其中,sys 模块用于访问与 Python 解释器相关的变量和函数,os 模块提供了与操作系统交互的功能,而 subprocess 模块则用于创建新进程、连接到它们的输入/输出/错误管道,并获取它们的返回码。此外,程序还从 QtFusion.path 模块中导入了 abs_path 函数,用于获取文件的绝对路径。

接下来,定义了一个名为 run_script 的函数,该函数接受一个参数 script_path,表示要运行的脚本的路径。在函数内部,首先获取当前 Python 解释器的路径,存储在 python_path 变量中。然后,构建一个命令字符串,使用 Streamlit 运行指定的脚本。命令的格式为 "{python_path}" -m streamlit run "{script_path}",其中 "{python_path}""{script_path}" 分别被替换为当前 Python 解释器的路径和要运行的脚本的路径。

随后,使用 subprocess.run 方法执行构建好的命令。该方法的 shell=True 参数表示在 shell 中执行命令。执行完命令后,检查返回码 result.returncode,如果返回码不为 0,表示脚本运行出错,程序会打印出相应的错误信息。

最后,在程序的主入口部分,使用 if __name__ == "__main__": 来确保只有在直接运行该脚本时才会执行以下代码。这里指定了要运行的脚本路径 script_path,调用 abs_path 函数获取 web.py 的绝对路径,并最终调用 run_script 函数来运行这个脚本。

整体来看,这个程序的目的是方便用户通过 Python 环境启动一个 Streamlit 应用,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运行 Web 应用脚本。

11.4 ultralytics\data\explorer_init_.py

以下是保留的核心部分代码,并附上详细的中文注释:

# 导入必要的工具函数 plot_query_result
from .utils import plot_query_result

# 定义模块的公开接口,指定可以被外部访问的内容
__all__ = ["plot_query_result"]

代码注释说明:

  1. from .utils import plot_query_result

    • 这一行代码从当前模块的 utils 文件中导入了 plot_query_result 函数。这里的 . 表示当前目录,意味着 utils 是与当前文件同级的一个模块。
    • plot_query_result 函数可能用于可视化查询结果,具体功能取决于 utils 模块的实现。
  2. __all__ = ["plot_query_result"]

    • 这一行代码定义了模块的公开接口,指定了当使用 from module import * 语句时,哪些名称会被导入。
    • 在这里,只有 plot_query_result 被列入 __all__,这意味着其他在模块中定义的名称将不会被导入,增强了模块的封装性和可维护性。

这个程序文件是一个Python模块的初始化文件,位于ultralytics\data\explorer目录下。文件的开头包含了一条注释,说明了该模块属于Ultralytics YOLO项目,并且遵循AGPL-3.0许可证。这表明该项目是开源的,用户可以自由使用和修改,但需要遵循相应的许可证条款。

接下来,文件通过from .utils import plot_query_result这一行代码从同一目录下的utils模块中导入了一个名为plot_query_result的函数或类。这意味着在explorer模块中可以直接使用plot_query_result,而无需在使用时再指定其完整路径。

最后,__all__变量被定义为一个列表,包含了字符串"plot_query_result"。这个变量的作用是指明当使用from module import *语句时,哪些名称是可以被导入的。在这里,只有plot_query_result会被导入,其他未列出的名称将不会被导入。这是一种控制模块导出接口的方式,帮助用户了解模块的公共API。

总体来说,这个文件的主要功能是初始化explorer模块,并明确其公共接口,方便其他模块或用户使用。

11.5 ultralytics\nn\modules\transformer.py

以下是代码中最核心的部分,并附上详细的中文注释: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class TransformerEncoderLayer(nn.Module):
    """定义一个Transformer编码器层。"""

    def __init__(self, c1, cm=2048, num_heads=8, dropout=0.0, act=nn.GELU(), normalize_before=False):
        """初始化TransformerEncoderLayer,设置参数。"""
        super().__init__()
        self.ma = nn.MultiheadAttention(c1, num_heads, dropout=dropout, batch_first=True)  #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
        self.fc1 = nn.Linear(c1, cm)  # 前馈网络的第一层
        self.fc2 = nn.Linear(cm, c1)  # 前馈网络的第二层
        self.norm1 = nn.LayerNorm(c1)  # 第一层归一化
        self.norm2 = nn.LayerNorm(c1)  # 第二层归一化
        self.dropout = nn.Dropout(dropout)  # dropout层
        self.dropout1 = nn.Dropout(dropout)  # dropout层1
        self.dropout2 = nn.Dropout(dropout)  # dropout层2
        self.act = act  # 激活函数
        self.normalize_before = normalize_before  # 是否在前向传播前进行归一化

    def forward(self, src, src_mask=None, src_key_padding_mask=None, pos=None):
        """前向传播,处理输入数据。"""
        if self.normalize_before:
            return self.forward_pre(src, src_mask, src_key_padding_mask, pos)  # 预归一化
        return self.forward_post(src, src_mask, src_key_padding_mask, pos)  # 后归一化

    def forward_post(self, src, src_mask=None, src_key_padding_mask=None, pos=None):
        """后归一化的前向传播。"""
        q = k = self.with_pos_embed(src, pos)  # 生成查询和键
        src2 = self.ma(q, k, value=src, attn_mask=src_mask, key_padding_mask=src_key_padding_mask)[0]  # 自注意力计算
        src = src + self.dropout1(src2)  # 残差连接
        src = self.norm1(src)  # 归一化
        src2 = self.fc2(self.dropout(self.act(self.fc1(src))))  # 前馈网络
        src = src + self.dropout2(src2)  # 残差连接
        return self.norm2(src)  # 最终归一化

    def forward_pre(self, src, src_mask=None, src_key_padding_mask=None, pos=None):
        """预归一化的前向传播。"""
        src2 = self.norm1(src)  # 先进行归一化
        q = k = self.with_pos_embed(src2, pos)  # 生成查询和键
        src2 = self.ma(q, k, value=src2, attn_mask=src_mask, key_padding_mask=src_key_padding_mask)[0]  # 自注意力计算
        src = src + self.dropout1(src2)  # 残差连接
        src2 = self.norm2(src)  # 归一化
        src2 = self.fc2(self.dropout(self.act(self.fc1(src2))))  # 前馈网络
        return src + self.dropout2(src2)  # 残差连接

    @staticmethod
    def with_pos_embed(tensor, pos=None):
        """如果提供了位置嵌入,则将其添加到张量中。"""
        return tensor if pos is None else tensor + pos  # 位置嵌入的添加

class DeformableTransformerDecoderLayer(nn.Module):
    """可变形Transformer解码器层。"""

    def __init__(self, d_model=256, n_heads=8, d_ffn=1024, dropout=0.0, act=nn.ReLU(), n_levels=4, n_points=4):
        """初始化DeformableTransformerDecoderLayer,设置参数。"""
        super().__init__()
        self.self_attn = nn.MultiheadAttention(d_model, n_heads, dropout=dropout)  # 自注意力机制
        self.cross_attn = MSDeformAttn(d_model, n_levels, n_heads, n_points)  # 可变形交叉注意力机制
        self.linear1 = nn.Linear(d_model, d_ffn)  # 前馈网络的第一层
        self.linear2 = nn.Linear(d_ffn, d_model)  # 前馈网络的第二层
        self.dropout1 = nn.Dropout(dropout)  # dropout层1
        self.dropout2 = nn.Dropout(dropout)  # dropout层2
        self.dropout3 = nn.Dropout(dropout)  # dropout层3
        self.norm1 = nn.LayerNorm(d_model)  # 第一层归一化
        self.norm2 = nn.LayerNorm(d_model)  # 第二层归一化
        self.norm3 = nn.LayerNorm(d_model)  # 第三层归一化
        self.act = act  # 激活函数

    def forward(self, embed, refer_bbox, feats, shapes, padding_mask=None, attn_mask=None, query_pos=None):
        """前向传播,处理输入数据。"""
        # 自注意力
        q = k = self.with_pos_embed(embed, query_pos)  # 生成查询和键
        tgt = self.self_attn(q.transpose(0, 1), k.transpose(0, 1), embed.transpose(0, 1), attn_mask=attn_mask)[0].transpose(0, 1)  # 自注意力计算
        embed = embed + self.dropout1(tgt)  # 残差连接
        embed = self.norm1(embed)  # 归一化

        # 交叉注意力
        tgt = self.cross_attn(self.with_pos_embed(embed, query_pos), refer_bbox.unsqueeze(2), feats, shapes, padding_mask)  # 可变形交叉注意力计算
        embed = embed + self.dropout2(tgt)  # 残差连接
        embed = self.norm2(embed)  # 归一化

        # 前馈网络
        tgt2 = self.linear2(self.dropout3(self.act(self.linear1(embed))))  # 前馈网络计算
        embed = embed + tgt2  # 残差连接
        return self.norm3(embed)  # 最终归一化

    @staticmethod
    def with_pos_embed(tensor, pos):
        """将位置嵌入添加到输入张量中(如果提供)。"""
        return tensor if pos is None else tensor + pos  # 位置嵌入的添加

代码核心部分说明:

  1. TransformerEncoderLayer: 这是一个Transformer编码器层的实现,包含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网络。支持预归一化和后归一化两种模式。
  2. DeformableTransformerDecoderLayer: 这是一个可变形Transformer解码器层的实现,包含自注意力和交叉注意力机制,以及前馈网络。用于处理解码过程中的特征和位置嵌入。

这两部分是Transformer架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别负责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信息处理。

这个程序文件定义了一些与Transformer相关的模块,主要用于深度学习中的视觉任务,特别是在目标检测和图像处理领域。文件中包含多个类,每个类实现了不同的功能,下面是对这些类及其功能的详细说明。

首先,TransformerEncoderLayer类实现了Transformer编码器的单层结构。它使用多头自注意力机制来处理输入数据,并通过前馈神经网络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该类支持前后归一化的两种模式,可以根据normalize_before参数选择使用哪种方式。在forward方法中,根据是否需要预归一化来调用不同的前向传播方法。

接下来,AIFI类是TransformerEncoderLayer的一个子类,专门用于处理具有二维位置嵌入的输入数据。它通过build_2d_sincos_position_embedding方法生成二维的正弦余弦位置嵌入,并在前向传播中将其应用于输入数据。

TransformerLayer类实现了一个基本的Transformer层,包含自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网络。它的前向传播方法将输入数据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处理后,再经过前馈网络。

TransformerBlock类则是一个更复杂的结构,包含多个TransformerLayer的堆叠,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卷积层来调整输入和输出的通道数。它的前向传播方法将输入数据转换为适合Transformer处理的格式,并经过多个Transformer层的处理。

MLPBlockMLP类实现了多层感知机(MLP)的结构,前者是一个单独的MLP块,后者则是一个完整的多层感知机。它们的前向传播方法通过线性层和激活函数处理输入数据。

LayerNorm2d类实现了二维层归一化,用于对输入的每个通道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性能。

MSDeformAttn类实现了多尺度可变形注意力机制,能够处理不同尺度的特征图。它通过计算采样偏移量和注意力权重来实现对输入特征的加权聚合,适用于处理复杂的视觉任务。

DeformableTransformerDecoderLayerDeformableTransformerDecoder类实现了可变形Transformer解码器的结构。解码器层通过自注意力和交叉注意力机制来处理输入特征,并结合前馈网络进行信息的提取和转换。解码器类则负责将多个解码器层组合在一起,并处理最终的输出。

整体来看,这个文件实现了一个灵活且强大的Transformer架构,适用于多种视觉任务,特别是在目标检测和图像理解方面。通过不同的模块组合,可以根据具体任务的需求调整模型的结构和参数。

11.6 train.py

以下是代码中最核心的部分,并附上详细的中文注释:

import os
import torch
import yaml
from ultralytics import YOLO  # 导入YOLO模型库
from QtFusion.path import abs_path  # 导入获取绝对路径的函数

# 检测是否有可用的GPU,如果有则使用GPU,否则使用CPU
device = "0"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if __name__ == '__main__':  # 确保该模块被直接运行时才执行以下代码
    workers = 1  # 设置数据加载的工作进程数
    batch = 2  # 设置每个批次的样本数量

    data_name = "data"  # 数据集名称
    # 获取数据集配置文件的绝对路径
    data_path = abs_path(f'datasets/{data_name}/{data_name}.yaml', path_type='current')  
    unix_style_path = data_path.replace(os.sep, '/')  # 将路径转换为Unix风格

    # 获取数据集所在目录的路径
    directory_path = os.path.dirname(unix_style_path)
    
    # 读取YAML格式的数据集配置文件
    with open(data_path, 'r') as file:
        data = yaml.load(file, Loader=yaml.FullLoader)
    
    # 如果配置文件中包含'path'项,则修改为数据集目录路径
    if 'path' in data:
        data['path'] = directory_path
        # 将修改后的数据写回YAML文件
        with open(data_path, 'w') as file:
            yaml.safe_dump(data, file, sort_keys=False)

    # 加载YOLOv8模型,指定模型配置文件和任务类型
    model = YOLO(model='./ultralytics/cfg/models/v8/yolov8s.yaml', task='detect')  
    
    # 开始训练模型
    results2 = model.train(  
        data=data_path,  # 指定训练数据的配置文件路径
        device=device,  # 指定使用的设备(GPU或CPU)
        workers=workers,  # 指定数据加载的工作进程数
        imgsz=640,  # 指定输入图像的大小为640x640
        epochs=100,  # 指定训练的轮数为100
        batch=batch,  # 指定每个批次的样本数量
        name='train_v8_' + data_name  # 指定训练任务的名称
    )

代码注释说明:

  1. 导入库:导入必要的库,包括ostorchyaml和YOLO模型库。
  2. 设备选择:根据是否有可用的GPU选择计算设备。
  3. 数据集配置:读取数据集的YAML配置文件,并更新其中的路径信息。
  4. 模型加载:加载YOLOv8模型,准备进行目标检测任务。
  5. 模型训练:调用模型的训练方法,传入必要的参数以开始训练过程。

这个程序文件train.py的主要功能是使用YOLO(You Only Look Once)模型进行目标检测的训练。程序首先导入了一些必要的库,包括ostorchyamlultralytics中的YOLO模型。接着,它会根据是否有可用的GPU来选择计算设备,如果有可用的CUDA设备,则使用GPU,否则使用CPU。

__main__模块中,程序首先定义了一些训练参数,包括工作进程数(workers)和批次大小(batch)。接下来,程序设置了数据集的名称为data,并构建了数据集配置文件的绝对路径。这个路径是通过调用abs_path函数来获取的,确保了路径的正确性。

程序读取指定路径下的YAML文件,该文件包含了数据集的相关配置。读取后,程序检查YAML文件中是否包含path项,如果有,则将其修改为数据集目录的路径,并将修改后的内容写回到YAML文件中。这一步是为了确保模型能够正确找到数据集。

接下来,程序加载了YOLOv8的预训练模型,指定了模型的配置文件路径。之后,调用model.train()方法开始训练模型。在训练过程中,程序指定了多个参数,包括训练数据的配置文件路径、计算设备、工作进程数、输入图像的大小(640x640)、训练的轮数(100个epoch)以及训练任务的名称。

整体来看,这段代码实现了从数据准备到模型训练的完整流程,适合用于目标检测任务的模型训练。

12.系统整体结构(节选)

整体功能和构架概括

该项目主要围绕Ultralytics YOLO(You Only Look Once)模型的实现,涵盖了目标检测和图像分类等任务。项目的整体架构包括数据处理、模型训练、验证、日志记录和用户界面等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以实现高效的目标检测和分类功能。

  •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集的加载、转换和预处理,确保输入数据符合模型的要求。
  • 模型训练:实现了YOLO模型的训练过程,支持自定义参数和配置。
  • 验证:提供了验证功能,评估模型在测试集上的性能,并计算相关指标。
  • 日志记录:记录训练和验证过程中的重要信息,便于后续分析和调试。
  • 用户界面:通过Web应用提供用户友好的交互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模型训练和结果查看。

文件功能整理表

文件路径功能描述
log.py处理图像保存、结果记录和日志管理,适用于检测结果的记录。
ultralytics/models/yolo/classify/val.py实现分类模型的验证功能,包括指标计算和结果可视化。
ui.py启动Streamlit Web应用,提供用户界面以运行指定的脚本。
ultralytics/data/explorer/__init__.py初始化数据探索模块,导入相关工具函数并定义公共接口。
ultralytics/nn/modules/transformer.py实现Transformer相关模块,支持视觉任务中的自注意力机制。
train.py负责YOLO模型的训练过程,包括数据加载和训练参数设置。
ultralytics/engine/trainer.py实现训练引擎,管理训练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和状态。
ultralytics/utils/tuner.py提供超参数调优功能,帮助优化模型性能。
ultralytics/models/yolo/obb/val.py针对YOLO模型的目标边界框(OBB)进行验证,计算相关指标。
ultralytics/data/converter.py处理数据集格式转换,确保数据可以被模型正确读取。
ultralytics/models/utils/__init__.py初始化模型工具模块,导入相关功能以支持模型操作。
ultralytics/models/sam/model.py实现SAM(Segment Anything Model)模型的结构和功能。
ultralytics/data/explorer/gui/dash.py提供数据探索的图形用户界面,支持可视化和交互式分析。

这个表格总结了项目中各个文件的主要功能,帮助理解项目的整体结构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注意:由于此博客编辑较早,上面“11.项目核心源码讲解(再也不用担心看不懂代码逻辑)”中部分代码可能会优化升级,仅供参考学习,完整“训练源码”、“Web前端界面”和“70+种创新点源码”以“13.完整训练+Web前端界面+70+种创新点源码、数据集获取(由于版权原因,本博客仅提供【原始博客的链接】,原始博客提供下载链接)”的内容为准。

13.完整训练+Web前端界面+70+种创新点源码、数据集获取(由于版权原因,本博客仅提供【原始博客的链接】,原始博客提供下载链接)

19.png

参考原始博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