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扫描的大致流程

MRI的大致流程是:预扫描、定位设置、序列选择、梯度定位、射频发射信号、线圈接收反馈信号、传回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产生最后扫描的图像。
1)预扫描:是你刚躺上去以后,大夫先把你要扫描的部位摆在大概的位置,用最简单的序列快速地扫描一遍得到一个预扫描图像;
2)定位设置:根据上面那个预扫描的图像来调整床的移动,以使病变的部位在扫描框的正中心位置,同时还要调整磁场均匀度(称为“匀场”),使扫描部位的磁场线尽可能接近均匀的直线,这样图像才不会失真;
3)序列选择序列是一种编程算法,不同的序列针对不同的部位和病变类型,有点类似相机里的光圈快门ISO色温等一系列组合,针对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组合拍出来的照片都有不同的效果,这个序列选择和照相前对相机的设置一样,也是要有一定的经验性在里面,比如你要扫腹部肝脏,他就不可能选择脑fMRI序列或是心肌灌注序列了,大夫一般会针对你的病变的可能性先进行预判,然后选择相应的序列来扫描,一般会给每个患者选择3-10个序列来扫描,扫完以后如果觉得有必要会再加序列再扫描;
4)梯度定位:核磁里面核心部位之一,他是根据你第二步选取的扫描位置,在那块区域产生一个额外的磁场,以使要扫描的部位和其他区域有磁场差(即梯度差),同时在这个磁场作用下体内氢原子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等待射频激发产生能级跃迁;
5)射频发射:对扫描区域发射射频信号(即射频脉冲)以激发体内的氢原子,使其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发生跃迁,变成激发态;
6)线圈接收:氢原子从激发态恢复至稳态会释放一定能量,这些反馈信号会被覆盖在患者身体部位上的线圈接收到,此时接收的是模拟信号
7)信号传输线圈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传输至工作站电脑上;
8)后处理:就是MRI版的PS啦~~ 患者花了那么多钱那么久的时间怎么能让他拿到的图像难看呢。。。开玩笑啦。。。后处理是为了调节一些参数以使病变更直观地展现给诊断医生和患者;

然后回答题主的提问:

1. MRI扫描时动静很大梯度的声音,因为梯度要在X、Y、Z三轴分别产生定位磁场,梯度线圈说白了就是好多圈的电磁线圈,每次定位都相当于打开又关上打开又关上,像老式灯管的镇流器一样,在运行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动静。但你仔细听就会发现不同的序列不同的部位扫描梯度声音是不一样的,也是因为需要定位的磁场强度和方向都不相同。

2. 你也发现了,每次噪音中间是有一段间歇期,这段安静的期间其实是射频线圈和身体上的接收线圈在工作,因为射频发射是没声音的,所以你也觉得安静,但如果这台机器射频功率太大的话,在扫描时会感觉被扫描部位的皮肤有灼热感,这是SAR值过高的表现。

3. MRI是一种基本没有有害辐射的一种扫描手段(这里说基本是因为射频信号和手机信号一样是电磁波,有些人认为也算是辐射。。。另外有时会进行打药造影,造影剂对一些敏感体质的人有害),扫描的时候不用紧张,放轻松配合医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扫描的效率,在里面待久了也没关系,有好多次我都躺在里面睡着了。。。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wangsifangyuan/blog/99759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