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有什么用?

当今对阳明心学的学习,易入三种潮流:学术的,远离生活;断其一节的,不够究竟;听故事的,止于真他妈牛。

笔者数年通读《王阳明全集》,及钱穆、张君劢、董平及石悦等诸家论述。处困守厄,沉思凝虑。学习之因不是为了学术研究,而是解答自己对于宇宙人生的困惑。学习之果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融入自己的生活。

本文将分两部分,并非权威解读,只为分享所学。第一部分剥除传奇,陈述王阳明生平思想,力求简洁完备。第二部分分享阳明心学在个人的度越逆境、终极思考和组织的管理三个方面的作用。

实录提要:

  • 阳明心学和以前上学时候学的唯心主义,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王阳明是唯心主义的代表,阳明心理学对个人发展有什么好处?
  •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才算做到知行合一并保持下去。
  • 心外无物,心外无物是说摒弃自己心中的杂念小我,只留一个本我吗?
  • 王阳明心学,适合多大年纪的人看?

摘要回放

当今对阳明心学的学习,易入三种潮流:学术的,远离生活;断其一节的,不够究竟;听故事的,止于真他妈牛。

笔者数年通读《王阳明全集》,及钱穆、张君劢、董平及石悦等诸家论述。处困守厄,沉思凝虑。学习之因不是为了学术研究,而是解答自己对于宇宙人生的困惑。学习之果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融入自己的生活。

本文主体将分两部分,并非权威解读,只为分享所学。第一部分剥除传奇,陈述王阳明生平思想,力求简洁完备。第二部分分享阳明心学在个人的度越逆境、终极思考和组织的管理三个方面的作用。

引言

世界上有两种革命,一种是外在革命,一种是内在革命。外在革命,或者是社会革命,或者是经济革命,或者是技术革命。这种革命的特点是,少数人发起,多数人或主动或被动地跟进。内在革命是内心的革命。这种革命的发起人是每个人自己。这其中如果存在胁迫的情形,那基本就是歪理邪说。阳明心学是王阳明内心革命的产物,也是后人内心革命的资产。如果您对于内心革命方面没有困惑,自然可以忽略之。有的话,不妨一睹阳明心学,或许是山重水复之后的柳暗花明。

阳明所处的时代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有很大不同,所做的事也有很大不同。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那些共通的和久远的东西上,如何面对困境,如何思考我们人生的终极模型等。

为了不失真,本文中引用了不少王阳明全集中的古文,也加了一些说明。古文的部分并不难读,也可以用浏览速读法了解大意,也是可以的。

第一部分:阳明生平与思想

本部分先是一些概述,然后按时间节点简述阳明的生平和思想。

古人有一个三不朽的评价模型,我们可以先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下阳明。

  • 立功。明史中有阳明的传记。尽管入传的原因各种各样,立功是其中的一种原因。阳明的事功后面会说。

  • 立言:

    阳明殁后,其门人子嗣陆续汇集编篡了阳明文集。自明清至民国和新中国,分别以王文成全书,王阳明全集或选集的形式,在大陆、台湾、日本分别有多次出版。其中有以私人或书局的形式出版,也有官员的支持,也被官方收入四库全书。

    王阳明全集并不是有意写就的一本书,而是在工作生活和教学中自然形成的。

  • 教学的部分,有学生的记录传习录,大学问等。

  • 工作的部分,有奏疏,公文等。

  • 生活的部分,有偏于互动的书信,偏于有感而发的诗词,和偏于应用的序记、墓志铭等。

  • 立德。

    立德的德并非简单指道德。请看立德的定义。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简单说,立德是指给后人带来更深入持久的好处。阳明立德何在,列位看官看完本文自行判断。

本文参考的王阳明全集,是由浙江的的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四位教授或研究员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初版,2011年重印。

这部分的时间段标题取自浙大董平的传奇王阳明,内容则主要来自王阳明全集中的年谱。

神奇少年

阳明出生时,祖母正在做梦,梦见神人云中彩衣鼓吹,送来一小儿。祖母刚惊醒,就听到王阳明的第一声啼哭。祖父给他起名王云。

阳明5岁还不会说话,

一日有神僧路过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给他改名王守仁,他就能说话了,并且把祖父平常吟诵的书都背出来了。他说:“闻祖读时已默记矣。”

阳明11岁时,父亲考上了进士第一甲第一人。祖父带王阳明去京城。路过金山寺时,王阳明做了两首诗: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如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第二年,阳明上了私塾。有一天跟同学一起走在长安街上,遇到一位相士。

相士说:“吾为尔相,后须忆吾言:髯拂领,其时入圣境;髯至上丹台,其时结圣胎;髯至下丹田,其时圣果圆。”王阳明此后常问塾师:“何为第一等事?”塾师说:“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怀疑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祖父笑他说:“汝欲做圣贤,耶?”

15岁时,阳明游居庸三关,即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一日,梦谒伏波将军庙,赋诗曰:

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

当时四方盗贼作乱,阳明欲请命平贼,被祖父阻止。

另类青年

17岁时,阳明在洪都,迎娶夫人诸氏。结婚当天,偶闲行入铁柱宫,与道士对坐忘归,第二天才被岳父找回来。

阳明书法大进,后来总结说:

“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18岁时,送夫人回余姚,舟过广信,拜见娄一谅。娄一谅说:

“圣人必可学而至。”

21岁时,浙江乡试,与孙燧、胡士宁同举。后宸濠之乱时,胡发其奸,孙死其难,阳明平之。

有一天阳明想到宋儒所说:

“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

即取竹格之,沉思不得,还生病了。转而钻研辞章之学。

22岁时,会试不第。阳明说:

“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26岁,在京师,自学兵法。

27岁,学养生。28岁,考中进士,任职工部。当时边境不安,王阳明上疏边务八事。29岁,任职刑部。30岁,告病归越。弃佛老归儒。33岁,主考山东乡试。34岁,与湛若水共以倡明圣学为事。

挺身斗虎

35岁,太监刘瑾专权。戴铣、薄彦微上疏被逮下狱。阳明上疏:

君仁臣直。铣等职居谏司,以言为责;其言而善,自宜嘉纳施行;如其未善,亦宜包容隐覆,以开忠谠之路。乃今赫然下令,远事拘囚,在陛下之心,不过少示惩创,使其后日不敢轻率妄有论列,非果有意怒绝之也。下民无知,妄生疑惧,臣切惜之! 然则自是而后,虽有上关宗社危疑不制之事,陛下孰从而闻之?陛下聪明超绝,苟念及此,宁不寒心!伏愿陛下追收前旨,使铣等仍旧供职,扩大公无我之仁,明改过不吝之勇。圣德昭布远迩,人民胥悦,岂不休哉!

阳明上疏后,被下诏狱,廷杖四十,贬谪贵州龙场驿丞。

锦衣卫的追杀

36岁,在去龙场的路上,走到钱塘。刘瑾派人追杀,阳明假扮跳江金蝉脱壳,搭上去福建的商船。

行船中飓风大作,上岸后在老虎洞睡了一晚到自然醒,毫发无损。第二天在庙里遇到曾在铁柱宫约定20年后相见海上的故人,故人云:

“二十年前曾见君,今来消息我先闻。”又说:“汝有亲在,万一瑾怒逮尔父,诬以北走胡,南走粤,何以应之?”

阳明把这一段风雨飘摇的经历做了个小结: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阳明回家看了下父亲,就去龙场了。

龙场悟道

37岁,至龙场。

此时阳明得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立石墩自誓曰:

“吾惟俟命而已!” 又想:“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38岁,在贵阳。

提学副使席书问朱陆异同,阳明不讲朱陆异同,只讲知行合一。席书大悟:

“圣人之学复睹于今日;朱陆异同,各有得失,无事辩诘,求之吾性本自明矣。”

王阳明升职记

39岁,3月,升庐陵知县。

11月,入京。

12月,升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与同好论圣学,阳明说:

圣人之心如明镜,纤翳自无所容,自不消磨刮。若常人之心,如斑垢驳蚀之镜,须痛刮磨一番,尽玄驳蚀,然后纤尘即见,才拂便去,亦不消费力,到此以识得仁体矣。若驳蚀未去,其间固有一点明处,尘垢之渃,固亦见得,才拂便去。至于堆积于驳蚀之上,终弗之能见也。此学、利、困、勉之所由异,幸勿以为难而疑之。

40岁,调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说:(这一段讲朱熹和陆九渊的异同,可扫描一下了解主要意思。)

舆庵是象山,而谓其专以尊德性为主。今观《象山文集》所载,未尝不教其徒读书。而自谓理会文字颇与人异者,则其意实欲体之于身。其亟所称述以诲人者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曰:‘克己复礼。’曰:‘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曰:‘先立乎其大者,而小者不能夺。’是数言者,孔子、孟轲之言也,乌在其为空虚乎?独其易简觉悟之说,颇为当时所疑。然易简之说出于《系辞》;觉悟之说,虽有同于释氏,然释氏之说亦自有同于吾儒,而不害其为异者,惟在于几微毫忽之间而已。亦何必讳于其同而遂不敢以言,狃于其异而遂不以察之乎?是舆庵之是象山,固犹未尽其所以是也。吾兄是晦庵,而谓其专以道问学为事。然晦庵之言,曰:‘居敬穷理。’曰:‘非存心无以致知。’曰:‘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虽不见闻,亦不敢忽,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离于须臾之顷也。’是其为言虽未尽莹,亦何尝不以尊德性为事,而又乌在其为支离乎?独其平日汲汲于训解,虽韩文、《楚辞》、《阴符》、《参同》之属,亦必与之注释考辨,而论者遂疑玩物。又其心虑恐学者之躐等,而或失之于妄作,必先之以格致而无不明,然后有以实之于诚正而无所谬。世之学者挂一漏万,求之愈烦,而失之愈远,至有弊力终身,苦其难而卒无所入,而遂议其支离。不知此乃后世学者之弊,而当时晦庵之自为,则亦岂至是乎?是吾兄之是晦庵,固犹未尽其所以是也。夫二兄之所信而是者,既未尽其所以是,则其所疑而非者,亦岂尽其所以非乎?仆尝以为晦庵之与象山,虽其所以为学者若有不同,而要皆不失为圣人之徒。今晦庵之学,天下之人,童而习之,既已入人之深,有不容于论辩者。而独惟象山之学,则以其尝与晦庵之有言,而遂藩篱之;使若由、赐之殊科焉则可矣,而遂摈放废斥,若之与美玉,则岂不过甚矣乎?故仆尝欲冒天下之讥,以为象山一暴其说,虽以此得罪无恨。晦庵之学既已章明于天下,而象山犹蒙无实之诬,于今且四百年,莫有为之一洗者。使晦庵有知,将亦不能一日安享于庙庑之间矣。此仆之至情,终亦必为兄一吐露者,亦何肯慢为两解之说以阴助于舆庵已乎?

2月,为会试同考试官。

10月,升文选清吏司员外郎。湛甘泉出使安南,王阳明作文送别:(这一段讲孔孟之学越来越被流入形式。杨墨释老也有可取之处。)

颜子没而圣人之学亡,曾子唯一贯之旨传之孟轲。绝又二千余年,而周、程续。自是而后,言益详,道益晦。孟氏患杨、墨,周、程之际,释、老大行。今世学者皆知尊孔、孟,贱杨、墨,摈释、老,圣人之道若大明于世。然吾从而求之,圣人不得而见之矣,其能有若墨氏之兼爱者乎?其能有若杨氏之为我者乎?其能有若老氏之清净自守、释氏之究心性命者乎?吾何以杨、墨、老、释之思哉?彼于圣人之道异,然犹有自得也。而世之学者,章绘句琢以夸俗,诡心色取,相饰以伪,谓圣人之道劳苦无功,非复人之所可为,而徒取辩于言辞之间,古之人有终身不能究者,今吾皆能言其略,自以为若是亦足矣,而圣人之学遂废。则今之所大患者,岂非记诵辞章之习?而弊之所从来,无亦言之太详、析之太精者之过欤?某幼不问学,陷溺于邪僻者二十年,而始究心于老、释。赖天之灵,因有所觉,始乃沿周、程之说求之,而若有得焉,顾一二同志之外,莫予冀也,岌岌乎仆而复兴。晚得于甘泉湛子,而后吾之志益坚,毅然若不可遏。则予之资于甘泉多矣。甘泉之学,务求自得者也。世未之能知,其知者且疑其为禅。诚禅也,吾犹未得而见,而况其所志卓尔若此?则如甘泉者,非圣人之徒欤?多言又乌足病也?夫多言不足以病甘泉,与甘泉之不为多言病也,吾信之。吾与甘泉,有意之所在,不言而会,论之所及,不约而同,期于斯道,毙而后已者,今日之别,吾容无言?夫惟圣人之学,难明而易惑,习俗之降愈下而抑不可回,任重道远,虽已无俟于言,顾复于吾心,若有不容已也,则甘泉亦岂以予言为缀乎?

41岁,在京师。升考功清吏司郎中。

12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顺道回了趟老家。

徐爱记录道:爱因旧说汩没,始闻先生之教,实是骇愕不定,无人头处。其后闻之既久,渐知反身实践。然后始信先生之学,为孔门嫡传。舍是皆傍蹊小径,断港絽河矣。如说格物是诚意的工夫。明善是诚身的工夫。穷理是尽性的工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工夫。博文是约礼的工夫。惟精是惟一的工夫。诸如此类,始皆落落难合。其后思之既久,不觉手舞足蹈。

42岁,在越。与同好书信说:

此行相从诸友,亦微有所得,然无大发明。其最所歉然,宗贤不同兹行耳。后辈习气已深,虽有美质,亦渐消尽。此事正如淘沙,会有见金时,但目下未可必得耳。

10月,至滁州。

孟源问:“静坐中思虑纷杂,不能强禁绝。”先生曰:“纷杂思虑,亦强禁绝不得;只就思虑萌动处省察克治,到天理精明后,有个物各付物的意思,自然精专无纷杂之念;《大学》所谓‘知止而后有定’也。”

43岁,在滁。

4月,升南京鸿胪寺卿。

作诗:

滁之水,入江流,江潮日复来滁州。相思若潮水,来往何时休?空相思,亦何益?欲慰相思情,不如崇令德。掘地见泉水,随处无弗得。何必驱驰为?千里远相即。君不见尧羹与舜墙?又不见孔与跖对面不相识?逆旅主人多殷勤,出门转盼成路人。

5月,至南京。

阳明曰:“吾年来欲惩末俗之卑污,引接学者多就高明一路,以救时弊。今见学者渐有流入空虚,为脱落新奇之论,吾已悔之矣。故南畿论学,只教学者存天理,去人欲,为省察克治实功。”王嘉秀、萧惠好谈仙佛,阳明尝警之曰:“吾幼时求圣学不得,亦尝笃志二氏。其后居夷三载,始见圣人端绪,悔错用功二十年。二氏之学,其妙与圣人只有毫厘之间,故不易辨,惟笃志圣学者始能究析其隐微,非测忆所及也。”

44岁,在京师。

临危受命

45岁,在南京。

9月,升督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

是时汀、漳各郡皆有巨寇,尚书王琼特举阳明。

王思舆语季本曰:“阳明此行,必立事功。”本:“何以知之?”曰:“吾触之不动矣。”

深山剿匪

46岁,到达赣州。

阳明过万安,遇流贼数百,沿途肆劫,商舟不敢进。阳明乃联商舟,结为阵势,扬旗鸣鼓,如趋战状。贼乃罗拜于岸,呼曰:“饥荒流民,乞求赈济!”阳明泊岸,令人谕之曰:“至赣后,即差官抚插。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自取戮灭。”贼惧散归。

行十家牌法。

于城中立十家牌法。其法编十家为一牌,开列各户籍贯、姓名、年貌、行业,日轮一家,沿门按牌审察,遇面生可疑人,即行报官究理。或有隐匿,十家连坐。仍告谕父老子弟:“务要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妇随,长惠幼顺;小心以奉官法,勤谨以办国课,恭俭以守家业,廉和以处乡里;心要平恕,毋得轻易忿争;事要含忍,毋得辄兴词讼;见善互相劝勉,有恶互相惩戒;务兴礼让之风,以成敦厚之俗。”

选民兵。

先生以南、赣地连四省,山险林深,盗贼盘据,三居其一,窥伺剽掠,大为民患;当事者每遇盗贼猖獗,辄复会奏请调土军狼达,往返经年,靡费逾万;逮至集兵举事,即已魍魉潜形,班师旋旅,则又鼠狐聚党,是以机宜屡失,而备御益弛。先生乃使四省兵备官,于各属弩手、打手、机快等项,挑选骁勇绝群、胆力出众者,每县多或十余人,少或八九人,务求魁杰;或悬召募,大约江西、福建二兵备各以五六百名为率,广东、湖广二兵备各以四五百名为率,中间更有出众者,优其廪饩,署为将领。

2月,平漳寇。

曰:“兵宜随时,变在呼吸,岂宜各持成说耶?福建诸军稍缉,咸有立功赎罪心,利在速战。若当集谋之始,即掩贼不备,成功可必。今既声势彰闻,各贼必联党设械,以御我师,且宜示以宽懈。而犹执乘机之说以张皇于外,是徒知吾卒之可击,而不知敌之未可击也。广东之兵意在倚重狼达土军,然后举事,诸贼亦候吾土兵之集,以卜战期,乘此机候,正可奋怯为勇,变弱为强。而犹执持重之说,以坐失事机,是徒知吾卒之未可击,而不知敌之正可击也。善用兵者,因形而借胜于敌,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胜负之算,间不容发,乌可执滞哉࿱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