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番茄工作图解法》让我学会专注

‍‍今天是2024年第17周

这是「输出倒逼输入」计划的第4篇文章

全年进度:4/52

36fecdf7e28f8bb4d469b759827ad460.png

📗

书籍简要介绍

  • 阅读动力 “番茄工作法“这个方法我耳闻已久,但是一直没有实践过。主要是因为我对25分钟这个时间节点抱有怀疑态度。我自认为自己的专注时间可以比25分钟更久,因此认为如果采用这个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打乱我的做事节奏。这次是因为B站up主静静教主的推荐,看到她用一周时间测评番茄工作法之后,认为在一些细碎的小事上,通过这个定时的方法确实能够使得专注力有显著提升,于是我一边下载番茄闹钟app实践”试试“,一边翻开了史蒂夫诺特伯格的《番茄工作法图解》对这个概念做深入的了解。

  • 作者介绍 番茄工作法一开始是意大利人弗朗西斯 科西里在1992年发明的。他写了一本书叫做《番茄工作法》,因为种种原因,这本书一直没有出版过中译本。所以我选择了《番茄工作法图解》这本书,评分挺高的,而且感觉有个”图解“二字,看起来可能会更轻松一些。

  • 内容简介

  1. 基本准则:一次只做一件事——番茄钟不可分割。

  2. 背景:

    1. 人体结构背景:人脑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脑干、边缘系统、皮层、额叶。生活在亿万年前的爬行动物也有脑干,它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条件反射机制,不需要意识参与即可作出反应-建立条件反射。

    2. 从两个不同角度考虑时间:持续/交替。

    3. 有一种精神状态称为“心流”,它具有以下特点:明确的目标、集中、专注、自我意识消失、时间感扭曲、直接和即时反馈、能力水平与面对挑战的平衡、个人控制感、工作本身的内在奖励、行为与认知的合一。

    4. 有三个导致拖延的明显原因:※ 其他人强迫你做一些事,违背你的意志;※ 你给自己压力,想要有完美的表现;※ 害怕犯错误或受批评。

  3. 基本方法

    1.  将要完成的活动全部填入“活动清单”表格,每天早晨,从其中选出数项要在今天进行的活动,抄入“今日待办”表格。

    2.  在“今日待办”中选择一项最重要的活动

    3. 启动番茄钟,时间设定为25分钟

    4. 开始工作,直到番茄钟响铃

    5. 在“今日待办”表格该活动右侧标一个记号

    6. 休息片刻(3~5分钟

    7. 开始下一个番茄钟,继续工作,直到完成这项活动,在“今日待办”表格上划掉它

    8. 每4个番茄钟后,多休息一会儿(15~30分钟)

💡

书中之最+启发

“今日待办”表格是在时间段限定内的承诺。某件事你今天不打算做,就别把它填进去。在这张表格中,只让你看到今天可以达到的目标。相比之下,“活动清单”表格更像传统的工作清单。

TODO lIST一般包含很多方面(工作、学习、生活等),可以很长,也会不断增加,是很复杂的。但是与之相对的“今日待办”,在时间上加以限制,是对今日这个指定的时间节点,从众多事项中精挑细选出优先级最高的任务,进行完成。

所以不要一时冲动,在番茄钟一半的时候随便切换到其他活动。事实上,光是有这个切换的选项横在中间,也是经常性的干扰。也不要在一个番茄钟中间停下休息,这会让你失去节奏。

在看完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开始使用了番茄工作法,大概是“25+5”的专注/休息的间歇模式。但是在每一个番茄工作量的预估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有时候完成得比计划快,有时候完不成。出现前者的情况时,我有时候会懈怠了,直接开始休息玩手机。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 不要随便休息,不要随便切换到另一个非计划中的事项中(除非是计划了3个小项目合并成一个番茄钟),这样是对番茄钟的不尊重!而且《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书中也提到了可以练习10000小时的必要性。人无完人,“工作无完工作”,有精力的时候可以将“完成”升级成“完美”,不打乱计划,又能获得计划之外的成果,何乐而不为?

从两个不同角度考虑时间。时间是持续的…… 时间是交替的……从时间持续的角度来看,对未来进行思考、计算和划分,无异于盲人摸象一般,至少在以全新的方法面对全新的任务时,会是如此。对于我和大多数人来说,正是这种不可预测性导致了焦虑。而焦虑无疑会导致生产力下降,甚至可能把事情搞砸。如果我们能将工作视为一连串的事件各个击破,生产力将得以提高。

这个对时间的看法还挺新奇。各个击破,一些看起来复杂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执行难度会大大降低。

如果一项活动要花费超过5~7番茄钟,则应拆分为更小的活动。

昨天有个任务,找rebuy表的bug,预计1个🍅完成,实际花了5个🍅,还没完全解决(虽然是有一定的进步啦)。像是这种任务,我觉得除了在时间预估上需要更提升,还可以在任务上进行拆分。再比如学习陈老师的课,与其写学习2个🍅,在时间上加以限制,不如写清晰具体是学习哪几节课,这样对任务的完成进度比较有掌控感,而不是为了“填满25分钟时间”进行工作学习。

计划、跟踪、记录、处理、可视化。

感觉有些冗余,对我来说比较合理的是:

  1. 番茄开始前:计划今天工作内容和预估番茄数

  2. 进行时:按照优先级,每次5分钟休息的时候“坚定”地选择下一个番茄任务

  3. 晚上回顾:回顾完成目标数、总目标数、任务制定偏差(执行过程中新增的任务)、任务时间预估偏差(预计一个番茄、实际3个番茄等情况)。

  4. 另:2种打断情况不打算记录了,只能说尽量不出现被打断的情况。这个记录和后续优化虽然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对我来说记录、回顾复盘付出的时间精力不及提升带来的好处多呢🤣

🔗

链接已有旧知识

马尔科姆·格拉威尔认为,如果我们想要真正精通于某个领域,则必须进行过度学习:“一旦一个演奏者进入顶级音乐学校,唯一能使他出人头地的方法就是:刻苦练习。就这么简单。还有一点,那些顶级演奏家们,他们练琴比其他人练琴不只是更加努力,甚至不只是更加十倍努力,而是更加百倍努力。”——《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再次强调刻意练习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番茄钟未停止时,工作可以继续深入完成。

番茄工作法是PDCA原则的变形。前者:计划、跟踪、记录、处理、可视化,后者:plan、do、check、act,基本思路一样。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次PDCA循环中♻️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

💬Yura碎碎念

非常推荐大家这个“番茄工作法”,无论是在日常学习还是工作中,把任务进行具体划分和拆解,让我们离目标更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路径更清晰;把每个任务按照时间节点和重要性添加到每日的TODO中,再配合番茄工作法完成,你会发现你不拖延了!任务完成得更高效了!再也不用妈妈/老板在屁股后边一个劲儿地我了✌️

0026e96dbcd01dc5e1f71199449702ad.png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输出是检验输入的最好方式

欢迎大家多多交流共同进步👊

‍‍‍‍‍‍‍‍

  • 11
    点赞
  • 1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