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学习与生存,怎么平衡?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有过这样的体验:

上完一天班回到家,原本想看看书给自己充充电,但是,当翻开书之后,很快就开始走神、犯困,甚至坐立不安不断翻看手机,最后无奈地放下了书,躺在床上继续刷手机或者电视剧......

我们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读书为什么这么难?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什么办法能够摆脱这种困境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01

如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内心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相比于以前也更多,精力更容易被消耗。

忙碌了一天之后,有人可能感觉身心俱疲,回到家中,有人还要做家务、给小孩辅导功课、处理下班后的工作问题,不一而足。

有的人工作相对轻松,但回到家后,想想自己一天的辛勤工作,电视剧、短视频、游戏都在向自己招手,还是好好放松一下吧!

还有人一想到读书,就不禁想起学生时代被读书支配的“恐惧”,想到全文背诵、考试抽查等等,再也不想陷入“噩梦”了。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来盲猜一个问题:你觉得 2020 年成年人的国民人均纸质书阅读数是多少呢?

答案揭晓: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调查数据显示——4.7本。你有“拖平均的后腿”吗?

你可能会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大家可能看的是电子书啊。真实情况是,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 3.29 本,低于纸质书,结果是否有些出乎你的意料呢?

02

在正式讨论读书难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和你分享一个模型:「生存余力理论模型」(Margin in Life Theory)。

这个模型是 1963 年,由密歇根大学的成人教育学教授麦卡卢斯基(Howard McClusky)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

这里面有两个核心概念:生存负载和生存力量。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的「生存负载」(Load of Life),指的是那些需要消耗个人精力的事情,比如我们每天在公司上班就需要消耗精力,这就属于生存负载。

对于生存负载,外部负载包括职场工作和家庭工作(例如日常家务活),内部负载主要来自个人不断发展的期望,包括各种物质和精神欲望:如想买车买房、想升职加薪、想实现财富自由等等。

所谓的「生存力量」(Power of Life),指的就是处理生存负载的力量,比如我们个人的能力和工作经验。

那生存力量呢?外部生存力量包括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等,内部力量包括个人的能力和经验等。

图片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个模型分析一下职场生活。

如果工作非常繁忙(例如 996),导致生存余力过小,我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提高,无法应对风险、提升自我价值以及从事一些创造性活动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很容易就陷入到“瞎忙”和“低水平勤奋”的恶性循环中。

201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班纳吉和迪弗洛的著作《贫穷的本质》中就提到类似现象,贫穷的原因之一就是生存负载太大,低水平重复劳动,没有精力成长,实现可持续收入增加的可能。

然而,生存余力过大(比如一个人处于失业当中)则意味着白白占用资源,没有发挥价值。

我们当下更多人面临的是第一种情况,比如目前社会上为很多人诟病的 996 便是加大了生存负载,而众多的年轻人又还没来得及建立起自己的资源脉络,所以生存余力非常小,很容易陷入迷茫。

所以,对于我们的一个启发就是,如果我们想要开始进行读书学习的活动,就必须拥有一定的生存余力,不要过度透支,理解了身处的环境,我们就可以把心态放平,接纳自我,进而开始下一步的行动了

03

不知道你上网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些言论:“读书没有什么用,早点出去赚钱吧!”、“读了这么多年书,还不是收入低,有什么用!”

网上不时会出现一些质疑读书作用的言论,甚至有人还煞有其事地提出很多草根出身成为大老板的例子,借此来说明「读书无用论」

相信很多读者对于这种「幸存者偏差」的谬误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也不会轻易被这种偏见误导,但这种观念甚嚣尘上,的确影响了一部分人,这种情况只要认识到幸存者偏差的荒谬就不难纠正过来。

希望进一步了解「幸存者偏差」概念的读者,可以移步《学习 1 分钟,刷手机 2 小时,你的注意力还有救吗?》考拉和老虎的故事。

而另外一种情况则不容易发现、影响的群体更大,那便是读书缺乏学习的能力

从学生时代过来,很多人对于读书学习的印象是“死读书”、“机械的死记硬背”、“不时还有大大小小的考试抽查”,这种记忆甚至让人对读书产生了先入为主的“无趣”印象,甚至是“恐惧”。

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例,现在大部分人还记得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然而,那个时候,很多人只会机械地背诵课文,对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作者的人生境遇、心境、这句话本身的感悟,却知之甚少。

虽然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将这句话背诵出来,但知识真正的价值和对人的启发却被忽视了。所以说,这种学习能力的匮乏是读书难又一个重要的原因。

最后,对于“读书无用论”再多说几句,一些消遣类的小说、诗歌,读不读的懂没有任何影响,只要能够让你沉浸其中、悠然自乐,陪伴你度过一个闲暇舒适的下午,本身就是无用之用,谈论有用无用没有任何意义,又哪来的读书无用一说呢?

这就好比,你想看看电视剧、短视频娱乐一下,难道还要关心一下“看剧无用论”吗?

04

不难理解,读书本身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加上如今生活中的诱惑诸多,这又成了读书路上的一大阻碍。

物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熵」,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系统混乱的程度。薛定谔曾经说过一句话“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

怎么理解熵这个概念呢?不妨以房间为例,如果我们不整理它,房间会越来越乱(想想散落在各处的衣服就知道啦),这就是「熵增定律」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面的任何事物,一定会从有序到无序。

如果想要保持房间整洁怎么办呢?那我们就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把散乱的东西各归其位,整理干净,这样就实现了「熵减」——让无序变得有序。


理解了熵的概念,我们再回到读书这个话题。

不读书、放任自己无限制的娱乐,不需要我们刻意地付出精力和努力,这就是熵增的过程,这就好比放任房间里衣服散落在各处一样。

但是,如果想要读书学习,就需要我们注入时间和精力,刚开始时还需要消耗我们的意志力,这是一个对抗熵增的过程,势必让很多人感到不舒服甚至难以接受,有人甚至觉得这是在“自虐”。

当下很多人谈自律,我想和你分享一下我的看法,相信很多人自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一味地使用自律,依靠所谓的意志力让自己长期坚持下去其实是不可靠的,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一旦消耗殆尽,很快便会“打回原形”。

你可能也见过这种人——他们嘴上喊着提升自我的口号,并且打卡、运动、控制饮食、阅读。但是,一段时间后,等意志力消磨殆尽或者出现更大的诱惑时,他们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轨迹。

所以,对抗熵增,一开始你可以依靠自律强迫自己做一些需要消耗意志力的事,但更重要的,是尽早把这个行为内化为自己的习惯,一旦习惯养成,读书就像早上刷牙一样,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自动驾驶”。

另外再简单谈谈如何应对生活中各种简单的诱惑。

手机、电脑上充斥着各种娱乐视频和爽文,回到打开手机,一不小心半小时一小时的时间“嗖”的一下就刷没了。对此,可以和你分享一下我的做法,你可以尝试找找适用于你的方法。

回到家之后,我首先会将手机放在远离我的地方充电,稍微放松一下之后,立即坐下来读书。无论中途多么想打开手机,我都会忍住,哪怕一开始读书心不在焉也不例外。逐渐地,读书的心流状态从一开始毫无踪迹,到后来的几分钟、几十分钟,有时感觉自己像是“入定”的老僧,那种状态简直不要太爽!等做完了更有价值的正事,然后该刷手机刷手机、想看剧看剧,这种时候也不需要额外付出什么意志力支撑你去娱乐了。


写在最后

当下的世界变幻莫测,未来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个贩卖知识焦虑的时代,很多人都明白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但很多人过着繁忙的工作生活,导致「生存余力」过小,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提高。有的人被「读书无用论」的偏见误导,有的人被学生时代不正确的学习方式所耽误,没有获得良好的学习能力。

即使有人有心读书,却奈何“学习太反人性、生活诱惑太多”,不能坚持读书,养成习惯。

上帝是公平的,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二十四个小时,如何选择取决于你。为此,我和你分享了几点经验:

  • 留有一定的生存余力,不要过度透支

  • 杜绝「读书无用论」的偏见,培养学习的能力

  • 对抗熵增,用习惯实现“自动驾驶”

  • 远离诱惑,先做有价值的事,延后娱乐时间

读书的过程难免会遇到一些挑战,但它会在你固有的外壳下打开一道裂痕,光线会从中照射进来,照亮我们从未察觉到的阴影,你愿意尝试一下吗?

共勉。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