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部署的总结

移动巡检机器人部署的总结

前言

前言:21年入职机器人公司,负责移动巡检机器人测试及部署。22年项目失败,项目组全部大礼包,机器人业务线被取消。于是总结一下机器人部署的得失,为后来者提个醒。

研发缘由

公司原本是作视频监控业务的,鉴于上升的安防需求,于是决定开始安防机器人的业务线。主要业务是大型商场的安防,安检机器人会巡视每家店铺,拍照上传视频与VR。

技术方案

机器人从9号机器人公司购买,九号机器人

拆掉外壳后保存底盘,然后安装自定义外壳、nuc、路由器、充电桩,等于二次开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加装外壳,投入测试及运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软件与算法全部自研,并增加激光雷达进行导航。

主要功能有:

1、室内建图导航,定期定时巡航。实现在商场-1层至顶楼的指定路线巡逻。
2、乘梯。包括召梯,出入梯,人过多时不入梯等。
3、应用功能(比如在每家店铺门口拍照、使用算法检查店铺开业情况并按时发送给商场管理;每周一次VR录制;携带空气质量检测器进行巡逻等)
4、定时开关机,回家充电

研发经历

机器人开发后,简单自测投入约30个大型商场,每个商场搭配一个驻场。(如图为在万达广场的运营路线)
万达广场

这时各种各样的bug爆发,应接不暇。不断发版本进行补救,发硬件让驻场替换。但是最终迟迟不能脱离驻场,不能盈利。投资人最终失去耐心,不到一年内裁掉整个项目组。
(图为一位现场实施的兄弟,最后大家集体毕业后,收尾时的朋友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经验与教训

这个机器人项目挂了的主要原因是项目拖的太久,产品盈利模式不清晰,迟迟未能盈利。正好碰上硅谷毕业潮,投资人撤资,最后曲终人散。

1、盈利模式错误;客户付费意愿底。
随着人工成品的上升,保安的工资也水涨船高。杭州一个科创园区,物业每年的盈利只有百万-千万左右,但是保安每人每月总成本大概1w。40个保安两班倒,只能实际维持同时20个人左右,除掉监控与门岗,实际每3栋楼能有一个保安。即使这么低的配置率,人工成本40人1w/月12月=240w。30个保洁,每人5k,30人0.5w/人12月=180w/年,合计420w。即一个物业园区的大部分利润都被保安、保洁消耗了。安防智能化是很不错的方向。
但实际我们作出的产品无论是价格,还是功能,都并没有满足客户的要求。实际的 产品如图所示:只能沿平地运行,按时拍照上传结果。(如图所示:只能提供拍照服务)
拍照服务

这样的工作量只要办公室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大概等于4k/月的工资。所以商场按照付费租赁的模式,一台机器人一年租金4w左右。而一台机器人成本大约15-20w,就算顺风顺水的部署,也要3年以上回本。这个盈利模式实际就是个不归路。

2、稳定性差,尤其是硬件拖延进度,影响交付
【软件问题-定位】
首先是软件问题。尤其是丢定位、定位飘、开机找不到定位、出梯没定位、乘坐电梯、出电梯后切换地图及重定位、防跌落功能。这里重点讲定位问题,因为定位问题从头到尾都在困扰整个项目,没有彻底根除。
定位问题1丢定位过多,从视觉slam转激光slam
刚开始方案是视觉slam定位,用360相机前后双镜头,实际运行中发现算力不够,cpu涨到70%以上;而且很容易受到干扰。一旦机器人转动幅度过大,或者商场行人较多,就直接丢定位。
对策:修改方案,头部增加激光雷达,使用激光slam方案进行定位。然后将商场已部署的的机器人都更换外壳,加雷达、加驱动。。。。总算是把问题暂时压下去。
定位问题2定位漂移、偏移
换装激光雷达后,巡检中出现,机器人的位置突然漂移。原因有多种:雷达故障导致点云减少至个位数、硬件松动、imu数据错误、odom打滑。各种问题应有尽有。
定位问题3出电梯定位/开机定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为机器人需要在商场乘梯,出电梯后切换新的一层的地图。这点带来了大量的问题,直到领大礼包的前几天还是收到大量的反馈。大约收到100余条bug

入梯

主要的原因有
a 地图没有录制好,尤其是电梯间录制的比较稀疏。
b 电梯内激光雷达会导致电梯无法关闭。因此入梯关闭雷达,用单线雷达2D定位,出梯再打开激光雷达进行3D定位。但是打开的时候雷达数据有时正好是反的,或者点云数量不足,导致定位失败
c 电梯间装修的跟ktv一样,全是高反射镜面。根本没法定位
d 出电梯后,正好面对大厅,点云稀疏
e 出电梯后,正好有那种小火车经过,环境不一致,无法定位
f 其他问题。最后20%都没有得到修复。原因是出电梯需要与梯控交互,交互设备需要我们自行安装,每个商场还不太一样。有时坏了,找师傅修,师傅则是等一个星期才有空。。非常拖延进度。
其他公司有的解决的比较好,像猎户星空出电梯很顺畅。

【硬件问题-可靠性/方案可行性】
如果说软件的坑是小风雨,那么硬件的坑就是暴风雨。直到后期还在一直寄硬件,每个项目一直改来改去。
整机重启、360相机重启、与梯控连不上、出电梯把线振掉、深度项目数据过期以及点云没法用。。。

【最终运营结果】

以北京为例,经过4个月的不断调试。在2022年3月份,每个万达广场有记录的【现场干预次数】为平均10次左右,【后台干预次数】平均达到20-40次。
举3-6月运营故障例子:
1、3月1日。上午十点左右机器人巡检过程中被1F的6号门挡住了,导致机器人停留超时。人工干预。(评价:机器人无法应对关门的问题。所以由运维人员用扎带把门常开,但是总有人又把门关上。无法从根源解决问题)
2、3月17日。360相机的拍照角度被人为改动150度,到达现场,将角度修改为正常360度。(评价:相机露在外边,不被人偷了就不错。)
3、3月21日。梯控设备被关闭,全楼层使用人工(评价:不靠谱的乘梯方案);
于10:20 4F 灯箱点位附近的防盗门关闭,后台控制机器人绕行。;
于10:41 3F机器人出梯后5分钟自行定位失败,后台手动定位。;
于11:10 3F 机器人在进梯前2D定位偏离,导致机器无法到达电梯内部乘梯点,后台重新定位重新招梯。
于12:39 B1 机器人在进梯前2D定位偏离,导致机器无法到达电梯内部乘梯点,后台重新定位
4、3月22日。3-4乘梯失败,3-2乘梯失败(评价:又是不靠谱的乘梯方案)
5、3月23日。10:00 深度相机问题导致进梯失败,远程关闭深度相机恢复乘梯。 12:02 360相机异常,远程开关巡检队列调度恢复。(评价:又是不靠谱的乘梯方案+无力吐槽的360相机)
6、3月24日。机器人巡检过程中一直在无故避障,导致多数点位被机器人自动跳过,(评价:2D雷达的故障)
7、3月25日。巡检完成后,机器人返回充电桩失败,重启恢复。(评价:估计是软件问题)
8、3月31日。10:00 机器人招梯后一直重试招梯,到达现场用遥控设备打开。(评价:又又是不靠谱的乘梯方案)11:43 2F电梯口消防门未开,到达现场给机器人开门。(评价:还是老问题,机器人开不了门啊)
。。。。。
9、11:54-11:58B1苏宁易购门口360相机异常,检查相机恢复了出厂设置,重启相机重新设置后恢复巡检。(评价:还是360相机)
9、4月6日。 机器人开始巡检时,反方向巡检 路过3F万达影院时,因灯光过于强烈,导致机器人报 前方悬崖 无法过去 ,手动绕过该地点 ;机器人在巡检完2F时,不乘坐电梯(评价:超声波测距的问题,传感器对强光场景不行)
10、4月14日。 3F巡检完成后 准备乘坐电梯3-2 在招梯过程中 电梯门敞开,机器人不进入电梯,再次过程并未发现机器人报避障,只是呆在原地(评价:又又又是乘梯)
11、4月22日。1,4F 通道门未开启,控制绕过。2,11:28 机器人在电梯被乘客强行推出。(评价:又又又又是乘梯)
12、4月26日。11:29 1F 机器人无法正常出梯,手动带出。(评价:又又又又又是乘梯)
13、09:55-09:56一层KFC门口临时围挡阻挡乘梯路线,保安大哥挪动围挡;11:33-11:36B1出梯有围挡,人工挪动围挡;11:54-11:57B1进梯有围挡,人工挪动围挡。(评价:现场环境一变,就需要人工干预)
14、KFC定位丢失,远程无法定位,SLAM反复停止,拔插路由板解决(评价:硬件问题)
15、3F电梯厅等梯6分钟电梯未反应,怀疑电梯通信异常,暂停后恢复任务,稍后机器人视频失去连接,1分钟后画面恢复,机器人已在电梯厢内背对电梯门,且不能出梯,手动将机器人带出电梯(评价:又又又又又是乘梯)
16、B1爸爸糖围挡,导致定位偏移,重定位。(评价:环境改变导致定位问题)
17、B1出梯后360相机异常,手动重启(评价:还是360相机)
18、2F电梯门口小火车阻挡机器人巡检点位,远程控制机器人前进无反应(评价:小火车是机器人一生之敌)
19、1F电梯人流过多,机器人6次乘梯失败(评价:又又又又又又是乘梯)
20、1F 小鹏汽车点位举办大型车展阻挡机器人拍照路线,后台控制绕行(评价:现场环境一变,就需要人工干预)
21、在2楼过拐角的时候,机器人报【被挡住了请让一让】,不能动。
原因是离栏杆较近,会出现robot blockpath blocked,导致机器人无法继续巡检;避障时撞到玻璃围栏(评价:是否可以用仿真环境对这种corner case进行测试??)
22、速度为1.2m/s时,有次差点撞到小朋友(评价:算力原因,没有添加预测算法,对小孩这种矮小快速无规则运动,还是有危险的。撞到孕妇也危险)
23梯控还未修复,10:31,11:10手动乘梯2次,过道摆有鲜花,11:38手动遥控机器人通过2次,并人工取证漏拍(评价:又又又又又又又是乘梯)
24实时视频一断一续。远程的话只能后退到有通道位置让路,看不准就会撞两边玻璃
25、11:30分机器人在一楼2号中庭位置发生了定位漂移,远程定位不到机器人的位置,于是前往现场重新定位,恢复正常巡检。
26、早上开机后自动定位未成功,到现场手动定位;机器人出梯楼层错误。
27、远程后台看不见视频流,显示相机未格式化,清理media_servie 恢复视频流; 巡检结束回充电桩,不能识别回充电桩,重新设置回充电桩位置。
。。。。。。

经过以上数不清的问题,现场始终无法脱离运维人员。每个广场至少一个运维在保证现场干预。本来利润就很少,运维人员无法节约,所以迟迟无法盈利。不能实现投入运营及盈利的目标。

总结

1、盈利模式要清晰
一台成本就15w起的机器人。光硬件都2年回不了本,想想都离谱好吧,纯粹就是拿投资人的钱霍霍。起码要有一个靠谱的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把周期管理起来,不能临时加功能,还在硬件上大改,最后必然延期。
2、软件跟硬件相互制约。硬件稳定性、软件通用性
实际的经验证明:稳定可靠的硬件以及成熟的软件是多么的重要。而不稳定的硬件+各种corner case考虑不到的软件,最后都会互相放大。
3、多用成熟方法。
机器人无非就是移动平台+应用平台。最好有一个经验丰富的LD,熟知各类成熟方案。如果定位+梯控方案成熟可靠,这个项目可能会是另一个结局。
4、硬件测试要抓起
可以对硬件以及驱动设计测试用例;比如激光雷达要反复开机,测点云数量,测点云方向是否正确。超声波雷达对玻璃、刚拖完地的高反射地板的距离检测效果。
5、不要用民用级别产品
不要用民用级别的零部件产品,稳定性害死人,比如insta360相机。简直从头坑到尾。

反思:移动机器人到底应该如何测试?如何使用有限的机器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覆盖全部场景?

作为这个项目的测试负责人,我也一直在反思这个项目。有如下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7-1:机器人也要有准入准出标准:
不能随便跑一下没问题就上线。因为项目紧急,都是软硬件搭到一个机器人上,在一个商场测试7天,就在全国上线。这种宽松的测试方案、上线标准是非常不合理的。准出标准应包括:算法质量测试、硬件稳定性测试、问题回归百分比、重大问题解决率、实车测试覆盖率等
7-2:机器人定位、导航测试:
7-2-1:对定位算法的测试过于宽松,应增加可变场景测试。只是在固定的一个商场中的固定场景,录制地图+指定路线巡航。实际应该在虚拟场景中,对录制完毕的场景不断增加围挡、行人之类的障碍物,修改场地环境。查看算法对场景变化的适应性。(商场的店铺也是不断的有旧店改造装修,对环境影响较大。测试用例没有考虑到这些)
7-2-2:对于定位的硬件的功能测试不足。尤其是2D\3D雷达的测试也不足。2D雷达对于强光环境、3D雷达对于高反射环境的表现都很差,而我在测试中没有考虑到这样的环境。
7-2-3:对于定位的硬件的稳定性测试不足。出现3D雷达降频,点云减少、开机后点云方向错误的问题。

7-3:机器人应用模块的部件测试
硬件与算法不同。算法可以近乎0成本搭建仿真场景进行测试,而硬件价格昂贵,实车测试的成本高。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场景,测试出硬件在长期使用中的各种突发问题?比如如何测试不同商场不同电梯的乘梯功能?梯控不一样,各种不一致都导致难以测试
7-3-1:360相机、工业相机、深度相机的功能、稳定性测试。所有传感器都要有震动、重启等针对性的测试。至少参考业内通用的测试标准,不能直接脑袋一拍就上线用。
7-3-2:机器人网络测试。总是出现巡检任务下发失败,视频流不显示的问题。
7-3-3:乘梯模块应单独搭建测试场景。但是如何测试不同品牌梯控场景下的稳定性,待思考。
7-3-4:充电桩的测试也太少了。具体测试方法待思考
(未完待续)

(本来准备投入亚运会。结果亚运推迟,我们也毕业了。图:在黄龙体育中心做亚运项目演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2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