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系统介绍(十一)
一、温度采样
上一章节说到的采样芯片可以对电压和温度进行采样,电压采样已经介绍过了,这次就简单讲讲温度采样。
1.1 NTC热敏电阻
温度采样一般使用负温度系数(NTC:Nega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的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整体呈现一个对数函数的阻值变化。所以在一定温度区间内,NTC对于温度变化感应十分灵敏。
在LTC6811温度采样电路中,选取的是25°C时10k的NTC;VREF2为温度传感器供电;偏置电阻的选择与NTC值相一致,因此电路将在25°C时提供1.5V(VREF2为3V标称值)。如图所示,在典型电池温度范围内,整体电路响应约为–1%/°C。
1.2 模拟信号输入
LTC6811有5个GPIO引脚,可用作ADC输入。在需要测量五个以上信号的应用中,可以使用多路复用器(MUX)电路将模拟测量扩展到十六个不同的信号(电路如下图)。
1.3 温度计算方法
1.3.1 查RT表
RT表即为平常所说的NTC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RT关系表,主要反映NTC在不同温度所对应的不同电阻值,其正确的参数在软件开发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标准的RT表一般包括几个主要参数:①标称阻值R;②热敏指数B;③±范围内允许的公差阻值。
本表为阻值25℃@10K B值=4000K NTC R/T表,标称阻值在25℃时为10kΩ,B值为4000k,允许偏差精度为±1%,详细参数见下表。
通过NTC规格书中的R-T对照表,查表获得(图片来源于网络):
1.3.2 查R-T曲线图
直观,但精度偏低,适用于估算。(图片截取自LTC6811芯片手册F55)
1.3.3 公式推导法
NTC热敏电阻温度计算公式:Rt=REXP[B(1/T2-1/T1)];
其中,Rt是热敏电阻在T1温度下的阻值;R为热敏电阻在常温T2下的标称阻值,T1、T2均指的是开尔文温度。如10K的热敏电阻25℃时的值为10K(即R=10K),T2=(25+173.25)K。
B为热敏电阻的热敏指数。
将公示换算一下,可知:T2=1/[ln(Rt/R)/B+1/T1]。
电池工作的温度一般在5℃-50℃/55℃之间,如果使用公式计算的话一般在25±25℃范围内的计算值较精确,基本能涵盖电池工作的温度,并且适合采样芯片进行模数转换计算,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使用这种方法。
待以上的参数都确定后,只要把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阻值),再通过公式计算便可得到此时的温度值(软件层面通常会采取一些方法对温度进行修正,增加采样的准确性)。
二、电流采样
2.1 电流采样要求
2.1.1 测量范围
动力电池系统的电流通常在-400A~+400A之间,个别特殊需求可能超过这个范围。在测量范围内,需要满足客户需求和相关法规要求。
2.1.2 测量精度
上一章节有提及过,在GB/T 38661-2020 《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中,对电流精度相关要求如下:
参数 | 精度要求 |
---|---|
总电流 | ±2%FS |
SOC | 5%(可外接充电的纯电动汽车)、20%(不可外接充电的混动汽车) |
2.1.3 响应速度
采样周期一般越快越好,正常要求不大于10ms~20ms。
2.1.4 和电压的采集同步性
部分动力电池被要求电池系统总压和母线电流实现采集的同步性,即采样时间间隔不大于1ms。
2.2 电流采样方案
电流采样方案一般可以分为分流器采样和开环霍尔传感器采样。这两种方案是当前动力电池系统最常用的两种方案。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常用分流器方案,商用车动力电池系统还较为常用开环霍尔方案。
关于这两种方案,可以参考这篇文章:链接: 动力电池系统电流采集方案│HALL选型及设计要点,对此就不再赘述了。
电压、电流、温度作为动力电池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其采样精度直接影响到SOC的精度、电池系统的保护等,间接影响到车辆的续航里程和用户体验,因此可以说采样功能是电池系统管理的基础。
近两个章节简单地介绍了电池管理系统相关的采样原理,涉及内容相对比较专业,如有错误,还请指正!这是2023年的第一篇博文,希望在这一年里也要坚持写作,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