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Energy Storage System, ESS)中的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功率转换系统)是用于在电能存储装置(如电池)和电网或负载之间进行电能双向转换的关键设备。PCS可以将直流电(DC)转换为交流电(AC),反之亦然,以适应不同的电源和负载需求。
根据PCS的架构和应用方式,它们可以分为集中式PCS和组串式PCS(也称作模块化PCS)。
集中式PCS
集中式PCS通常指的是单一大功率的变流器,它可以同时管理多个并联连接的电池簇。这种类型的PCS追求的是大功率输出和高效率,适合于大规模储能项目,如电网级别的应用。在集中式PCS系统中,所有的电池簇在直流侧并联,然后通过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功率PCS进行电能转换。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初期投资成本较低,易于调度控制,并且由于设备数量较少,维护相对简单。然而,集中式PCS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当多组电池并联时,可能会引发电池簇间的不均衡问题,导致所谓的“木桶效应”,即系统的整体性能受限于最弱的一环;此外,在出现故障时,整个系统可能需要停机检查,影响了系统的可用性和经济效益。
组串式PCS(模块化PCS)
相比之下,组串式PCS则是指每个电池簇都配备有一个独立的小型PCS,实现了簇级精细化管理。这意味着每个PCS只负责一个特定的电池簇,从而避免了不同电池簇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组串式PCS能够更好地处理各个电池簇的状态差异,确保每个电池都能在其最佳状态下工作,进而提升了整个储能系统的寿命和效率。此外,组串式PCS还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因为它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轻松调整系统的规模,甚至允许新旧电池混合使用,这对于未来的扩展非常有利。
对比分析
系统结构
-
集中式PCS:通常单台设备容量大、体积大,采用集装箱式装配方式。其系统结构为Pack电池串联组成电池簇,多个电池簇在直流侧并联,汇入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功率PCS转换成交流电,再经由变压器升压后接入电网。这种设计使得集中式PCS适用于大规模能源的集中调配和优化,在电网侧储能和大型可再生能源电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组串式PCS:一般采用模块化设计,设备选用智能组串式储能一体柜,单柜设备体积小,由多个储能一体柜组成一个储能子系统,多个子系统组成组串式储能系统。每个电池簇连接一台独立的小型PCS,实现簇级精细化管理,多台储能一体柜并联经交流汇流后接入电网。这样的结构赋予了组串式PCS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特别适合工商业用户侧、零碳园区等分布式应用场合。
效率与性能
-
集中式PCS:由于所有电池簇共享同一个PCS,长期运行可能出现簇间内阻差异愈发明显的情况,导致环流现象,进而引起发热、加速电池老化等问题,最终影响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寿命。
-
组串式PCS:因为不存在簇间的并联问题,所以没有环流导致的一致性失配问题;此外,系统无簇间“木桶效应”,即使单簇容量衰减也只影响该簇性能,而不波及整个系统,因此系统循环寿命更高,全生命周期充放电量更多,收益率更高。
安全性
-
集中式PCS:单体容量较大(如3MWh~5MWh),由8~12簇电池串并联构成,一旦单簇出现热失控,容易扩散至整柜,并且多个电池簇共用一套消防系统的设计存在安全隐患。
-
组串式PCS:采用单簇热管理,确保各Pack间温度均匀性更好,不仅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还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消防配置以单簇为最小控制和隔离单元,发生事故时迅速隔离故障区域,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影响范围。
灵活性
-
集中式PCS:具有较大的单台设备容量和体积,运输难度高,对安装场地要求严格,适用场景有限;扩容或补电必须以舱为单位,灵活性较差。
-
组串式PCS:最小功率可达50kW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组合成不同功率和容量的系统;支持新旧电池混用,便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稳定性
-
集中式PCS:由一套热管理系统维护整个集装箱内的电池,均温性较差,可能对系统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单个pack或单簇出现问题时,需要停机检查,增加了运维时间和成本。
-
组串式PCS:采用一簇一管理的高效热管理系统,保证了良好的均温性和电池寿命;即使发生单点故障,也不会影响其他正常工作的柜体,减少了对整体系统运行的影响。
运维成本
-
集中式PCS:电池舱本体大,现场调试复杂,调试周期长;集装箱内部空间拥挤,缺乏运维通道,维护困难;系统故障时通常需要厂家到现场维护,停机时间较长,运维成本较大。
-
组串式PCS:可以精准定位故障位置,不影响其他柜体的工作;系统内装置如PCS一旦出现故障,运维人员可以及时更换备用机,提升了运维效率,节省了运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