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业务发展中,中台性能架构组的协作对于分析和定位性能瓶颈或性能衰退原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手游性能测试为例,HUNGRY STUDIO 的性能测试开发工程师与中台性能架构组协作,通过分析 OS 系统架构设计、Android/iOS、产品定位及竞品动态,制定 OS 性能测试方案及测试策略,以提报缺陷或技术评审等形式推动系统开发或模块研发进行性能优化,持续迭代性能测试用例。同时,性能测试脚本、测试工具开发,将高频执行的性能测试场景自动化,持续提升测试效率。
在业务中台项目中,确定衡量 Web 性能的指标及目标值十分关键。Google Chrome 团队与 W3C 网络性能工作组在对网页性能指标定义和评分上做了大量工作,定义了 FCP、LCP、TTI 等多个指标。其中,业务中台项目的 B 端用户更关注数据展现的时机,TTI 指标比较符合业务场景,其计算相对复杂,从 First Contentful Paint (FCP)开始,向前搜索一个至少 5 秒的静默期,反向搜索静默窗口之前的最后一个长任务。
中台架构在企业应用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传统物理集中式的数据中台架构在数据开发中存在成本效益、业务响应速度及开发效率的矛盾。数据抽取作业需保持每日不间断运行,以确保数据的时效性与一致性,这增加了运营维护负担。在完成数据抽取操作后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当直接服务于报表生成或业务系统查询时,往往面临性能瓶颈,因为 ETL 引擎虽擅长高效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批量转换与加载,但其响应机制并不适配于高频率、低延迟的即时查询需求。此外,假中台、伪中台现象,技术选型不合适,过于复杂的架构和技术栈,项目长时间的建设周期,技术缺乏与业务的紧密结合,高昂的成本与难以维护等问题,都可能影响中台的性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