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基于option 3/3a/3x架构的4/5G双连接拓扑图
3、基于option 7/7a/7x架构的4/5G双连接拓扑图

优势 | 劣势 | ||
独立组网SA | option 2 option 5 | 对现有2G/3G/4G网络无影响,不影响现网用户; 可快速部署,直接引入5G新网元,不需要对现网改造; 引入5GC,提供5G新功能和新业务。 | 当5G NR没有连续覆盖时,语音连续性依赖跨系统切换,QoS无法得到保障; 需同时部署NR和5GC,成本较高。 |
非独立组网NSA【MR-DC(4/5G双连接)】 | option 3系列 | 连接EPC+eNB作为MN; gNB作为SN; | 无法支持5GC引入的新业务 |
option 7系列 | 数据业务对NR覆盖无要求; 支持5GC引入的新业务,实现全5G能力,有效避免后续无线网络的多次升级; 语音业务连续性通过VoLTE保证,要求VoLTE连续覆盖; 适合在5GC产业成熟情况下引入。 | 需要新建5GC,建网进度依赖于5GC产业成熟度; 需要推动5G到2G/3G网络的CSFB的语音回落流程; LTE需改造升级为eLTE,改动较大。 | |
option 4系列 | 5G基站为主站,4G基站为从站,主从站共用5G核心网。 |
1、基于option 3/3a/3x架构的4/5G双连接拓扑图

其中,4G EPC作为核心网,eNB作为MN,gNB作为SN。

其中,eNB作为MN,EPC将密钥通过S1口传给eNB,split bearer在eNB上。
option 3在eNB上建立MCG Split bearer,承载分裂。
option 3a在gNB上建立SCG bearer,承载不分裂。

其中,eNB作为MN,EPC将密钥通过S1口传给eNB。
option 3x在gNB上建立SCG Split bearer,承载分裂。
2、基于option 4/4a架构的4/5G双连接拓扑图

其中,eLTE eNB又称为NG-eNB,NG-eNB与gNB间的接口为Xn接口。

其中,gNB作为MN,5GC通过NG口将密钥传给gNB。
option 4在gNB上建立MCG Split bearer,承载分裂。
option 4a在NG-eNB上建立SCG bearer,承载不分裂。
3、基于option 7/7a/7x架构的4/5G双连接拓扑图

其中,5GC作为核心网,NG-eNB作为MN,gNB作为SN。

其中,NG-eNB作为MN,5GC通过NG口将密钥传给NG-eNB。
option 7在NG-eNB上建立MCG Split bearer,承载分裂。
option 7a在gNB上建立SCG bearer,承载不分裂。

其中,option 7x在gNB上建立SCG bearer,承载分裂。
承载类型 | 描述 | 优点 | 缺点 | 适用业务 |
MCG bearer | 用户面锚点在master eNB(MeNB),且只使用MeNB资源 | 没有前传/后传时延; 数据锚点在MeNB,不会频繁触发锚点改变。 | 不能使用SeNB高频资源 | 对速率要求不高但对稳定性要求较高的业务; 移动速度较快的业务。 |
SCG bearer | 用户面锚点在SeNB,且只使用SeNB资源 | 没有前传/后传时延; 使用高频资源可提供更高速率、更低时延 | 高频触红线blockage/deafness时,只触发bearer type change回退到低频; SeNB覆盖范围有限,当SeNB改变时需触发用户面锚点改变流程 | 对速率和时延有较高要求,且慢速移动的业务,如URLLC业务 |
MCG split bearer | 用户面锚点在MeNB,且同时使用MeNB和SeNB资源 | 可以同时使用高频、低频资源; 可通过split bearer的路由策略避免blockage/deafness时带来的信令过程; 数据锚点在MeNB,不会频繁触发锚点改变。 | 前传/后传时延、reordering时延会引入额外时延 | 对速率要求较高但为时延要求不高的业务; 移动速度较快的业务 |
SCG split bearer | 用户面锚点在SeNB,且同时使用MeNB和SeNB资源 | 可以同时使用高频、低频资源; 可通过split bearer的路由策略避免blockage/deafness时带来的信令过程; | 前传/后传时延、reordering时延会引入额外时延,但当只高频出现问题、低频为备份时,问题会减弱; SeNB覆盖范围有限,当SeNB改变时需触发用户面锚点改变流程 | 对速率、时延、可靠性有较高要求,且慢速移动的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