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要做大规模敏捷?

本文通过对比传统项目管理方式(项目A)与敏捷开发(项目B)的实践,探讨了为何企业应转向大规模敏捷。项目B的敏捷团队在业务导向下,通过全职能团队、小型迭代和多轮确认确保质量,而项目A则因部门墙和逆向开发流程导致效率低下。大规模敏捷通过共识、减少回调和快速价值产出,实现了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平衡,因此成为现代企业追求的目标。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背景

软件工程里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可用的软件”,敏捷宣言里也同样告诉我们“工作的软件高于详尽的文档”,那“可用的软件”、“工作的软件”意味着什么呢?在我的理解里,可以经历用户 “千锤百炼”的软件就是一个“可用的软件”。曾经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一个有Bug的软件怎么能叫软件呢?”虽然这话在我们业内人士听起来有些可笑,但是这就是使用软件用户最真实的需求。所以如何在提高代码质量,最大程度地减少软件中的Bug同时,平衡软件迭代速度与交付效率是我今天想跟大家讨论的问题。

我有幸在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项目上进行过交付,让我们且称之为项目A和项目B。

项目A是一个客户为主导的巨大项目组,管理为明确纵向层级管理,横向开发团队来自于不同的供应商,并且采用瀑布式开发,由另一个事业部进行测试反馈,部门墙极其严重。


项目B则是一个由业务主导,每个敏捷团队有对应相关的业务领域,客户则是和供应商共同组成一个个敏捷团队,共同达成业务目标。

好了,完成了简单的背景介绍,我就要来说说下面的故事了。

故事

总览

首先,假设我们所需要达到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大大小小功能(颜色模组)组成一个完整的软件,为了达到我们的交付目标,我们需要将每个功能进行开发,测试,将功能模块进行累加,最终获得一个完整而达标的软件。

同时两个项目都使用了大致相同的开发流程,为了保证质量,项目中都有基础的代码审计,CI/CD,应用测试,用户测试,等基本质量保证,软件开发的基础流程如下图。

在这种基础流程都相近的情况下,每个环节在不同架构下执行的的方式却有巨大的差异。

在讨论项目A的流程前,让我们先看看我们熟知的敏捷开发是怎么保证质量的:

项目B的情况

项目b的每一个小敏捷团队将业务需求从路径图(Roadmap)拆解下来,落到各大的业务功能的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