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社会行为:为什么人们会助人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助人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仅只是因为个人的原因,还有社会情境的力量在影响。

 

  1. 亲社会行为下的基本动机
  2. 社会情境决定因素
  3. 怎样增加助人行为

 

1.亲社会行为下的基本动机

助人是一种本能反应,以保证那些与我们基因近似者的福利,这是从生物学方面的解释。助人的报酬常常超过成本,所以助人在我们的利己之内,这是从成本收益方面的解释,但是成本和收益不一定是有形之物,也包括时间、精力、友谊、自身的心理喜悦等等。在某些条件下,对受害者有利的移情感觉和怜悯促使无私的风险,这是利用同理心,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兔死狐悲”。

这些观点都有支持者,也都有反对者,具体判断自己拿主意吧。

利他人格是在各种情况下使个体帮助他人的品质。当然亲社会行为不仅仅只是因为利他人格,还有社会情境因素。亲社会行为中,男性体现出的亲社会行为和女性体现出的亲社会行为有不同的表现风格。亲社会行为更多的体现在一个团体成员之内,不认同的团队被认为是不被接纳的。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亲社会行为。人们的心境也会影响亲社会行为。一个积极的心境会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这些亲社会行为又会改善人的心境,特别是受到别人认同的时候更是如此。

 

2.社会情境决定因素

一般情况下,生活在乡村的人比处于城市中的人更容易做出亲社会行为,主要是因为城市中人更容易遭受更多的刺激信息,独善其身可以避免这种频繁的刺激。相比暂时的或者不稳定的团体,长期的或者稳定的团体更容易产生亲社会行为。

虽然在城市中亲社会行为少一些,但这并不表示一点也没有。旁观者效应:目击一件紧急事件的旁观者越多,他们中每个人帮助受害者的可能性越小。其中奥妙在于:观察到一件紧急的事件,人们表现比较惊慌,于是采用信息性社会影响,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做参考,但是其他人也没有行动,于是就考虑是不是自己有足够多的责任进行帮助行为,觉察到足够的责任之后,人们再次审视做出的行为是否可以有效的改善目前的紧急事件。在整个过程中,如果目击者参考不到有用的信息性社会影响、没有足够的责任、没有办法做出有效的亲社会行为,那么目击者很有可能不会对紧急事件做出反应行为。

共有关系下,人们更容易也更有可能做出亲社会行为。事实上,我们更愿意帮助共有关系中的同伴,而非交换关系中的伙伴。

如果你刚刚接触过一些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音乐或者游戏,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你更容易做出一些亲社会行为,其比例比不接触的人们做出这些的行为高很多。

 

3.怎样增加助人行为

心理学中主要采取增加旁观者干预的可能性。,例如目击的紧急事件后立即采取行动影响旁观者,这些行为有的时候需要刻意去做,当习惯了之后可以自然而然。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