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熟悉面孔的视觉和语义信息表征具有共享的神经编码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茗创科技),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搜索关注。

导读

熟悉面孔所引发的过程激活了对视觉信息的识别。虽然视觉上的外观对所有的观看者来说都是一样的,但社会和个人知识可能会使这种视觉外观变得与众不同。然而,大脑如何在参与者间表征熟悉面孔,以及这些表征是否共享神经编码是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利用参与者间多变量解码超对齐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发现,在视觉处理的核心系统中,个人熟悉的面孔和是视觉熟悉的面孔的身份都能在大脑中准确解码,但是在与面孔相关的非视觉信息处理的扩展系统中,个人熟悉的面孔的身份只能在大脑中解码。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视觉处理区域,拥有相同朋友和熟人的人的大脑共享个人熟悉和视觉上熟悉的面孔信息

前  言

面孔识别是进行有效社会互动的关键。当我们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时,会自发地检索这个人的信息,以及这个熟悉的人在我们的社交网络中所处的位置。这些信息能够让我们对这个特定的个体做出最恰当的行为反应。熟悉面孔对社会交往的重要性反映在大脑加工这些刺激的方式上。熟悉面孔能够被优先加工,即使在次优条件下也能更快地被检测到。识别熟悉面孔不仅需要处理其视觉外观,而且需要检索相关信息和情感反应。面部感知的核心系统处理视觉外观,导致前颞区和额下区对身份的表征不变。面部感知的扩展系统在从面部提取语义信息和情绪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考察了熟悉面孔的高级视觉和语义信息的神经编码。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测量,当参与者看到自己熟悉的面孔和只在视觉上熟悉的陌生人的面孔时的大脑激活模式。利用超对齐技术推导出一组基本功能,使大脑反应模式在共同的高维信息空间中对齐。超对齐转换参数是基于参与者在观看《布达佩斯大饭店》时测量的大脑活动。这些基础函数在核心系统中捕获了熟悉面孔和视觉上熟悉的陌生人面孔的视觉外观的共同表征。在与个人知识、心智理论和情绪表征相关的扩展系统区域中,基础函数能够获得熟悉的其他人的共享表征,但在视觉上熟悉的陌生人中却没有情况出现。这些结果表明,面孔处理系统在一个神经信息空间中编码熟悉的他人视觉和非视觉高级语义信息,这些信息并不是特定于一组特定的面孔,而是在大脑之间共享。

材料和方法

参与者:共14名参与者(6名女性,平均年龄27.42±1.74SD)参加了本次实验。

刺激:在熟悉面孔感知实验中,刺激对象是8张不同的面孔,每张面孔有5个不同的头部视图(图1A)。静态面部图像采用五种不同的头部视图:左、右全侧面图;左、右半侧面图;正面图(图1B)。为了确保照片质量一致性,所有照片都是在相同的工作室、相同的设备和照明条件下拍摄的。每张图片都被缩放到500×500像素的分辨率,灰度,并使用SHINE工具箱匹配平均亮度和对比度。收集参与者观看《布达佩斯大饭店》最后50分钟时的fMRI数据。

图片

图1.实验范式与被试间身份解码分析。

程序:每个参与者都参加了一个行为测试和三个功能磁共振测试。在行为测试阶段,参与者完成一项训练任务,从视觉上熟悉四个原本不熟悉的身份。在两个fMRI实验中,参与者对视觉上熟悉的面孔和个人熟悉的面孔进行one-back检测任务(图1A)。实验结束后,参与者完成一份问卷,以量化他们对实验中所呈现的熟悉个体的熟悉程度。在第三次fMRI实验中,参与者观看了《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最后50分钟。

数据处理:使用fMRIPrep1.0.3版本对解剖和功能数据进行预处理。对功能数据进行切片时间校正、运动校正、失真校正,并将其投影到标准表面空间fsaverage6中,每个半球包含40962个节点。使用CompCor估计生理噪声成分。

结  果

研究者测量了四个熟悉的面孔和四个只在视觉上熟悉的面孔的大脑反应模式,共有14名参与者,他们彼此认识超过2年。这四个只在视觉上熟悉的面孔以前彼此不认识。在进行fMRI实验的前一天,参与者在行为训练过程中,从视觉上熟悉了这些面孔(训练过程中的平均面孔识别准确率为97.9%)。使用参与者在观看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得出一个具有超对齐信息空间的通用模型。对于每个参与者,超对齐计算转换将该个体的皮层顶点重新混合到模型空间维度中。这些维度能够捕获大脑共享的反应基础功能,在参与者大脑反应模式的解码之间提供了明显更强的作用(图2)。

图片

图2.超对齐后的被试间MVPC,用surface-searchlight对参与者身份进行解码。

研究者对熟悉面孔和视觉上熟悉的陌生人面孔的反应分别进行被试间多变量模式分类(MVPC)。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对四种头部视图的响应进行训练,并在剩余的头部视图上进行测试(图1B)。

被试间身份分类显示出广泛的皮层区域具有显著的解码准确性(图2和3)。全脑searchlight分析(图2)显示出,在双侧枕叶外侧皮层、右中梭状回面部区(mFFA)和右侧额下回(IFG),以及右侧颞顶交界区(TPJ)、右侧脑岛和右侧背侧和腹侧前额叶内侧皮层(MPFC)中,个体熟悉面孔的解码精度显著高于视觉上熟悉面孔的解码精度。感兴趣区域(ROI)分析(图3)证实了这些发现,并在双侧枕面部区(OFA)、后FFA (pFFA)、mFFA和前FFA (aFFA)以及右侧后颞上沟(pSTS)、右侧前颞叶(ATL)、右侧IFG以及双侧楔前叶的扩展区域的核心区域中显示了对视觉上和个人熟悉身份的显著性解码。熟悉面孔的解码精度明显高于视觉上熟悉面孔在右侧扩展系统MPFC和脑岛两个区域的解码精度。右侧TPJ和楔前叶(两个额外的扩展系统区域),右侧mFFA,右侧IFG和左侧pSTS的阈值较低。但是仅在左侧aFFA中发现,视觉上熟悉面孔的解码精度明显高于个人熟悉面孔的解码精度。在个人熟悉的和视觉上熟悉的面孔的ROI分析中,右半球偏差比较明显。

图片

图3.超对齐后,使用被试间MVPC在核心和扩展系统的各个区域对身份进行解码。

讨  论

每个人对熟悉面孔的独特表征都嵌入到大脑共享的神经密码中。研究采用了两种类型的熟悉度不含相关语义信息的视觉熟悉度和个人熟悉度个人熟悉的面孔不同于只在视觉上熟悉的面孔,在扩展系统的区域有明显的不同表征,尤其是与人的知识、心理理论、社会认知和情绪反应相关的区域。这些非视觉区域包括TPJ、MPFC、楔前叶和岛叶。这些激活对个体熟悉的人高维表征进行编码,这些表征的神经编码在个体拥有相同朋友和熟人的人的大脑之间是共享的。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晕,捋一捋就是,A和B是好朋友,B和C是好朋友,A和C之间共享表征的神经编码

通过使用超对齐创建一个共同的具象空间来解码参与者之间的身份信息。参与者之间解码结果表明,在视觉处理区域,拥有相同朋友和熟人的人的大脑共享个人熟悉和视觉熟悉的面孔信息。在早期面孔视觉处理核心系统中,个人熟悉面孔和视觉熟悉面孔的身份解码准确率都较高,在功能定义的OFA和右侧梭状回附近的区域中,个人熟悉面孔的解码准确率更高(图2C)。这表明与个人熟悉相关的知识在多个层面上改变了面孔的表征。

参与者对自己熟悉的身份发展出共享的个人知识,即使他们与这些身份在现实生活中有着独特的互动,而且这一信息的共享代码已嵌入在面部感知扩展系统的区域中。在参与者共同的高维表征空间中,共享的人知识反映在相似的大脑活动模式中。这种高维信息空间可能编码了一个人的知识信息空间。我们对身份的认识包括情景性长期记忆和与特定个体相关的语义属性,如个人特征、态度、观点和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这些个人属性的排列可以被认为是高维信息空间中的向量,它能够捕获个人知识的复杂性。在这个空间中,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个人知识载体来区分他们的身份。有些特征可能在不同身份之间是共同的(例如,与不同身份相关的相似情景记忆),但每个身份都是由多个独特特征组合定义的。这样一个高维的人知识信息空间要想在大脑活动中表现出来,就必须映射到一个高维的神经信息空间本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高维神经信息空间是存在的。

人的大部分生活都是在与熟悉的人的互动中度过的,快速识别和激活个人知识是适当和有效的社会互动的先决条件。如果我们想要理解面部加工系统在实验室环境之外是如何工作的,那么就需要研究人的大脑及其为生存而进化的刺激:社会相关的,以及个人熟悉的其他人。

原文:Shared neural codes for visual and semantic information about familiar faces in a common representational space.

获取更多资讯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