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IC设计-学习笔记

写在前面:本文是我自己学习b站上up主(jrilee讲电路)的模集课程时记的笔记,原课程:模拟IC设计 第一讲 -- Device and modeling (I)_哔哩哔哩_bilibili

目录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器件基础

第二章 单级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2.1 共源极

2.2 共栅级

2.3 共源共栅

2.4 共漏极

2.5 源极负反馈

第三章 差动对

3.1 电流源负载的差动对

3.2 有源电流镜

3.3 全差分

3.4 电流源

3.5 CMRR和输入失调

第四章 反馈

4.1 基本概念及特性

4.1.1 增益

4.1.2 带宽

4.1.3 输入输出阻抗

4.1.4 线性度

4.1.5噪声

4.2 四种反馈组态

4.2.1 电压-电压反馈

4.2.2 电流-电压反馈

4.2.3 电压-电流反馈

4.2.4 电流-电流反馈

第五章 运放

5.1 常见运放结构

5.1.1 共源共栅运放

5.1.2 折叠式共源共栅

5.1.3 Gain Boost OPA

5.1.4 两级运放

5.2 共模反馈

5.3 压摆率

5.4 稳定性

5.4.1 稳定性判断方法

5.4.2 频率补偿-极点分裂

5.5 PSRR

5.6 输出级

5.6.1 Class A

5.6.2 Class B

5.6.3 Class AB

5.6.4 达林顿管

5.7 运放应用

5.7.1 简单运算

5.7.2 整流器

5.7.3 峰值检测器

5.7.4 四则运算

相加

相减

对数

指数

5.7.5 相位转换

5.7.6 滤波器

低通

高通

三阶低通滤波器

带通滤波器

第六章 基准电路

6.1 电流基准

6.2 电压基准

6.3 PTAT

6.4 constant IR Drop

6.5 PTAT bandgap reference

6.6 低压带隙基准

第七章 噪声

7.1 噪声种类

7.1.1 电阻热噪声

7.1.2 MOS热噪声

7.1.3 散粒噪声

7.1.4 闪烁噪声

7.2 输入参考噪声

7.2.1 共源极的输入参考噪声

7.2.2 电流输入电压输出的噪声

第八章 振荡器

8.1 巴克豪森判据

8.2 环形振荡器

8.3 Ring VCO

8.4 LC VCO

8.4.1 电感

8.4.2 LC tank

8.5 Coplitts OSC

8.5.1 Coplitts

8.5.2 三种组态

8.5.3 共漏极

8.5.4 Pierce OSC

第九章 开关电容

9.1 反馈电容

9.2 MOS开关

9.2.1 电荷注入

9.2.2 时钟馈通

9.3 单位增益buffer

9.3.1 工作原理

9.3.2 速度

9.3.3 差分

9.4 放大

9.4.1 工作原理

9.4.2 电荷注入

9.4.3 增益误差

9.5 乘2电路


第一章 器件基础

求输出电阻

MOS管的小信号模型,拉扎维书上常用的是π模型,计算的更精确,下面的T模型适用于更直观的分析,毕竟有的时候并不需要计算的那么精确。

MOS管饱和区和三极管区的电流公式。gm的三个公式。ro就是在饱和区曲线的斜率的倒数。λ和L成反比。

如果想要一个电流源,那么希望饱和区的曲线越平越好,即希望斜率越小越好,也就是希望ro越大越好,那么就希望λ越小越好,L越大越好。所以如果是差分对的话,那么差分对的L可能是最小L,因为需要高速的性能。但是差分对的尾电流源的L要是最小L的N倍,才能使电流源稳定。

S端和D端没有固定区分,电压低的一端自然是S端。要定位P+区body极的电压,将载流子都吸引过来,否则p_sub不同区域有较大的电压偏差,如果B和S不在同一个电位,那么G极就需要更高的电压把载流子拉过去。这就是体效应。所以差分对的输入对管存在体效应。

PMOS,B电极是独立定义的,每一个n-well是一个独立的cell,所以是可以将B和S接到一起的,不受体效应影响。

定义了最小沟道长度Lmin。W,C_{gs}与W和L的乘积,即栅极面积有关。

f_{T}定义:对于一个MOS来说,C_{gs}为栅极寄生电容。在输入端施加一个电流源,那么经过放大,漏端的电流源是要比栅端的电流要大的,i_{D}> I_{g}。但是随着频率的上升,\frac{1}{SC_{gs}}变得越来越小,所以阻抗和电流源的乘积在变小,那么i_{D}也在变小。当i_{D}=I_{g}时,即为截止频率。在这个频率之后,MOS管不再有放大的效果。

当制程以0.7倍缩小时,其WL的面积是以0.5倍缩小。那么C_{gs}缩小,截止频率增加。

制程缩小的缺点:

不匹配性mismatch越来越大,会产生offset。随着制程的缩小,VDD也越来越小,会导致很多电路无法设计。

在28nm制程以下出现的是FinFET。

MOS导通电阻-作为开关

尺寸越大,导通电流越大,导通电阻越小。

MOS开关的好处:可以完全关掉,,漏端和源端可互换。

Bipolar

第二章 单级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在180nm以下,由于速度饱和,MOS电流电压不再是二次方的关系,而会提前达到饱和。

每个电容都会产生一个零点和一个极点。

有些零点会消失,跑到无限远的地方去。

分析其中的一个电容时,当做爱他电容不存在或短路。

零点:找到一个频率,在这个频率下无论输入是什么,输出都是0。

小信号模型

考虑Cc1存在的情况,Cc2和Cs短路,所以小信号变成下图。极点很容易得到,注意栅极电流为0。零点:要找到一个值使输入不管怎么边,输出都为0。输出为0V,所以要让输出电流为0,所以要求VP=0V。只有Cc1开路的时候,无论输入是多少,VP=0V,所以要使\frac{1}{sCc}无穷大,那么零点就为0。

s=-\omega _{z}时,零点。

考虑Cs存在的情况

考虑Cc2存在的情况

零点:要是Cc2无限大

第二零点比第二极点小,但是跟第一极点和第三极点的位置不确定,这里先假设第二级点比所有极点都小。

MOS寄生电容

带宽由电路内部寄生电容决定,在由前面的波特图保持平稳一段时间后,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增益开始往下掉。

2.1 共源极

通过密勒效应等效,找极点。

另一种计算方法,当考虑一个电容时,认为其他电容不存在,那么极点就有该电容和看出去的阻抗相乘的倒数,带宽就等于所有这样的电容跟阻抗相乘的和的倒数。

当只考虑Cgs时,电阻是Rsig。得到第一个极点

只考虑Cgd时,通过将Cgs看成一个电压源,求其往外看的等效电阻,那么等效电阻就是电压/电流=Vt/It,即可得到第二级点。

将两个极点对应的RC相加再求倒数就是带宽。

得到的带宽结果跟上面的方法得到的带宽有些许差距,但是影响不大。密勒效应得到的结果比较直观,便于分析,但是精确性不如下图的方法。

上面讲的是极点,现在求零点。求一个电容的零点时,忽略其他电容,找到无论输入是什么,输出都为0的频率,就是零点。

Vout=0V,那么电流为0,gmVgs=0,则Vgs=0,需要使Cgs阻抗无穷小,即Cgs无穷大。则可以得到Cgs带来的零点。

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Cgd的零点,对s取符号就是零点的位置,可以看到s是位于右半平面的。

左半平面的零点,也就是S为负值,\omega _{z}为正值,是正常的零点,相位会在该零点向上抬高90°。电路由足够的相位裕度。

左半平面的零点,也就是S为正值,\omega _{z}为负值,该零点会导致相位恶化90°,所以已经没有相位裕度了。

但是对于此共源极电路来说,相比于两个极点来说,零点在很远的位置。所以在增益会很快以-40dB/十倍频的速度往下掉,很快就掉到0dB,所以零点的位置是在0dB之外的,因此不会影响相位裕度。

2.2 共栅级

对于Cgs,电容乘电阻,电阻是Rsig和向右看的阻抗的并联,向右看的阻抗约等于1/gm。

考虑Cgd,那么阻抗就是Req和RD的并联,这个Req很好算,就相当于带源极内阻的共源极的输出阻抗,这个阻抗的值是大于RD的,所以并联之后最终的阻抗就是RD。

这Cgs和Cgd带来的两个极点都是工作在比较高的频率,所以共栅级是可以工作在比较高的频率的。

零点

求Cgs零点,要使Vout=0,则需要使其电流为0,栅极电流为0,那么需要流过1/gm的电流也为0,则需要Cgs的阻抗无穷小,那么零点无穷大。

求Cgd零点,要使Vout=0,那么Cgd两端都为0电位,则需要使Cgd的阻抗为0,则零点无穷大。

共栅级的两个零点都在无穷远处,所以传输函数的分子为1。

2.3 共源共栅

影响带宽的点主要就是M1的栅极这个点,所以需要将Cgd等效,共M1的增益为-1,因为其负载电阻为1/gm。所以可以得到等效电容为2Cgd。

2.4 共漏极

共漏极的增益接近于1,多以常常被当做buffer使用。

buffer缓冲级,一般前一级的增益要求非常大,因为前一级的输出阻抗非常大,如果前一级直接接负载电阻,那么其输出阻抗比负载电阻还要大,并联之后的值更倾向于负载电阻,那么整体增益就会受到负载电阻的影响而减小。

此时就需要个buffer,buffer的输入电阻无穷大,输出电阻为1/gm比较小。因此,输出阻抗与负载电阻并联之后的值不会受到负载电阻的影响,因此,增益不会受到负载电阻的影响。

求Cgs的极点,将Cgs看成测试信号,求其往外看的阻抗。

求Cgs零点,Vout=0V,那么Cgs两端的电压就是Vout-i*(1/gm),即可求得零点。

求Cgd的极点,其等效输出阻抗就是Rsig。

求零点,Vout=0V,那么流过1/gm的电流也为0,所以要求所有电流都流过Cgd,那么要求Cgd的阻抗为0,即可求出零点。

两个极点的分母相加再求倒数就是带宽。

这个电路有可能会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在频率比较高的时候要考虑寄生电容。由于Cgd比较小,所以这里只考虑Cgs存在的情况。

通过计算其输出阻抗可以看出,输出阻抗有一个零点和一个极点,那么输出阻抗就是一个随着频率变化的值。一开始我们希望的buffer是其输出阻抗为1/gm比较小。但是这个buffer的输出阻抗在低频的时候是1/gm,在高频的时候会遇到零点和极点,其输出阻抗会变化。所以其输出阻抗类似于一个电感。电感输入一个方波的时候,输出会有振铃。所以bipolar作为buffer,因为其VBE固定,那么栅极电容就是固定的。但是CMOS作为buffer,其Vgs不固定,那么Cgs也是不固定的。

2.5 源极负反馈

好处:自偏置,提高线性度,当做均衡器使用。

线性度,增加RE这个电阻,可以增加差分对线性工作的范围。

均衡器,当漏端有一个寄生电容存在的时候,增益经过这个极点就会往下掉。但是添加RE和CS之后,往外产生一个零点和一个极点,会先将增益拉高,最后遇到两个极点再往下掉。如果只关心特定频率以内的增益的话,这个电路可以使特定频率以内的增益保持均衡。

该电路还有反馈的作用,给一个输入电压,经过MOS转换成电流,电流在RS产生压降,反馈给输入,Vin-这个压降再输入给MOS。

右图也是反馈,只不是反馈回来是电流加减,左图反馈回来是电压加减。

练习:

输入经过运放之后再经过源极跟随器电压,再经过Q1/Q2是共射极放大电路。Q5/Q6也是共射极放大电路。Q3是保护作用,当Q5发射极电压太高的时候,Q3导通将Q5基极电流放掉,拉低电压,保护Q5,Q4作用同理。输入端的两个二极管是起保护作用。

上图中3.3k和100k的电阻构成反馈,所以所以第二级增益为31。

vout经过100k和5k的电阻反馈到输入,所以整体的全局增益是21。

第三章 差动对

差动对的线性范围比bipolar大。求线性区边界的时候,所有电流流过M1,此时M2恰好关断,那么M2的Vgs=VTH。M1的电流为ISS,根据电流电压公式可以求出M1的Vgs。

Vin=Vin1-Vin2=Vgs1-Vgs2=Vgs1-VTH=\sqrt{\frac{2ISS}{\mu _{n}C_{OX}\frac{W}{L}}}

在大信号的时候,比如CML,要让电流完整的做切换,此时的Vin要大于上面计算出的临界值,使其不工作在线性区。对于差分对来说,这种应用比较吃力,因为线性区范围比bipolar要广。

半边电路法,当两边完全对称的时候,

如果有电阻的不匹配,那么共模到差模的增益如下图所示。这里考虑了尾电流源的输出阻抗RSS和等效电容CSS。因此,从输共模到差模的增益存在零点。

考虑差模增益,这里考虑了电容CD,所以差模增益存在极点。

所以CMRR存在两个极点,由于RSS比RD大,CSS比CD大,因此第一极点比第二级点要远。

3.1 电流源负载的差动对

其很难稳定,因为上面是是电流源,下面也是电流源,很难使这两个电流源保持一致,所以需要共模反馈。

下图的接法也是不正确的,不能保证电流一致。因为不知道尾电流源的Vds和M3M4的Vds

画出半边电路,求频率响应。

主极点在M1的栅极,CGD经过密勒等效可以求出主极点。

次级点在输出节点,该次级点由于输出阻抗比较大的缘故,因此也不会在很高频的地方,所以也不容忽视。

3.2 有源电流镜

自偏置,所有管子工作在饱和区,不需要共模反馈使其稳定。

有源电流镜不是完全对称的结构,因此不能使用半边电路法分析其增益。

其GM=gm1

求其输出阻抗,先求从输出看向M2的阻抗,其阻抗就相当于内阻是1/gm1的源极负反馈的输出阻抗,为ro2+1/gm1+gm2*(1/gm1)*ro2≈2ro。

接下去求整个电路的输出阻抗,从输出向下看的输出阻抗是2ro,向上看是rop,向下的电流是i,向上的电流也是i,那么就可以列出方程,求得输出阻抗最终使ron//rop。进一步可得增益。

忽略input,考虑频率响应,考虑Cm和CL两个电容。P点的极点很好计算。

求Cm的零点,要使Vout=0V,那么两个电流镜的电流都只能通过Cm流出来。所以Cm流出来的电流是2i,经过计算,可得零点。

对于CL带来的极点,该极点是电路的主极点。

零点的话,要使vin不管是多少,输出都为0,那么要求CL的阻抗为0。该零点在无限远处。

总的传输函数是:

3.3 全差分

需要共模反馈使其正常工作,偏压不能直接给电压,不能使电流源的电流相等。

一个好的电流源包括以下几点:电流是可定义的,是从其他地方复制来的。Rout越大电流源越接近理想。可无限复制。复制电流时电流源的晶体管尺寸不能直接改变W/L,而是改变m,直接复制。

共模增益,差模增益,共模到差模的增益是三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实际的尾电流源并不是理想的,输出阻抗是有限的,因此在输入输出曲线上面,在一个MOS管截止后对应的曲线也并不是平的,而是有斜率的。

当M2关断的时候,Vin1继续增加\Delta V/2,Vin2继续减小-\Delta V/2,那么VP点也会增加\Delta V/2。所以该电流就会发生变化,变化量是\Delta V/2/REE。所以Vout也会跟着变化。这是对于尾电流源是非理想电流源的情况。如果是理想电流源,在一个MOS管关断后,M1的电流就是固定的ISS,因此Vout也是固定的。

当REE趋近于0时,M2关断时,M1增加\Delta V/2,其电流和电压是指数关系,因此输出电压也是指数关系。

对于MOS管同理。RSS为有限值时,一端关断之后,存在斜率。

RSS趋近于0时,电压和电流是二次方关系。

3.4 电流源

当电路两边不对称,M2的宽长比是M1的2倍,如果共模输入的时候,两个管子的Vgs相等,所以M2的电流是M1的2倍。因此,其gm2也是gm1的两倍。当给M1一个+\Delta V/2的小信号,给M2一个-\Delta V/2的小信号。那么M1的\Delta I1=gm1*\Delta V/2,M2的\Delta I2=gm2*\Delta V/2。那么\Delta VOUT1=\Delta I1*R=gm1*\Delta V/2*2R=gm1*\Delta V*R,\Delta VOUT2=\Delta I2*R=gm2*\Delta V/2*R=2gm1*\Delta V/2*R=gm1*\Delta V*R

\Delta VOUT=2gm1*\Delta V*R

当输入一个是NMOS,一个是PMOS时,由于MN电流固定,所以vo1固定,由于MP电流固定,所以Vgs固定,因此vo2=-\Delta V/2。所以总的增益为1/2。

求增益

MOS电流镜栅极电压几乎都相等。

bipolar电流镜基极电压不相等,并且每个管子的VBE只要有一点差别,就会导致电流有很大差别,因此需要电阻,这样可以使bipolar电流镜有更好的匹配。

bipolar的输出电压最低要在1.2V以上,是一个比较高的值。而CMOS具有更宽的输出摆幅。为了使输出摆幅范围比较大,加入电阻使其栅极比漏极电压高,这样可以使四个管子工作在饱和区的边缘,并且具有与较大的摆幅。

做一个电流很小的电流源

如果用简单电流镜的话,要使电阻非常大才能使电流非常小,电阻非常大的话其阻值很难控制。

那么就可以用wilder电流源,把很大一部分电压都被RE给吃掉,所以VBE比较小,所以电流也比较小。

当做一个电流镜时,栅极都是高阻抗,所以栅极电压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但是地电压,每个MOS的源极流到PAD的距离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段距离会有阻抗,这就导致离PAD较远的MOS管的Vgs没有离PAD较近的MOS管的Vgs大。

影响电流源电流精确的因素有宽长比和阈值电压两个因素。

对其求偏微分再归一化,可以看到两个值是如何影响电流的匹配性的。

对其求平方项更直观,这里省去了两项的乘积,因此△是一个很小的值,两个很小的值的乘积更小,趋近于0,忽略不计。

根据关系式,要想让电流源的匹配性越好,那么需要宽长比越大越好,过驱动电压越大越好。注意,这只是针对电流镜的失配而言。对于差动对的输入对管,不是这种方法减小失配。

3.5 CMRR和输入失调

假设电阻有失配,MOS管有失配,尾电流源非理想,即输出阻抗有限。

共模到差模的增益需要越小越好,因为当输入相同的时候,理想的输出也应该是相同的,Vout=0。但是由于不匹配导致输出相同的时候,输出并不为0,这个增益使不想要的,所以希望其越小越好。

下面求由于RC导致的共模到差模的增益和由

CMRR是:要的gain/不要的gain=差模增益/共模到差模的增益,所以CMRR要越大越好。分别求电阻失配和MOS管失配的A_{CM-DM}。由于两个是互相独立的,因此用平方表示最终的A_{CM-DM}

将运放中所有的失配导致的失调提取出来放在运放最前面表示为Vos。然后将运放看成完全对称的。将输入短路,找到Vout的大小,用Vout平方/增益平方就是Vos。

第四章 反馈

4.1 基本概念及特性

负反馈是为了稳定,例如运放。

正反馈为了不稳定,振荡器。

4.1.1 增益

闭环增益将开环增益缩小了1+Aβ倍。

4.1.2 带宽

如果原来的开环系统是单级点系统,那么闭环系统也是单级点系统,并且,开环和闭环的增益带宽积保持不变。因此可以牺牲增益来换带宽。

4.1.3 输入输出阻抗

反馈还可以改变输入输出阻抗。这与反馈类型有关,一般有四种组态。

电压输入组态,需要将电压反馈回来与原来的输入电压做减法之后再输入给运放。所以是串联,那么闭环输入电压变大了1+Aβ倍。

电流输入组态,需要将电流反馈回来做减法后再输入给运放,那么就是并联状态,所以闭环输入阻抗就是开环输入阻抗的1/(1+Aβ)。

电压输出组态,需要将电压复制,因此是并联。所以闭环输出阻抗是开环的1/(1+Aβ)。

电流输出组态,需要将电流复制,因此是串联,所以闭环输出阻抗是开环的1+Aβ倍。

下图是电压-电压反馈。

求输入电阻,将输出电压看成是理想的,所以输出电阻为0,将输入信号看成测试信号,求得输入电阻。

求输出电阻。

将输入电阻看成理想的,所以输入电阻无穷大。然后将输出看做测试信号,求得输出电阻。

4.1.4 线性度

假设运放的放大倍数有二次谐波。那么输出之后的二阶谐波/基波的比值=b1和a1的比值如下式

加入反馈之后,二阶谐波/基波的比值为下图所示,这个值比开环小了\frac{1}{\left (1+\beta\alpha _{1} \right )^{2}},即线性度变好了,变好了\frac{1}{\left (1+\beta\alpha _{1} \right )^{2}}倍。

4.1.5噪声

反馈不能抑制噪声

下图是噪声的计算方式,一般是将输入关闭之后,测得输出噪声,用输出噪声平方/增益平方就是输入噪声。

下图中,第一幅图是开环的噪声的输出对应开环输入的情况

第二幅图是闭环输入噪声对应输出的情况。

两幅图得到的最终的输出噪声应该是一样的,所以最终的处结果,开环输入噪声=闭环输入噪声。

所以反馈并不能改变噪声大小。

4.2 四种反馈组态

下图都是常见的反馈网络

如何给这个全差分画版图,不能按照它原理图的折中画法画,因为中间走线必然不能对称。

应该将尾电流一分为二排在最中间,然后两个运放分别排在尾电流源的上面和下面,依次画其他器件。这样能够保证电路完全对称。并且可以使该模块与下一个模块之间的走线最小。还可以使电源线均匀的分布,减少IR drop。

4.2.1 电压-电压反馈

反馈分析,G模型

分析步骤

求出G11,G21,G22

将环路打开,此时包含负载。

写出开环增益

写出传输函数

写出输入输出阻抗。

应用到下面这个例子中,就可以得到精确度比较高的增益。

4.2.2 电流-电压反馈

Z模型

输入阻抗无穷大,输出阻抗=(1/gm3)//Z22

4.2.3 电压-电流反馈

Y模型

4.2.4 电流-电流反馈

H模型

第五章 运放

输入阻抗无穷大,输出阻抗无穷小,高增益。频率补偿。

GBW,共模输入,DC输出,压摆率。功耗。电源电压。CMRR,PSRR。

5.1 常见运放结构

5.1.1 共源共栅运放

套筒式运放,使每个管子都在饱和区,并且把cascode管子压到饱和区边缘。需要合理设置偏压,并且需要共模反馈来保证上面的电流源相加恰好等于尾电流源。

由于上面两个管子消耗2个过驱动电压。下面消耗3个过驱动电压,那么留给VOUT的变化量会非常小,因此,如何偏置是非常重要的,要使所有管子都工作在饱和区边缘,并且VOUT的输出范围最大。

该远方如果接成单位增益负反馈形式,求其输出摆幅,可以得到其输出摆幅是非常小的。

所以该运放有几个特点,高速,低压,输出摆幅小,输入共模小。

下图由于打叉的位置看进去的阻抗是1/gm,因此该极点在很高频的地方。所以不用考虑。需要考虑的就是输出极点。

5.1.2 折叠式共源共栅

输出摆幅VDD-4Vod,摆幅比上面的共源共栅摆幅大一点。

输入最高可到VDD,最低到Vod+Vgs1。所以输入范围是比较大的,并且增益也很高。

它也需要共模反馈。增益可达60dB。

如果再加pmos输入对,可达到轨对轨输入。

当两个输入对同时工作时,GM是两个输入对的gm相加。当一个输入对工作的时候,Gm是一个gm。

下面这个电路,只有输出节点是高阻抗,所以输出极点才是需要考虑的,其他节点都是低阻抗不需要考虑。

5.1.3 Gain Boost OPA

负反馈

输出电阻被放大了(1+A)倍

在共源共栅运放里面应用Gain Boost方法,提高增益,但是四个运放功耗太大。

将两个运放合并,用一个差动的运放,也可以实现。

思考内部运放如何做。这里为了简便,只考虑下面一半的运放如何做,上面一半类似。

如果内部运放这样接,那么对于M3来说,VX-VY是其Vgs。对于M5来说,VX-VY<|VTH|。那么联立起来就是VGS<VTH,那么M3管子无法导通。这种做法不行。

如果用NMOS作为内部运放的话,Y点本来需要压到很低=1个Vod。那么对于NMOS输入对来说,1个Vod需要大于NMOS的Vgs+尾电流源的Vod。这不可能实现。所以NMOS输入对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如果内部运放用折叠式输入,那么就可以保证M3工作在饱和区。

对于M5来说,VX可以比VP高VTH,对于折叠输入来说,VY比VX高Vod。

所以VY-VX>Vod+VTH。对于M3来说,VY-VX就是VGS3。足够M3导通了。

该电路也需要共模反馈。内部运放需要共模反馈,外部也需要共模反馈。

求该电路增益。

下面一半输出阻抗是\left ( 1+A \right )gm^{2}ro^{2}

上下并联就是\frac{1}{2}\left ( 1+A \right )gm^{2}ro^{2}

A是内部运放的增益,折叠式也是gm^{2}ro^{2}

所以整体增益可达到gm^{4}ro^{4}的量级。

5.1.4 两级运放

增益可到100-120dB。

好处:第一级的输出摆幅不用很大,因为小信号会经过第二级放大后摆幅会增大。

输出摆幅增大。

频率响应

第二级输出极点,电容很大,电阻很小

第一级输出极点,电容很小,电阻很大。

所以 极点的大小差不多,有可能会引起不稳定。需要频率补偿。

在第二级输入和输出之间,加密勒补偿。

该电路输入,需要大于Vgs+Vod。小于VB1-Vgs+VTH。

对于单端输出的两级运放。这个电路有一个好处,可以使M6和M4流过的电流相等,即M7电流为M5电流的一半。如果M6尺寸和M4一样。那么经过电流电压二次方的关系。M6的Vgs跟M4的Vgs差不多。可以达到比较稳定的平衡。

5.2 共模反馈

上面有电流源,做不到让DC工作点正好与该电流源大小值一样。

如果下面的输入管也用电流源接进来。经过一个电阻该输入管的栅极电压才能动,否则电阻锁死。

由于左边支路Vgs=Vds。而右边支路Vgs不一定等于Vds。那么右边支路如果哪个电流源比较弱,就会将输出电压抬高或抬低。那么就会将强的那个管子进入线性区。从而也变弱,让输出电压反方向变化。最终达到balance。但是该法导致管子进入线性区,因此也不行。

有效方法就是自偏置。将输出和输入锁定,两个管子都工作在饱和区。

不能保证I1+I2=I3,会导致管子进入线性区。一旦进入线性区,增益就飘了。

加共模反馈,使输出保持在VDD/2附近。如果输出电压过高或者过低,就由共模反馈模块调节尾电流源把输出电压拉回来。要保证所有管子都工作在饱和区。

所以对共模反馈的要求:

1、能测量输出共模电压

2、能跟参考电压相比较

3、能调节电路

首先用两个大电阻检测输出共模电压,大电阻不会影响该节点本身的输出电阻,因此不会影响增益。跟参考电压比较,调节尾电流源。

为了减少尾电流源的剧烈扰动。可以设置0.8ISS的尾电流源固定,留0.2ISS给可调节的尾电流源。

根据电流电压公式可以求出M3和M4的ro。反馈调节就是通过该ro上的压降体现出来的。

假设M5栅极有△V扰动,那么尾电流就会有gm5 *△V的变化。该电流在ro3//ro4上的电压变化就是输出电压的变化量。所以输出共模电压变化量就是gm5 * △V*ro/2。经过A放大之后回到M5栅极,所以可以求出环路增益远远大于1,因此可稳定。

共模反馈电路,用两个工作在深线性区的MOS管。

反馈的电阻的阻值跟共模输出电压成反比。

当共模输出电压太高时,反馈电阻变小,导致M5电流增加,使输出电压降低。反之同理。

可以做到M3和M4流过的电流之和永远等于M5的电流。

该电路尾电流源的偏置可以使用相同的电阻模拟M6和M7的作用。

使电流镜成比例系数,电阻也成比例系数。

什么电路需要共模反馈?

5.3 压摆率

RC滤波器输入阶跃响应,输出会一段时间后跟随输入。并且斜率一直在变。

实际上,对于一个运放来说,充电的斜率与电流大小有关,求导之后可以看到斜率是定值,那么就说明输出随输入的响应斜率是不变的。

所以稳定的时间与压摆率有关。

两级运放要给密勒电容充电。假设两级运放接成单位增益负反馈。

如果Vin阶跃信号,那么ISS都流过M1,所以ISS要对Cc充电。

假设10级运放。,输入小信号,输出有很大的电容。

输入信号经过9级运放已经饱和了,变成大信号。

对电容充电,假设M2关闭,所有电流流过M1,但是电流源偏置只能提供ISS/2的电流,那么就需要电容CL再提供给M1 ISS/2的电流。M2管上面的电流源的ISS/2的电流也流过另一个CL。所以单边的压摆率都是ISS/2CL。一边降低,一边升高,所以整体的压摆率是ISS/CL。

大压摆率示例:

该电路Q2发射极比输入低一个VTH-IR,基极比输入低两个VTH,所以在dc的时候Q1和Q2的基极-发射极电压比较小。

简化电路,当Vin+有+\Delta V的上升的时候,Vin-下降\Delta V时。Q1基极也会有+\Delta V变化,Q2基极也会有-\Delta V变化。并且Q1发射极下降\Delta V,Q2发射极+\Delta V

对于Q1来说,VBE减小,Q1关断。Q2VBE增大,电流增大。该电流对CL充电。所以SR是一个正比于\Delta V的值。这跟简单差动对就不一样了,简单差动对的SR是定值。这与RC滤波器所期望的结果是一样的,RC滤波器的SR与A0有关。

求该电路的小信号,左边支路电流减小了\frac{2\Delta V}{R+\frac{1}{gm}},有边之旅电流增加了\frac{2\Delta V}{R+\frac{1}{gm}},所以总的输出电流增加了\frac{4\Delta V}{R+\frac{1}{gm}}。输入vin是2\Delta V。所以可以求出Gm。

求输出电阻,输出电阻最终结果如上图所示。

5.4 稳定性

本章讲的是运放的稳定性

5.4.1 稳定性判断方法

一、稳定和振荡的必要条件。

二、零极点

对于一个稳定的系统,所有的极点都得是左半平面的极点(要么是左半平面的实极点,要么是左半平面的共轭极点)。如果右半平面出现共轭极点,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振荡之后,这两个共轭极点会跑到虚轴上去。就会变成振幅是\omega _{0}的振荡器。

假设一个传输函数有两个共轭极点。做拉普拉斯变换之后,在关系式中,如果a>0,那么就会振幅就会越来越大,如果a=0时,振幅保持不变的振荡器。如果a<0,那么振幅会越来越小最终稳定。这也就是为什么稳定系统需要a<0,即极点在左半平面。

三、波特图

看反馈回来的量的幅值变化情况,所以纵坐标轴是A\beta,如果\beta =1那么相当于输出全部反馈的输入,此时的A\beta=A是最糟糕情况下的波特图。如果\beta =1的时候都能稳定,那么\beta是其他值的时候也会稳定。

相位裕度低于45度的时候响应会有振铃。

四、奈奎斯特图

A\beta画成极坐标的形式,画出海螺形状的图。如果到180的时候在(-1,0)右边,稳定。在(-1,0)左边,不稳定。

反馈对单级点系统的影响

反馈对双级点系统的影响

双极点在反馈系统里面变成一对共轭极点。在A_{0}\beta很小很小的时候,这两个极点在实轴上,当A_{0}\beta逐渐增大的时候,这两个实极点会相向而行,相遇之后又在虚平面上背向而行。共轭极点离原点越近越稳定,离原点越远越不稳定。因为是实轴平方*虚轴平方。A_{0}\beta越大,共轭极点离实轴越远,越不稳定。

将共轭极点的传输函数写出来,并写出\omega _{0}和Q的值。A_{0}\beta越大,Q值越大越不稳定。从图中也可以看出,Q=1的时候有过冲,Q=0.7的时候没有过冲。

5.4.2 频率补偿-极点分裂

当在单位增益带宽内出现两个极点时,相位裕度可能所剩无几,不稳定。

所以寻找方法:添加极点、将第一个极点往里推、将第二个极点往外推、极点分裂,一个往里一个往外。前三种方法都不可行。最后一种方法是可行的。就是在第二级输入和输出之间加密勒电容。(注意,输入与输出之间极性反向)

对上图做小信号等效图,求传递函数。

用主极点近似,求两个极点,并与添加密勒电容之前的极点比较。

主极点变小了,次级点变大了。满足要求。

但是密勒电容创造出来一个零点。该零点是右半平面的零点,并且位于主极点和次级点之间。对稳定性有致命性影响。

对于两级运放来说,也是同样的。右半平面的零点导致相位裕度为负。

如何使两级运放保持稳定?

法一:当C1<<C2时,简化极点。如果此时能使零点和次级点在GBW以外。那么就可以稳定。

该方法的具体推导如下。

则最终推导出来的结果就是要满足下述条件才可以。

法二:移除零点。引入电阻。

求零点,无论输入是什么,输出都是0。

如何选择电阻的值。

(1)使零点在无穷远处。

(2)使零点与次级点抵消。

5.5 PSRR

与CMRR定义方法一样,要的东西/不要的东西。越大越好。

求两级运放PSRR。

首先看第一级运放。VDD变化的时候,由于理想电流源的作用,不会对输入对管的源极造成影响。因此VDD不会影响输出。VSS变化的时候,由于M3/M4管子的电流镜,饱和区时,输出电压被锁定,因此VSS也不会影响输出。

第二级运放,VDD变化的时候,由于电流镜的作用,Vb会跟着变化M7的栅源电压不会变化,因此对输出没有影响。VSS变化的时候,由于M6管子的栅极电压是被锁定的,因此会导致M6管子的栅源电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输出。画出小信号模型计算VSS对输出的影响即可计算出PSRR-

5.6 输出级

输出级用于驱动芯片外部。

5.6.1 Class A

下图电路中,Q2是偏置,永远提供Ib的电流。当Vin升高的时候,Q1产生的电流一部分流过RL。导致Vout也会随着升高。直到Q1进入饱和区,Vout=VCC-Vsat。当Vin反向增大时,Vout也会减小,Ic1逐渐减小,Vout反向增大,由RL电流和IC1电路相加=Ib。直到Q1进入饱和区。

如果负载电阻RL比较小,那么Iout会比较大很快电流Ib全部由Iout提供。此时Vout=-IbRL。

画出上图的电压电流随时间变化曲线。求效率=25%。这个效率是不好的,因为一直有直流,能提供给输出的太少了。

5.6.2 Class B

Q1和Q2只有一个工作。

Vin大于0.7或者小于0.7时,输出才会工作。因此,输入输出会有失真。

效率可以达到78.5%

5.6.3 Class AB

为了解决Class B的失真问题。

如果加两个0.6V的二极管。需要给二极管之路一个小电流。要让直流的时候,没有电流流过,0.7V管子就导通了,就有直流电流了,所以这个要选择电流源让管子处于导通边界。

上述电路的输入输出曲线如下图所示。会有offset,不是经过原点的曲线。

两个二极管可以用下述方式产生。

下图电路可以解决上述电路的offset,两个电路起短路保护作用。

下图是经典的CLASS AB的输出级电路。

两个电阻和Q3,Q4起保护作用,当Q1的电路很大时,电阻会有600.V的电压,导致Q3导通,将Q1基极电流流走,导致Q1基极电流下降。起到保护Q1的作用。

当Q2电流比较大时,Q4,Q5,Q6导通,反馈回第一级输出。保护Q2。

5.6.4 达林顿管

下图是经典的电路,涵盖了很多运放只是

第一级运放,差分输入,单端输出。源极负反馈电阻,Q5,Q6匹配性更好。

第二级运放,密勒电容。

输出级,Class AB。达林顿管。短路保护。二极管解决失真。

自偏置,Q10,输入经过3个VBE到VCC。

DC时,输入为0V。输出为VDD/2。

第一级运放,小信号。Q1的栅极变化多少直接就给到Q3的栅极。所以小信号省略Q1,Q2。ro4//ro6的提供两倍的电流,因此可以求出第一级增益。

整体电路经过反馈回第一级电路,反馈至1K电阻的中心位置,所以是0.5K电阻。整个电阻的增益是51.

5.7 运放应用

5.7.1 简单运算

当正向运算放大器工作在0-VCC之间的时候,R1左端就不能是地,得是VCC/2,输入输出都是架在VCC/2上。

反向运算放大器比正向运算放大器应用的多,因为反向运放的共模输入永远是同一个电压,锁定的,增益固定,CMRR高。而正向运放输入共模电压是随Vin波动的,造成增益波动。

差分运算放大器。

当输入共模电压很高时,如何进行运算。比如输入电压是在100V的DC上的小信号,现在输出要是0V的DC时的小信号,并且要求小信号幅度是放大的。

如果采用先缩小,后放大的方法那么就会把噪音放大。并且用到两个OPA,不是最佳方法。

下图电路可以做到上述目的,当把输出的电流引入回来,相当于电流被放大了10倍。Vp就是缩小10倍的差分输入。Vout再把VP放大10倍。得到最终结果。所以电路中没有一个节点的电压是超过VCC的。还可以在1M反馈电阻两端并联电容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

增益切换。

5.7.2 整流器

super Diode,产生正向二极管的曲线

当Vin>0V时,D2导通,D1截止,所以电流通过D2流到运放内部去了。

当Vin<0V时,D2关断,D1导通,电流从运放内部而来。反向二极管。

半波整流电路。所以如果给输入一个正弦的AC小信号,输出变成一半。再接一个积分器对其积分,就可以得到一个固定的积分值。

全波整流器

(1)Vin>0V时,Vout为正,电流从A2流过D2到输出。对于下面支路,流过R1和R2的电流流到D3再流到运放内部。D1关断。

(2)Vin<0V时,如果A2工作,Vout为负,D2关断,A2反馈失效。所以上面支路不工作,下面支路工作,Vout为正,电流从运放内部来,经过D1流到RL,同时经过R2和R1流到Vin。

5.7.3 峰值检测器

当驶入上升的时候,输出跟随输入,但是比输入低0.7V。当输入下降的时候,输出保持不变。

两个缺点,输出比输入低0.7V,不能识别小振幅。保持的时候输出悬空会有漏电流,输出有可能往下掉。

使用超级二极管,解决0.7V的偏差问题,但是漏电流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并且,输入降低的时候,输出保持,会导致运放输出在-VCC,进入饱和阶段,当输入上升的时候,需要一定时间从饱和状态出来。

改进版。第一个运放,检测,第二个运放buffer。

当输入增加的一瞬间,A1输出跟着增加,D1导通,对电容充电,Vout跟随充电电压。输出跟输入电压相等,所以R的电流为0。VA比输出搞0.7V。

当输入降低的时候,VA境地,D1关断,电容电压保持,Vout保持,电流经过R和D2流到A1内部。

特点,两个运放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改进版,原理同上。

特点,重置的时候,只要把VC打开,就可以将VP电流给泄放掉。

1M电阻强制D2和D3中点位置跟VQ保持一致,那么D3两端电压为0V,这个二极管虽然关断,但是也没有反向漏电流存在。

5.7.4 四则运算

相加

相减

对数

Vin变化很大的时候,输出变化很小。

指数

5.7.5 相位转换

通过调节R0的代销,可以改变\omega _{0}的位置,从而改变输出和输入之间的相位差。

5.7.6 滤波器

低通

高通

好处:好用,无条件稳定,高阶滤波器容易。

三阶低通滤波器

二阶滤波器后面在加一阶滤波器,再加buffer。

带通滤波器

四阶低通滤波器和六阶高通滤波器串联。四阶滤波器就是两个二阶滤波器串联。

第六章 基准电路

PVT条件

6.1 电流基准

左边支路电流无法确定,右边支路确定电流大小,并且电流与电源电压无关。需要设置启动电路,因为电流可能是0.同时要使两个电流相等,就需要电流镜跨压相等,则需要大的ro,即需要大的L。则W要跟着增大。面积大。 

用该电流源给差分对供电,那么将电流代入,可以求出gm,如果输入管和电流源尺寸一样,那么运放增益就变成了一个固定值,与输入对管的尺寸无关。只与K有关。

但是该电流源太简单,很难保证两边之路电流相等。

下图哪边才是电流源。

画出右图的小信号模型,求传输函数。环路增益小于1,稳定。

6.2 电压基准

负反馈>正反馈,稳定。

6.3 PTAT

R1与R2的温度系数以比例相消。

6.4 constant IR Drop

零温漂带隙基准电压和电流。

将上述电路接到一个差分对的尾电流,如果加大信号。可以求出输出电压摆幅。摆幅是一个固定值。

6.5 PTAT bandgap reference

省去了运放,节省了功耗,但是需要L增大保持跨导一致。

6.6 低压带隙基准

可以设计出低于1V的基准电压

第七章 噪声

随机的,不可预测的,与时间无关的。

在时间域,使用高斯分布统计。在很长的一端时间检测电压或者电流的值,其统计后的结果呈现高斯分布,有平均值,有标准方差。

在频域上,可以用频谱仪检测电路在各个频率下的幅值。可以画出频谱图。

7.1 噪声种类

7.1.1 电阻热噪声

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信号输出=输入×传输函数平方。

可以求出输出的噪声功率谱。对阴影部分积分就可以得到全部噪声,可以看到,最终积分结果与电阻R无关。所以改变R的大小不能改变噪声大小。并且,要让电路速度比较快,即带宽比较高就需要电容比较小,但是电容小了,噪声就大了。存在折中。

高斯分布不代表是白噪声,高斯分布是时域,频谱分析是频域,二者不同的方式描述噪音。

白噪声是指在任何频率处,噪声大小都是一样的。所以热噪声是白噪声,其噪声功率谱表达式中不含有频率。

理想电压源输出阻抗为0.所以等效输出阻抗为R,理想电流源的输出阻抗为无穷大,所以等效输出阻抗为R。

7.1.2 MOS热噪声

7.1.3 散粒噪声

当载流子经过一个障碍时,会产生一大串的随机电流脉存在噪声。冲。有的时候会只过来一个载流子,有的时候会过来一大堆载流子,所以造成噪声。

7.1.4 闪烁噪声

MOS的栅氧化层,存在界面陷阱,有一些键是段断掉的,会随机的捕获和释放电子。

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噪声越小,电子一会儿往右边流,一会儿往左边流,还没被捕获就已经流走了。所以与频率有关。

与栅氧化层面积WL有关。面积越大,捕获和释放可能同时发生,电流相互抵消掉,不会造成电流的扰动。面积越大,误差越小。

pmos的闪烁噪声要比nmos好一点。

7.2 输入参考噪声

将电路里面的噪声都等效到输入端,变成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源,降电路看成是无噪声的。

求出输出噪声,再除以增益,变成输入噪声。

计算步骤,首先将输入输出关断,求输出噪声,再除增益。

一般电流源和电压源只出现一个,当输入是高阻抗的时候用电压源,输入为低阻抗的时候用电流源。

7.2.1 共源极的输入参考噪声

电阻的噪声源和MOS的噪声源相互独立。因此可以分别计算后再相加。

关掉输入,画出小信号。求热噪声,再等效到输入。闪烁噪声本来就在MOS管栅极,因此可以直接加在输入参考噪声里面。

7.2.2 电流输入电压输出的噪声

电流到输出电压的增益是RD

噪声源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单独计算后再相加,考虑一个的时候就忽略其他的噪声源。

(1)RD的噪声源,该电流源全部流过RD。

(2)M2噪声源,该电流源形成一个回路,没有电流流过RD,所以输出噪声为0.

(3)M2的噪声源,该电流直接流过RD,所以造成输出噪声。

该电路有一个启发:只有接电源和接地的器件才会贡献噪声。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M1并不贡献噪声。

上述计算方法太繁琐,下面是简化求法。

取某一瞬间的电路状态,因此电流都没有平方了。列出KCL方程,直接解出输出噪声,再对其求平方就变成所有状态下的噪声值。其中电流噪声的平均值为0,两个相互独立的平均值相乘后还是0,因此可以得到最终结果与之前一样。

全差分噪声

般半边电路。输出每个管子的噪声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在输出端半边电路之后要×2。

第八章 振荡器

8.1 巴克豪森判据

不需要有输入,就会有输出。如果能找到一个频率,使得在这个频率下传输函数分母变成0。则会有可能产生振荡。

起振条件幅度=1还不行,要大于1。稳定振荡时,幅度=1。

对于振荡器来说,不关心其零点,有无零点都无所谓。关心其极点。其极点要么是一对共轭极点,要么是实极点。共轭极点在起振时会到右半平面,当最终稳定振荡时,共轭极点会到虚轴上,并且距离实轴的距离就是\omega _{0}

在极坐标上画出根轨迹,就是刚好通过(-1,0)这一点。

下图是一个正当时,本来没有输入,为了分析起见,加个输入。求出Aβ=1的条件,即可求出振荡频率。起振条件是Aβ>1,求出起振条件是R2≥2R1。

要产生180度的相移,有两个器件,一个是电感,一个是电容。电容产生90度相移,电感产生-90度相移。

两个RC可以产生180度相移,但是是在频率无限大的时候才可以。所以要产生180度相移需要三级RC。

8.2 环形振荡器

使用奇数反相器可以做成振荡器,使用差分的环形振荡器也可以做振荡器,只要保证3阶以上即可,可以偶数。

下图是使用三级差分构成的环形振荡器。每一级贡献60度的相移。最后一级的输出与第一级接反,不然就会造成电位锁定。所以可以求出振荡频率与每一级极点之间的关系。进而求出起振条件。

但是一般制作出来的振荡器不会那么准确,会有一定偏差,因此需要设计成可调节频率的振荡器,使想要的频率点在该频率范围以内。下图要想设计成可调节的频率,只能改变R或者C。

四级差分的振荡器

上述信号分析都是在小信号的情况下分析的。在大信号的时候,有频率公式,是根据延迟时间推算出来的,小信号是在起振的时候的频率,大信号是最终轨对轨信号时的频率。

8.3 Ring VCO

如何使上述电路变成频率可调的?使用电压可以控制频率。

下图是具体电路。使输出电阻并联一个负阻,从而变成电阻可调,该负阻的大小由尾电流源I1决定。输出电阻影响\omega _{0},进而影响振荡频率。这样就可以变成频率可调。

但是该电路的振荡幅值是由ISS+I1*RD决定的,如果I1变动的时候,会导致振荡幅值忽大忽小。

可以使ISS+I1变成固定值,一个增大,一个减小,这样可以保证振荡器的振幅是固定的。

使用深线性区的MOS管做可变电阻,用来调节频率。

但是电流是固定的,电阻是变化的,乘积会导致振荡幅度是变化的。

下图,通过控制电压,进而控制电流源的大小。当电压Vctrl升高的时候,电流源变大,M5栅极减小,导致M5的Vgs变大,M3的阻抗变小。所以最终电流和可变电阻朝相反方向变化,乘积保持不变。所以可以实现固定摆率。

环形振荡器的缺点,相位噪声大,只适合频率较低的时候,比如几GHZ

8.4 LC VCO

8.4.1 电感

电感存在寄生电容CP,可以损耗的等效电阻RP。

电感和电容会产生共振,并且阻抗无穷大,因此在\omega _{0}处看进去的等效阻抗就是RP。

电感的好坏由Q定义。Q有三种定义方法,是deng

(1)\omega _{0}除以\Delta \omega\Delta \omega是3dB的时候的宽度,越窄越好。

(2)每个周期电感和电容能量相互交换,交换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能量通过RP损耗掉。所以Q是每个周期贮存的能量/损耗掉的能量。

(3)\omega _{0}处的相位斜率乘\omega _{0}/2。

RP是电感工作过程中损耗的能量,等下出来的电阻,可以使并联的,也可以是串联的,但是两种方式是等价的。因此有不同的表达式。

模拟电容的损耗,并联和串联方式等价。

8.4.2 LC tank

电感和电容在每个周期交换能量,可以产生振荡,但是会有能量损耗,这损耗用电阻RP来等效。如果能找到一个东西弥补这个损耗,那么就可以无限的振荡下去。找出一个负阻,使负阻的值等于RP,䎲略小一点点。即可。

使用负阻跟上述结构构成一个振荡器,起振条件是gmRP≥1.比如gmRP=2或3。起振的时候,是小信号,当稳定振荡的时候大信号状态就gmRP就不是>1了,而是GmRP=1。

振荡频率公式里面的电容是所有寄生电容,还包括负阻产生的寄生电容。由于不知道寄生电容具体是多少,因为需要加可变电容。通过可变电容实现频率可调。

Vout的信号是差分的,共模输出电压是VDD,在VDD附近振荡,振荡的幅度是ISSRP,电感越好,Q越大,RP越大,振幅越大,相位噪声越好。

一个电感什么都不挂,最高可振荡的频率叫自谐振频率,这是LC振荡器的极限频率,实际振荡频率只会比这个值低。经过计算,这个极限频率跟特征频率成比例。

差分摆幅是4ISSRP,在VDD上下接,有一个不好的点,就是在VDD上面的电压可能一瞬间太高了,这样会对下一级电路造成影响。希望在VDD/2附近振荡。

相位噪声由负阻和尾电流源产生。

如果没有微电流,也能振荡,只是振幅不受控。

上述电路如果去掉微电流也可以看成是两级运放相接,并且输出正反馈至输入,也能得到一样的结果。

下图是改进版,共模电平在VDD/2附近。并且电压控制可变电容,Vctrl可以从0控制到VDD,即可控制电容在C0和2C0之间。

小信号的时候VP点是交流地,大信号的时候,VP点是二次谐波。

可以在振荡频率处,使二次谐波处看进去是高阻抗。可以加电感,使下面的电感振荡在2f0处。即可达到高阻抗,过滤噪声的目的,可以使相位噪声降低20dB。

电感越大,振幅越大,相位噪声越好。

8.5 Coplitts OSC

8.5.1 Coplitts

在MOS栅漏之间加电感。由于输出直接接输入,没有反向,因此巴克豪森准则360相位要满足。

需要实部和虚部成比例,能消掉。

可以求出振荡频率和起振条件,起振条件比上面的LC tank要困难些。当C1=C2时取最小值。

上述电路可以看电感和两个电容并联,振荡频率也就是1/根号下LC。所以,有另一种分析方式。求红色线的等效阻抗,猜测M1的作用时产生负阻。最终经过计算,该点等效阻抗是C1和C2的串联,和一个负阻的串联。

上面是串联的形式,等效成并联的形式如下,振荡频率的起振条件都与之前计算的一样。

8.5.2 三种组态

共漏极,Cgs充当C1,可变电容充当C2。可以工作在较高频率下,没有电容浪费。但是振荡器工作在大信号下面,在大信号的时候每个点都在振荡,所以MOS源极也会振荡,但是理想电流源该节点是不振荡的。理想电流源该节点寄生电容较大。

共源级,Cgs充当C1,可变电容充当C2,但是电感两端都是浮动的,会导致两端都存在较大寄生电容。

共栅级,需要额外引入可变电容,造成电容浪费,频率上不去。

8.5.3 共漏极

为了减小MOS源极的由电流源引起的寄生电容,可以通过加导线进去,导线由顶层金属和底层金属组成。这样看进去的阻抗无穷大。

8.5.4 Pierce OSC

Piezoelectric Crystal,下图电路可以等效成一个非常好的电感

勇气替代电感,加上自偏置,,就可以成为一个较好的振荡。

第九章 开关电容

9.1 反馈电容

现代运放使用电容做反馈,而不是电阻。因为,运放输出阻抗比较大。而理想运放要求输出阻抗趋近于0,电阻反馈回导致增益误差。

使用电容做反馈,没有增益误差。X点没有直流通路,所以X点的电位是不变的。

9.2 MOS开关

互补CMOS开关

导通阻抗

9.2.1 电荷注入

开关管的时候电荷会往两边跑。

所以需要固定Vin的采样电位,这样就可以知道电荷的多少。用差分的电荷相减。

9.2.2 时钟馈通

由于集寄生电容的存在,输出电压会受时钟信号的影响。唯一解:差动操作。

9.3 单位增益buffer

9.3.1 工作原理

开关电容是采样,并不是连续时间的buffer

(1)采样,Vout=0V。当S2关断的瞬间,采样结束,X电荷固定。Cx是寄生电容。

(2)Vin还在接着入,当S1关断的瞬间,电容上的电荷固定。

(3)由于输入之前在接入,会存在=q的电荷,笔比较小,X点-q,由于寄生电容两端+q,-q。

(4)电荷守恒,传递到输出。如果运放增益无穷大的时候,Vout=V0,。如果运放是有限的,那么会存在增益误差。但是只要Av足够大,这个误差是很小的。

(5)放电重置

(6)下一周期

9.3.2 速度

采样阶段,假设开关的导通阻抗是Ron。

采样阶段的,是对电容充电过程,速度不收影响,时间常数如下图。

在保持阶段,运放的速度发生变化。刚开始Vout是0,所以S3闭合的瞬间,CH电荷保持不变,会将X点压低,那么对于运放来说,大信号电流都从正端流过,以最大电流将Vout这点电压充高。CH电荷不变,VX随着Vout的升高而升高。所以斜率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压摆率。

9.3.3 差分

S2关断的时候,会有电荷注入。所以需要差分的操作。Seq开关是为了防止offset。

9.4 放大

9.4.1 工作原理

要既能采样,又能放大。再加一组电容实现放大功能。

最终用电容比例实现放大操作。

9.4.2 电荷注入

用差分消除电荷注入

9.4.3 增益误差

如果存在寄生电容Cx,只要增益足够大,增益误差不影响。

9.5 乘2电路

开关电容也可以做积分器,滤波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