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鑫
本文约1800字,建议阅读5分钟本文介绍了使用DeepSeek的实用技能。
、
导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是否曾幻想过与机器流畅交谈,或是让AI助你笔下生花,创作出惊艳的文章?这一切,都离不开大语言模型的神奇魔力。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走进大语言模型的科普奇幻之旅!
很多人在使用DeepSeek的时候,都有过同样的困扰。大家潜意识里认为,必须用极为专业的术语向它提需求,仿佛语言不够“高大上”,它就理解不了。所以每次提问前,都要花大量精力去打磨提示词。本文就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在和DeepSeek交流时,只要用自然、简单的语言把需求阐述清楚,它就能迅速领会。
这里提供两个超好用的万能提问公式
公式一:你是谁+背景信息+你的目标。
公式二:你是谁+你擅长+我是谁+提需求+提要求+圈人群。
比如说,你是一名高一学生,想在本学期末将数学成绩从班级中等水平提升到前10名。运用公式一可以这样问:“我是一名高一学生,目前数学成绩处于班级中等水平,我的目标是本学期末数学成绩进入班级前10名,能帮我制定一个学习提升计划吗?”
比如,你热衷旅游,想为亲子家庭规划一次去成都的五日游,就可以这样说:“你是旅行规划达人,擅长打造亲子旅游路线,我是准备带孩子出游的家长,需求是规划成都五日游行程,要求涵盖适合亲子的景点与活动,面向亲子家庭人群。”
DeepSeek有个超厉害的记忆功能,在连续对话中,它能自动记住前面说的内容。咱们和它对话,按照这三步来,保证沟通效率直线上升。
第一步:直入主题。刚开始对话,别绕圈子,直接把你的需求和相关背景讲清楚。比如你是学生,想了解某个历史事件,就直接说“我是学生,想了解[具体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第二步:深挖细节。等DeepSeek给出初步回答后,要是觉得不够详细,就接着追问。比如它讲历史事件没讲透,你就可以说“你能详细讲讲这个事件中的[关键人物或转折点]吗”。
第三步:优化升级。要是对回答还不满意,就提出优化建议。比如觉得它的表述太生硬,像在念书,就说“你能换种更生动、有趣的方式重新讲一遍吗”。
告别“AI味”,内容鲜活起来
为啥有人老吐槽AI回答问题有股“AI味儿”呢?原来是因为AI特别喜欢用“首先、其次、然后、总而言之”这类词,把回答弄得超级死板。要是碰到这种情况,有个很妙的小方法哦。你在提问的时候加上“我是一名小学生/请用小学生能听懂的话解释”。就好比问俄乌战争,你要是问“请用小学生能听懂的话解释一下俄乌战争为什么会爆发”,AI就不会讲那些复杂的政治、历史因素啦,而是会像上面那样,用小动物的故事,把俄乌之间矛盾的原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而且呀,你不光可以说自己是小学生,你还能说自己是高中生、本科生,甚至是博士生,这样AI给出的回答难度就会跟着你的需求来变化哟。
激发深度思考
很多人用DeepSeek,就是简单问个问题等答案。但AI可不只是个搜索引擎,要是你希望它在对付数学难题的时候,能像个“数学大神”一样深入思考,有个堪称“秘密武器”的万能提示词:“请在你的思考分析过程中进行批判性思考、同时反面考虑你的回答,并且要对回答进行多次深入复盘,务必详尽。”
模仿大师,风格一键复制
只需“投喂内容+明确指令”。比如给它一段《狂飙》里高启强霸气的台词,接着说“用这种霸气狠厉的风格,写一段关于网络热门事件反转的看法”;或者发送一段贵州村超村BA爆火的宣传文案,然后要求“模仿这个热情好客的语气,为家乡特色美食做个推广”。
掌握这些DeepSeek的使用技巧,不管是学习提升、工作助力,还是日常找乐子,它都能秒变你的贴心小助手,赶紧动手试试吧!
作者简介
罗鑫,对机器学习、强化学习感兴趣,热爱乒乓球、篮球,获得多次奖学金。
未来,数据派THU将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出“科普之旅”系列文章。
kepu & zhilv
欢迎
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说出你最关心的科普话题吧
编辑:王菁
关于我们
数据派THU作为数据科学类公众号,背靠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分享前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创新研究动态、持续传播数据科学知识,努力建设数据人才聚集平台、打造中国大数据最强集团军。
新浪微博:@数据派THU
微信视频号:数据派THU
今日头条:数据派THU
点击“阅读原文”拥抱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