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流程介绍
天然的CRISPR-Cas9系统由三部分组成:SpCas9 (简称Cas9)、crRNA、tracrRNA。tracrRNA(在CRISPR-Cas9编辑技术中被优化并命名为gRNA scaffold),它负责与Cas9结合,与重复序列具有同源性。crRNA为引导序列,约20个碱基,具有特异性。其中,crRNA和tracrRNA通过局部碱基配对组合并与Cas9结合后,引导Cas9识别切割目标DNA序列 (图1)。为了方便实验设计以及提高gRNA的稳定性,Jennifer Doudna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将crRNA和tracrRNA融合成一条RNA链条,并把其称为sgRNA (single-guide RNA)。与 CRISPR-Cas9 系统不同的是 在CRISPR-Cas12a 系统中,Cas12a不需要tracrRNA,并且产生的断链为粘性切割,并识别富含T的PAM。在个别菌株编辑实验中,Cas12a比Cas9表现出较高的编辑效率,如谷氨酸棒杆菌,梭状芽孢杆菌。
图1
1. 目标菌株检测及培养
扩培目标菌株,耐药测试以确保菌株不携带用来进行阳性克隆筛选的抗性基因,目标基因测序即确定靶基因序列
2. gRNA序列筛选
根据脱靶效应得分和靶向活性参数,选择至少2个,理论上编辑效率较高 gRNA序列,通常约20个碱基。目前已有许多在线的gRNA 设计软件可用于计算gRNA的参数。
3. 确定同源修复模板长度和序列
同源臂的长度会影响DNA断链的修复效率,选择模版是最好与切割点控制在10 bp以内。在细菌中,常用的同源臂长度一般在50 – 80个碱基。
4. 非模式菌株启动子、复制起点筛选、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