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决策的神经机制:脑电功能连接网络分析

摘要

利他主义是一种复杂的亲社会行为,具有多样性的动机和显著的个体差异。研究利他主义的神经机制对于识别行为中的亲社会和反社会倾向的客观标志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方法分析基于EEG的功能连接模式来深入探讨利他主义的机制。为了实验性地引发利他决策情境,本研究采用了“疼痛与收益”(Pain versus Gain,PvsG)任务,该任务涉及在经济自利与他人疼痛之间做出选择。研究结果显示,利他主义行为与共情有关,这与“共情-利他主义”假说相一致。通过EEG功能连接分析发现,在PvsG任务决策过程中,右半球的同步活动与疼痛共情相关。决策的亲社会性体现在左半球前扣带皮层(ACC)喙部与眶额叶皮层(IFG)之间的功能连接以及尾部ACC的整体网络中心性上。这一发现进一步揭示了ACC亚区在利他决策中的独特功能作用。所提出的利他主义神经机制还可以用于识别亲社会性的神经生理标志物。

引言

利他主义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意味着以自身为代价帮助他人。在其各种形式中,它是确保社会凝聚力的一个因素,不仅可以在人类身上观察到,也可以在其他哺乳动物物种中观察到。这种行为的动机仍然是一个争论的主题。利他主义可能源于减少个人共情疼痛的愿望(目睹他人疼痛而触发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或者是期望得到回报或社会奖励的预期,以及共情关注。此外,利他主义的动机是高度个体化的,亲社会行为倾向与许多人格特征相关联。利他主义可以被视为一个从非凡利他主义到反社会倾向的连续体,后者经常在临床精神障碍中观察到。因此,研究利他主义的神经机制对于识别亲社会和反社会倾向的标志至关重要。

本研究认为利他主义主要基于共情,遵循“共情-利他主义”假说,但它也涉及价值计算机制。这一观点得到了近期神经影像学研究的支持。为了以一种生态有效的方式激发基于共情的利他主义,本研究采用了疼痛与收益任务(PvsG)。该范式涉及经济自利与他人疼痛的真实而非假设的道德决策,而对照条件下则是与道德无关的决策。在实验条件中,经济自利最大化会导致他人疼痛,而放弃经济自利可以避免他人疼痛。通常,人类会为了自身利益而避免伤害他人,甚至比伤害自己更避免伤害他人,因此,PvsG任务引发了深刻的动机冲突。

大多数关于利他主义神经机制的研究使用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这些研究表明,利他主义的大脑系统可能基于两种机制:情感共鸣和价值计算。情感共鸣(或称共情)子系统包括感知他人疼痛和情绪的结构,主要涉及前脑岛(AI)和前扣带皮层(ACC)等疼痛矩阵节点。基于共情的利他主义研究报告称,在利他决策与自利决策过程中,这些结构的活动增强,其中ACC的激活最为显著。关于价值计算子系统,值得一提的是由纹状体、外侧前额叶皮层(lPFC)和内侧前额叶皮层(PFC)组织的环路。有研究提出,lPFC可能通过降低奖赏的价值来调节纹状体的价值表征,从而促进亲社会行为。在功能连接层面,共情和价值计算两个方面都参与了利他主义系统,这进一步推动了对利他动机的神经机制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他决策的电生理机制。虽然EEG的时间分辨率较高,而且与利他主义的结合可能会带来新的见解,但目前关于EEG与利他主义的研究报告仍然较少。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事件相关电位(ERP)上。对利他决策反馈评估阶段的研究表明,额中央反馈相关负波(FRN)、P200和P300成分的振幅反映了共情和利他主义的个体差异。在决策阶段,共情更强的被试其P300振幅也更高,这种振幅可以预测其参与亲社会行为的可能性,并受到社会环境和个体利他行为倾向的调节。

元分析证据也揭示了P300在观察他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